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台(1)

《站台》原本会是贾樟柯的首部长片,导演实际上早在1995年就已经开始写作剧本了。电影需要大量的篇幅来描绘1980年代中国不可思议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变化。贾樟柯很清楚,单靠香港投资者胡同制作提供的区区20万资金,以及强射线广告公司——山西当地的一个广告公司——承担影片剩余的预算,根本不可能拍摄这部电影。贾樟柯转而开拍一部小规模的电影,也即《小武》(《小武》最终的拍摄成本,包括后期制作,接近38万元)。在《小武》获得影评人的称誉后,贾樟柯和合作者始能找到资金最终开拍《站台》。这一次,贾樟柯的资金来源相当分散,除了香港的胡同制作,T-Mark,这家由著名演员、导演兼制作人北野武(别名“比特武”[Beat Takeshi])经营的日本制作公司成了主要的出资人。贾樟柯之所以选择T-Mark作为合作伙伴,部分在于他考虑到制作人市山尚三44有长期与台湾导演侯孝贤(贾樟柯的电影偶像之一,他从侯孝贤那儿汲取了许多创作灵感)合作的关系。除了香港和日本方面的资金,《站台》还接受了法国外交部提供的70万法郎的补助金。为了避免重蹈《小武》(在内地被禁映)的覆辙,贾樟柯还与北京和上海的电影制片厂商谈双方协作拍片事宜。为了改变电影局眼中的(非法)身份并获得电影制作许可证,《站台》必须和一家国营电影制片厂合作。尽管谈判初始时令人期待,但事实证明北京和上海的电影制片厂都无力改变贾樟柯的身份——这最终表明电影无法在中国做商业发行,《站台》将永远不能离开站台。

正如制作团队由一群不同的国际投资者构成,《站台》的影院观众同样几乎全由海外观众构成。(尽管不能在内地做商业发行,《站台》却像贾樟柯的其他电影一样,通过盗版DVD市场而拥有可观的国内观众。)

《站台》看起来履行了贾樟柯拍《小武》时许下的诺言,并被许多批评家认为是这位年轻导演的第一部杰作。电影继续在国际电影市场上斩获了半打以上的大奖,包括弗里堡国际电影节的堂吉诃德奖和费比西国际影评人奖、南特三大洲国际电影节最佳电影金气球奖、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佳亚洲电影奖,它还获金狮奖提名(六年后,贾樟柯最终凭借《三峡好人》获得了这一奖项)。《站台》在它进行商业发行的当年,荣登欧洲和亚洲的多个十佳电影榜单。电影发行后,获得了国际影评人的交口称赞;乔纳森·罗森鲍姆(Jonathan Rosenbaum)称赞这部电影“是我所看过的中国电影中给人留下最深印象的之一”,J. 霍伯曼(J. Hoberman)形容这部电影是“过去十年来最意味深长的电影之一”。45

就像《小武》一样,电影基本上也将背景设定于贾樟柯的家乡汾阳,这座城市本身越来越成为导演电影世界的一个核心组成部分(尽管很多场景实际上是在邻近的平遥县拍摄的)。贾樟柯前一部作品的许多合作者也出现在《站台》中,最有名的是主要演员王宏伟和由李杰明、周强及摄影师余力为组成的核心的香港制作团队。而且,尽管电影仍由余力为掌镜,《站台》的视觉策略和总体的场面调度却和《小武》大异其趣。这一次电影的画面构图基本上由远景镜头、长镜头、极端限制的摄影机运动构成,实际上没有特写和手持摄影。正是《站台》的这种全新手法,使贾樟柯对小津和侯孝贤作品的致敬变得昭然若揭。贾樟柯重点谈到了长镜头在他作品中的作用: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