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川家康不如织田信长那般积极主动,也欠缺织田的改革魄力,脑筋更比不上丰臣秀吉灵活,但他具有耐性与组织经营能力,这是其他两人不可及之处。德川家康先祖是三河国地方土豪,在祖父那代统一三河国。只是东有骏河国今川义元,西是尾张国织田氏,三河国夹在两大国之间,始终如履薄冰,随时有可能瓦解。事实上,自从家康的祖父遭暗杀后,三河国领土逐渐被割据,虽说在名分上也是战国大名之一,实际却是弱小国家。为求生存,身为城主嫡子的家康只能远离故乡到大国当人质。家康在六岁至八岁期间是织田家人质,八岁至十九岁期间是今川家人质。
织田信长在桶狭间砍落今川义元头颅那年,家康正值十九岁,也是在这一年恢复自由身回冈崎城就任城主。织田信长毙命于本能寺那年,家康四十一岁。扳指算算,直至信长毙命,家康臣服信长膝下长达二十年,一次也没背叛,算是织田信长一生中最可靠的盟友。想当年武田信玄率三万大兵上洛途经滨松城时,本来打算不理德川家康,放他一马,但家康念在与织田信长之间的情义,硬是率八千兵力阻挡,结果被打得一败涂地(三方原之战)。
丰臣秀吉击败明智光秀,登上关白和太政大臣之位后,家康只能向秀吉称臣。家康四十九岁那年,丰臣秀吉征伐小田原北条氏,家康也参战了。北条氏灭亡后,丰臣秀吉把家康调到鸟不生蛋的关东地区,如此做当然是想让家康远离中央,不料关东日后竟成为江户幕府中央政府所在,而且延续了四百多年。
就这三人来说,四十九岁似乎是他们的人生命运关键点。织田信长于四十九岁毙命,丰臣秀吉于四十九岁登上关白地位,德川家康则于四十九岁那年被迫离开家园另辟新天地。然而对家康来说,远离秀吉反倒能专心致力治国,建设新都市并施行文治,养精蓄锐。秀吉病逝那年,家康五十七岁。秀吉病倒后即制定五大老、五奉行制度,五大老是由五位有力大名合力辅佐秀吉遗孤(秀赖)执政,五奉行则为行政官僚。德川家康正是五大老巨头,却于日后屡次违反盟约,五大老制度等于有名无实。五奉行巨头正是石田三成。
秀吉死后,家康开始目中无人地擅自进行政治联婚、增封食邑,扩展德川麾下派系,导致五大老、五奉行制度逐渐解体。翌年,五大老之一的前田利家过世后,丰臣麾下主将福岛正则、加藤清正等人袭击了石田三成,家康遂罢黜石田,命他退出中央政界蛰居佐和山城(滋贺县彦根市),而家康也自此掌握了丰臣政权。
石田三成这人对丰臣秀吉忠心耿耿,生前绝不营私舞弊,是位不可多得的清廉文官。但秀吉晚年逐步倾向独裁政体,武官都被派到外地打仗吃苦,文官却在秀吉身边只说不练,丰臣政权内部的文武官早已反目成仇,加上家康在一旁兴风作浪,因此秀吉死后即爆发关原合战。
德川家康在秀吉过世后翌年9月住进大阪城,次年(1600)6月以讨伐会津上杉景胜为由离开大阪,目的是诱发石田三成举兵,以便趁机肃清反德川势力。事情果如他所料,石田得知家康出征后,立即与其他丰臣派大名策划起事,并迎毛利辉元进大阪城担任主帅。
7月下旬,家康率三万兵力自江户出发,抵达下野国(栃木县)小山时,接到石田三成伙同其他大名出兵急报,当下进行军议讯问诸将。结果秀吉的堂弟兼丰臣派武将之首的福岛正则率先大喊“我要跟随内府(德川家康)”,此举当然是事前说好的演出,如此一来,其他武将也就别无他选。于是本为征讨会津的“丰臣家麾下大名联合军”遂变成“德川家康麾下军”。
