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即可讨观众欢心?

东京池袋的“阳光剧场”内,设有少见的旋转舞台。

通常称为“双胞旋转舞台”,舞台上名副其实地设置了两个小小的旋转台,分置左右,可以各别旋转,也可同时旋转。用途上似乎有很多种可能性,感觉也相当先进。

可是,这座剧院建好六年以来,旋转台只用过三四回而已,跟其他剧院的旋转舞台相比,使用次数实在是少得可怜,其理由何在?

若要使用的话,希望要有戏剧效果,并且有其必要性。“双胞旋转舞台”乍看之下拥有很多的可能性,其实正因为特殊,用法反倒相当有限。因为有此矛盾,效用就不太大了。如果只是因为有趣就随便用上,通常很容易导致失败。所以,结果便是很少用了。

那么,为什么要建造这个特殊装置呢?理由是剧院位于大楼之中,此先天的限制造成舞台景深不够,无法建造直径大的旋转舞台,只好改成直径较小的两座。没想到建造的动机并非出于积极思考啊。

“我们原先期待,‘双胞旋转舞台’一旦设置,应该会有人特别利用这少见的装置吧。”剧院方面是这么说。只不过……很遗憾,结果却是上述状况。这特殊的“双胞旋转舞台”,原本以为是阳光剧场的创举,却得出如此意外的结果;其实很早以前就已经有人造出来了。

只不过,结果和现代一样,不知道是否因为太难用,没多久就销声匿迹了。因此没成为旋转舞台的主流,当然也就没有流传下来了。“双胞旋转舞台”最早出现约在两百年前,也就是旋转舞台诞生、舞台机关大抵成熟之后。

当时正热衷于改革舞台、猛下工夫;在求新求变的风气中,这“双胞旋转舞台”当初大概也曾因为“趣味性”而成为一时的话题吧……

除了“双胞旋转舞台”之外,还有“蛇目台”,或称为“二重旋转台”的奇特机关。这是在传统的旋转舞台外缘再加上一道同心圆的环状舞台。《戏场年表》中记载着江户的市村座曾出现过这样的舞台,相当罕见,设计者是第十一代的长谷川堪兵卫。

“市村座做了,我们也不落人后!”

可能是出于这种心态吧,中村座和森田座也在弘化四年(1847)新增了“蛇目台”。

“江户三座”竞相制作了“蛇目台”,不过有趣的是,这三个剧团的工程全都由第十一代长谷川堪兵卫一手包办,由此可以了解当时戏剧发展的状况,十分有意思。

可惜,“蛇目台”的效果也不如预期持久,同样也是刚开始很新鲜而受人欢迎,后来观众还是看腻了。

证据就是和“双胞旋转舞台”面临相同的命运——消失无踪。

不过,错误的实验还是给后世留下了一项副产品。当时为了制作二重台,将舞台的外环直径加大了,先前一般的旋转舞台直径约米,加上外环成为“二重台”后直径变成约9米,旋转部分直径加大,舞台就能有更大变化,对于舞台效果来说是有利的演变。“二重台”那样的复杂机关虽然消失了,加大的旋转舞台倒是成为副产品而诞生了。

后来旋转舞台的直径越变越大,从现在剧院常见的七间(约米)到目前歌舞伎座的十间(约18米)都有。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