郑洞国上山呈情(3)

蒋先生的这种责备难以让郑洞国服气。他心里说,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内部腐败日甚,早年的朝气和革命精神已经丧失殆尽,对手共产党人,上下廉洁奉公深得人心,比蒋介石认识得强大得多。如果在作战指挥上没有考虑这些,一味凭主观来支配计划,军事上焉有不失败之理?但这些想法,郑洞国当时是不敢表达的。

客厅中人人都默默无言。蒋介石站起身来,说:“你们先回去吧,郑副司令,你回去告诉卫总司令,叫他不要再迟疑了,赶紧准备由北宁路打往锦州,否则以后会后悔不及的。”

郑洞国只好起身告辞,随众人怏怏下山而去,飞返沈阳。

郑洞国担忧,1947年夏,中长铁路的沈长段被解放军截断,同年冬,北宁铁路的沈锦段亦被解放军截断。由秦皇岛和葫芦岛进来的国民党军一切物资,必须暂存锦州,尔后再向长春和沈阳两地空投空运(1948年夏,长春机场已被解放军控制,乃改空运为空投),为了物资,东北军内部很容易产生矛盾,对这一切蒋介石当时均没有全盘认真地考虑。

1959年12月31日,胡适对他的弟子胡颂平有段东北战事的对话:胡颂平:“听说三十四年日本无条件投降之后,戴季陶认为东北问题是个国际问题,收复东北,不可操之过急。他极力主张把美式配备的部队留在关内,保守河北,以后可能不至于这样的惨败。”胡适:“这是政府很难处理的一件大事:对日抗战的起因是为东北,那时战事结束了,政府不能不收回东北,政府出兵东北的处置是不错的;不过精锐部队在东北被个别消灭了,实在是个无可讳言的致命损失。”“关麟徴、孙立人等的部队在东北损失了,实在是政府失败的主要原因。”

这个致命的失败,从蒋介石派出杜聿明的第一天开始撒网,陈诚到东北加重了灾难,等到卫立煌去东北,已至强弩之末之境。但在当时一切有太多光环的假象。

1948年2月20日,蒋介石春节在牯岭的第十三天,中央日报第七版忧心忡忡地发表了这样一则通讯:《难产的美国援外贷款》,对美国杜鲁门总统宣布的1948年7月至1949年6月的援外贷款,中国每月仅得贷款二千万美元。发表怨声,并比喻美国援华贷款有如“迟迟不下楼的高阁小姐,只听脚步声,不见人下来。”

2月24日,正月十五元宵节,大红的灯笼挂在晶莹剔透的树梢,灯光一照,好一番火树银花,别有风采。庐山龙灯队敲锣打鼓走向牯岭官邸,蒋介石从小至老都喜欢看玩龙灯,官邸打开大门请龙灯队在花灯高照的大院舞了起来,外表上蒋介石夫妇挂着庐山人熟悉的笑容。

2月26日,蒋介石夫妇自牯岭下山返抵南京。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