家康回到江户城后,发出一百五十余信件招募盟友,并暗中派使者说服西军主帅毛利辉元固守城内,不要出城参战。因为毛利若以丰臣秀赖为首参战,东军丰臣派诸大名恐怕会弃械投降。另一方面又通过北政所(秀吉未亡人宁宁)与西军野战战力最强大的小早川秀秋部队约定,要他临阵倒戈。
9月15日决战当天,西军石田派主帅是毛利辉元,兵力八万二千;东军德川派主帅是德川家康,兵力八万九千。按阵形来说,展开鹤翼之阵围住东军的西军,理应战胜才对,但德川家康事前已做好各种谋略,因此只花半天便定胜负,而关键球正是西军小早川队。虽然小早川秀秋事前已答应东军临阵倒戈,但石田三成也在决战前一天送来宣誓文,表明在丰臣秀赖十五岁之前将让出关白职位给小早川,此条件令小早川秀秋犹豫不决,所以东西双方开战后,小早川部队迟迟按兵不动。
日本小说家或历史杂志在描述关原合战时,通常采用德川家康因等得不耐烦,最后命步枪队向小早川队开火,吓得小早川赶忙下令出击之说。但只要实际踏访关原古战场遗迹便能理解,以步枪性能来说,不可能威吓到布阵于标高二九三米松尾山的小早川队,何况山下早已炮声此起彼落。
光是开车绕一圈关原古战场基本路线,就得花三小时,而自关原古战场开车到松尾山小早川队阵地遗迹,又得花两小时,之后从登山口停车场还要爬一段陡坡才能抵达小早川阵迹,步枪队的枪声根本不可能传到山上。实情是,德川家臣在阵营内逼迫小早川下令,而小早川部队的叛变影响其他四部队也跟着变节,将矛头指向西军,西军才会全线崩溃。
按理说来,关原合战后的德川家康已经掌握天下大权,但他仍在等待。等什么呢?等朝廷敕赐品位。虽说日本战国时代给人强烈的“下克上”印象,但真正由最底层爬至最高阶的武将并不多,而且大名之间非常重视官职、品位排序。倘若没有朝廷敕赐的品位,即便武力再强,也会受其他大名鄙视。
织田信长生前的最后官品是正二位右大臣,朝廷于他死后追赠从一位太政大臣,大正六年(1917)再度追赠为正一位。丰臣秀吉生前的最后官品是从一位关白、太政大臣,大正四年(1915)追赠为正一位。但德川家康于关原合战时仍处于正二位内大臣官阶,合战后第三天,朝廷即请他出任武家最高阶位的“征夷大将军”,只是此阶位毕竟只限武家,无法与公卿贵族平起平坐。于是家康也步秀吉后尘,勤奋地向朝廷进行幕后活动,等了一年半,终于得到从一位官阶。之后又等了一年,获得“源氏长者”(相当于日本国王)宣旨,名副其实地登上武家、公卿贵族最高位之后才创立江户幕府。
家康创立江户幕府后又等了十二年,于大阪夏之阵方始根绝了丰臣秀吉的DNA。如此看来,德川家康的真正本领是“等待”,他一生都在等。只是,倘若老天爷不让他活到七十五岁,即便他等到地老天荒恐怕也没用。
家康于晚年将江户幕府将军职位让给儿子秀忠,退居幕后移住骏府城时,有一次为了幕府要职后任人选,传唤了秀忠近臣,提出一个名字,问他对这号人物理解多少。岂料那位近臣对家康提出的名字一无所知,家康便告诫道:“从来不向上司请安的人群中,反倒埋有人才。”意思是真正的人才往往不会在上司眼前晃来晃去。之后家康又说:“所有珍宝中,人才最贵重。”这句话成为家康名言之一。
“真正的人才往往不会在上司眼前晃来晃去”,这句话似乎正是德川家康的最佳写照。如果德川家康不是江户幕府创始人,比起织田信长或丰臣秀吉,甚至武田信玄或上杉谦信,他其实是一个不起眼的战国大名。难道丰臣秀吉死后的德川家康,真如隆庆一郎的小说所描写的,是影武者世良田二郎三郎所瓜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