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有成竹·目无全牛(2)

也许用一个大明星登台亮相来做比喻更能生色。当是所谓的超级巨星,充满了自信心,只这么轻轻盈盈地当众一立,便雍容华贵风姿万千,您不见只是一枝翠竹,斜斜一立,便满纸风情翠色照人吗?

其次是在通幅之中,不能有一败笔。因为一枝挺立,十目集视,只要有一点毛病,马上便会遭到指摘。好在夏仲昭在这方面功力浑厚,节的劲遒、叶的锋利和组合的绵密都无懈可击。这使我们想到了麓台的自赞:我「笔端有金刚杵」!夏仲昭在这等地方毫无愧色。「太常一个竹,西凉十锭金」,这美誉不是孟浪得来的。所以一图写成,只觉得凤尾森森,亭亭玉立,把窗纱都衬托得绿影如染。当初这构想就高人一筹,分得碧绿上窗纱,不但情景宜人,而且是人生一大启示,玉树临风,飒爽动人,如月中草木,清澈得可以一一指点,一片光风霁月,夏仲昭胸襟开朗,挥笔一洒,便人可入诗,诗可入画,都臻于最高明之境界。

在艺术意境上和这个有点相近似的,《庄子·养生主》上有一个脍炙人口的庖丁解牛的故事。话说庖丁为文惠君解牛,一只全牛到他手中,只需如跳舞音乐般地划上几刀,那牛便剖析得如土委地。文惠君问他,何以能如此神妙,他说:「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馀地矣!」「游刃有馀」的成语即源于此。看看这位「艺人」或道人他处理一个庞然大物的干净利落,我们好生羡慕,处理人生的盘根错节,亦能这样的如入无人之境吗?

我在一幅现代作品中,看到了西方大画家毕加索氏所画的一头斗牛,他用解剖的手法把牛割裂成许多块和面,我一见大喜,心中想到,假如庄周看到了这位大师的这幅牛图,他一定心喜不胜地引为知己。因为看图析理,真的是明晰如画。一位斗牛士若对牛的骨节隙缝了解到这种地步,他只需用刀子轻轻一点,那硕壮的牛,马上就土崩瓦解。

我国画牛的名作也不少,最有名的就是所谓的韩滉《五牛图》了。他在画面上一字长蛇阵的自右向左画了五头黄牛,姿态各异,表情各不相同。我们一看就明白,这是北方的系统,因为江南以水牛为主,黄河流域一带都是黄牛的天下。我在贵州省旅行的时候,他们把黄牛叫做火牛,安顺的火牛洞名闻天下,就是由于和水牛相对称而得名的。

要点在于这五头黄牛很显然的分作两组,由第一头到第四头都是自由自在的表情愉快:第一头牛在延颈掉尾就荆棘而擦痒,第二头一身花斑正仰天长嘶,第三头则迎面而立,白角白耳作须眉俱皓的老人形状,令人不觉莞尔。这一头牛的透视角度十分危险,功力略差一点的画家不敢如此下笔也。第四头黄牛则掉头回顾,因为它们四位的表情一致,所以画家使它回转头来自成单元。它作吐舌之状,有讥笑世人之意。颈胡上的重叠下垂线条,不但有节奏感,而且还透露出很强烈幽默感,分明有一点现在「卡通」的画意;因为牛胡的颟顸累赘,在画家的夸张手法中表达得十分可爱。

第五头牛自成一「组」,因为它装备不同,表情迥异,和前面四头截然异趣:它独自个踽踽伫立在那儿生闷气,因为它被人上了鼻栓,被人们牵着鼻子走,所以它老大的不高兴,眼睛珠子尽量的向后瞄瞪,对人类给它加上的桎梏深致不满,也提出了最大的抗议。乾隆皇帝的题诗云:「一牛络首四牛闲」,说的正是这个意思。

一组牛群自由自在地活动,另一组则大受其约束,两两对立,相映生趣,画家就捕捉住这一要点,描画出这耐人寻味的《五牛图》

若推究这《五牛图》何以如此相映生趣,您马上就会发现这《五牛图》原来是由《二牛图》演变而来,它原来是抄南朝梁代陶弘景的故事,清高宗亦看出了这一点,所以他题诗又云:「弘景高情想象间」。

陶弘景,人称陶隐居,是道教中了不起的大人物。梁武帝非常尊敬他,叫人备了重礼请他出山当宰相。他画了一张《二牛图》作为回答。画上两头牛的表情各异:一头自由自在地在吃草,十分高兴。另一头则穿了鼻孔加了笼头,在在受人约束,表情十分的不自在。

梁武帝看了《二牛图》之后,哈哈大笑,马上明白了这位有道高士的深刻用心,说:这没有关系,既然不肯受庙堂制度约束,有大事情发生时,我派人来移尊就教那还不是一样!于是一时传为佳话,人称陶隐居为「山中宰相」,台北故宫博物院有他的画像,果然仙风道骨,非我等尘寰中人。

中国的历史真的是非同小可,文化层堆积得厚,若再向古老深处去发掘,我们马上又会发现这《二牛图》也是原有所本的,它还是由「二龟图」演绎而来。在《庄子·秋水篇》中有这样的一个故事:

惠子对庄子说:「楚国的国王想麻烦您去做楚国的宰相,不知您意下如何?」

庄子先不给他正面的答复,却对他打了一个譬喻,说:「现在假设有两只乌龟,一只被装在黄金的盒子里,用锦缎绫罗包着,供在庙堂神殿之上,国家有大事要决定之时,才用它来占卜。占卜时先还要虔诚地拜它一拜,真是贵重极了。而另外一只呢,则在烂泥之中曳尾爬行。现在我请问您,是在庙堂之上黄金盒子中躺着好呢?还是愿意曳尾乎泥中?」

惠子一听,马上作了决定,说「那还是在烂泥中曳尾而行比较好一点!」

庄子哈哈大笑说道:「我正和您的意思一样,所以就请您转告楚王一声,我还是曳尾乎泥中,逍遥这一段未尽的岁月吧!」

由这条线索上一路推索下来,「二龟图」成了《二牛图》,《二牛图》又成了《五牛图》,中国的文化真可以说是一脉相承,源远流长,着实耐人寻味,而庖丁解牛的故事和《目无全牛图》一相映照,更是启发无限,这岂止是讲艺术,简直就是在讲人生。

和朋友们聊天的时候,大家都常常说《苏东坡集》和《庄子》都是艺术思想史上两部必修必读的好书,如今由「胸有成竹」到「目无全牛」的启发,我们的观点又扩展到全部人生:胸有成竹是智珠在握,此生蓝图已清晰地在掌握之中。目无全牛则是窍要尽悉,只需轻击要点,一切困难迎刃而解,那不是最美丽又最快乐的人生吗?

仔细看一看文同《墨竹》图的百折不挠,再看一看《目无全牛图》的迎刃而解,我们飒然有悟:原来看画亦可以了道,不仅知道了艺术之美,同时也洞彻了人生之乐。

下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