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喜冠军路(9)

人各有所长,也许是多年的运动员生涯要注意观察球路和倾听乒乓球落在球桌上的声音,邓亚萍的耳朵特别灵。清华大学外语系的程慕胜主任和吕中舌副主任赞不绝口地说:“这丫头耳朵好使。”耳朵好是外语老师的行话,意思是说这个人的听力好。她们给邓亚萍找来很多英语磁带,有意识培养她的听力。听多了也就会背了,会说了,邓亚萍从听力入手,终于摸出了学英语的门道。

学问对于懒怠的人非常吝啬,而对于勤奋的人则十分慷慨。一分耕耘一分收获,2001年,邓亚萍取得了清华大学外语系英语学士的文凭。2002年,她来到了英国的诺丁汉大学,攻读中国当代研究专业研究生,这一年,她在国际奥委会道德委员会及运动和环境委员会分别担任职务。2003年,她成为北京奥组委市场开发部的一名工作人员。获得硕士学位后,她又动身前往剑桥大学攻读经济学博士学位。

邓亚萍很羡慕父母那样的婚姻:平静、和睦、稳定,她和国家队男乒乓球运动员林志刚喜结连理,并生下了一个可爱的儿子。

2007年9月12日,中华全国体育基金会、湖南省体育局、湖南电视台在长沙联合举办了全国优秀运动员保障公益晚会。当演员上台讲到女排队长的丈夫成为植物人时,坐在第一排的邓亚萍目不转睛地盯着演员,泪如泉涌。看到她红肿的眼睛,我发现她是一个富有爱心的人。

在智慧的激昂中,灵魂的火焰才有足够的力量,把造成天才的各种材料融于一炉。邓亚萍是中国运动员中唯一的一个两次参与申奥的人,1993年,在蒙特卡洛第一次参与申奥时,邓亚萍不会说英语。由翻译刘北剑用英文给她写好了申奥陈述报告,她是花费大力气背下来站在讲台上发言的。2001年,在莫斯科第二次参与申奥时,邓亚萍已经从清华大学外语系毕业了,她的申奥陈述报告是自己亲手用英文写的。看到梳着披肩发戴着眼镜充满知性的邓亚萍站在讲台上侃侃而谈,人们由衷地赞叹学问变化气质。如今的邓亚萍不仅仅是昔日那个扎着两个小刷子,会打乒乓球的小姑娘了;她变成了一个充满理想智慧的学者,一个国际奥委会官员,一个传播中国文化的友好使者。

2008年3月24日,邓亚萍到雅典参加奥运圣火接力。她曾经4次成为奥运圣火火炬手,第一次是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第二次是在2002年盐湖城冬奥会上,第三次是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第四次是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雅典奥林匹亚取火仪式上。奥林匹亚是奥林匹克运动的发祥地,是每一个体育人必须要去的圣地。奥运圣火是在传递友谊和和平,能够成为火炬手是社会对你贡献的认可。在希腊,邓亚萍听到一个故事:一个希腊老人参与了7次奥运圣火传递,今年北京奥运会圣火在希腊传递时,他要跑过一座山。他跑的这一棒没有观众没有欢呼没有掌声,可他仍然顽强地跑着。跑完这一棒时,他高举火炬激动地站在那里流泪。传递圣火的车队走远了,他还站在那里默默地流泪。他觉得当火炬手有没有人观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奥林匹克火种从我的手中传递,我为奥运会做出了贡献。这就是奥运会的魅力。

邓亚萍的人生之路是在诠释奥林匹克精神。北京奥运会正在向我们走来,昔日,邓亚萍是世界唯一一位蝉联两届奥运会乒乓球冠军的英雄,是中国唯一一位两次参与申奥的运动员。今天,她正以优质的工作,为各国运动员提供一个温馨的家园,为人类和平文明做出杰出的贡献。

杨扬:一个冬天的童话

1996年2月,第三届亚洲冬季运动会在中国哈尔滨举行。在此之前,中国人在短道速滑上一看到长距离项目就垂头丧气了,从来没有一个中国人在短道速滑长距离项目上战胜过韩国人。所以,当女子1500米短道速滑半决赛一结束,中国队的大部分人都来到休息室去鼓励杨阳和王春露。她们的项目是500米,短距离速滑是中国的强项,善良的人们总是习惯把祝福和期盼献给那些稳操胜券的运动员。

当杨扬戴着头盔、眼镜出现在冰场上,扬起双臂热情地向各国观众致意时,她并没有引起人们的特别注意。人们把希冀的目光投向了场上的4名韩国选手,她们是夺冠的希望之星。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