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国迎接新千年之际,赫尔佐格和德梅隆极具创意地将伦敦泰晤士河发电厂改造为泰德现代美术馆,融合了新与旧、城市与建筑、思想与现实等,成为英国政府在泰晤士河畔兴建的一处新千年的标志性建筑,每年有数以万计观众蜂拥而至。这个项目给赫尔佐格和德梅隆带来了福音,使得他们声名鹊起,为全世界所瞩目。2001年,他们获得了普利策奖,这是一项具有很高声望的建筑奖项,被认为是建筑界的诺贝尔奖。
他们在中国最引人注目的设计是2008年奥运会中国国家体育场方案——鸟巢。国家体育场工程总预算为38亿元人民币,建筑面积约万平方米。可容纳10万观众,其中永久性座位8万个。它将能满足体育、展览、演出等多功能使用的需求。国家体育场位于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南部,是举行2008年奥运会开、闭幕式及田径等比赛项目的中心场地。
鸟巢:中西建筑文化的结晶
赫尔佐格和德梅隆深深懂得:要想设计出中国人喜欢的建筑,就要了解中国的文化。为此,他们邀请了前任瑞士驻中国大使希克及中国艺术家艾未未来担任艺术顾问。希克是个中国通,曾经收藏了1200多件当代中国艺术品,他在瑞士的城堡被誉为是“中国当代艺术博物馆”;艾未未是中国艺术家,自然非常了解中国文化,他们就这项设计如何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相结合提出了极好的建议。
这个设计有三方面的概念:第一,它是当代的中国的建筑;第二,它与中国文化有密切联系;第三,它在技术上是可靠的。
新世纪的建筑设计除了要表现技术之外,还要反映当代的人文奥运。体育场是为人民而设计,环境要美,要体现对运动员和观众的尊重。德梅隆认为:中国的文化是在无序之中寻找着有序。体育场结构的表现力,不仅可以告诉人们哪里是入口,而且还能让人们产生丰富的联想。你可以把它想象成鸟巢,也可以想象成菱花隔断,还可以想象成有着冰花纹的中国瓷器。钧瓷无双,它也许是钧瓷中的裂纹。它像一个容器,包容着巨大的人群。这些都是中国文化。
国家体育场在奥林匹克公园的中轴线与河道之间,设计师将地面抬高了一些,形成一个缓坡。人们可以向上走进入场地,就像中国的寺庙和殿宇给人的感觉。体育场简捷易行,看台是用混凝土建造的,外观采用的是钢结构。体育场呈一个椭圆形,进入体育场需要上一个缓坡,各种附属设施放在了坡的下面。走到坡顶就可以进入看台,向下观看比赛。
10万人的体育场人员众多,比赛前观众像潮水般涌向体育场。为了使人们更快捷地入场,他们把鸟巢设计成一个开放的建筑,有12个门,观众从所有的方向都可以迅速进入。所有的朝向都同等重要,都要让人感到舒适。
当看台坐满观众的时候,人群就自然地成为了建筑的一部分。一个好的体育场是建立在观众能够与运动员保持良好互动关系的基础上的。
赫尔佐格和德梅隆在设计鸟巢时,主要考虑的是人文关照。考虑到太阳从东方升起,为了采光好,就把体育场设计成东西短南北长,西方为主看台。建体育场的目的是为了进行比赛和观看比赛,怎样才能将人类的竞技状态发挥到极致呢?就要最大限度地让观众和运动员产生互动。以往,标准的体育场大多是椭圆形,这种体育场的缺点是最高处的观众视线不清。如果主席台是坐西朝东的话,则最佳位置是东台和西台,而南北两面则因视距远观赛效果欠佳。为了使所有远处的观众都能有均衡的视线,就不能设计成一个平面,而是将视距近的东西两面的座椅增多,视距远的南北两面的座椅减少。东南西北连接起来就形成了一个立体的边沿起伏的碗形,远看像一个马鞍。
这是由内而外的设计,他们认为“内”是体育场的核,是最需要的。以往的体育场大多是露天,考虑到赛场风云多变幻,刮风下雨时观众需要遮挡风雨,还有其他一些功能,需要一个外罩将建筑围合起来,又由于看台的碗形,这个外罩就形成了一个东西高、南北低的三维起伏的形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