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掉性格中的那块儿“完美”短板

  有一只木车轮因为被砍下了一角而伤心郁闷,它下决心要寻找一块合适的木片重新使自己完整起来,于是离开家开始了长途跋涉。不完整的车轮走得很慢,一路上,阳光柔和,它认识了各种美丽的花朵,并与草叶间的小虫攀谈;当然也看到了许许多多的木片,但都不太合适。终于有一天,车轮发现了一块大小形状都非常合适的木片,于是马上将自己修补得完好如初。可是欣喜若狂的轮子忽然发现,自己眼前的世界变了,自己跑得那么快,根本看不清花儿美丽的笑脸,也听不到小虫善意的鸣叫。车轮停下来想了想,又把木片留在了路边,自个儿走了。
  
  有时,失也是得,得即是失。当我们有所失落的时候,生活才更加完整。从这个故事我们也可以体会到,许多苦恼的根源在于我们过于追求完美的性格,子女教育的失败也源于此。
  
  现在的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独生子女意味着100%的成功或失败。这就使得许多家长心态改变很大,不能再以平常心养育子女。他们不能接受孩子失败,特别是孩子的母亲,由于受到攀比心理的影响,希望自己的什么都是最好的,都是完美的。她接受不了孩子的任何失败和闪失。
  
  其实,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遇到失败并不是一件坏事情,要多想想失败所带来的好处。以生产汽车、摩托车而闻名于世的本田公司的创办人本田宗一郎上小学时,在班里是“后进生”。无论让他做什么,总是失败,学习成绩也不理想。然而,对这段经历,本田先生本人是这样认为的:“正是因为当时的失败,才培养了我能进行独立思考,具有灵活性和创造性的大脑。”他说:“从别人那里学到的东西与自己经过深思苦想得来的东西相比较,其价值和应用的广泛性是大不一样的。”
  
  另外,具有“完美”性格的母亲在潜意识中深深地浸透着一种无法驱除的“望子成龙”情结,她对孩子有一种“超值期待”。从生下孩子的那天起,妈妈就希望孩子是个天才,当孩子想做某件事情时,过高期待良好结果的她便会在事前经常对孩子说“弄错了可不行”、“别弄错了”。事实上,这样做不但没有起到鼓励的作用,反而给孩子增加了心理压力,让他们也对自己产生过高的期望,就这样,无形当中母亲和孩子就一起陷入了完美的误区。日久天长,孩子也会染上完美主义的特质,会严重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妈妈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一旦将其不健全的“完美”的性格特质传达给孩子,就意味着向孩子开启了一扇痛苦之门,带有完美主义特质的孩子,心里一定住着一位严厉的批评家,这个批评家时刻在提醒他们:“失败是你自己的责任!”这让孩子的心灵备受折磨,甚至产生焦虑,不少完美型、理智型的孩子最难受的不是考试前和考试中,而是考试后。他们考前小腿抽筋的原因是,担心自己万一考不好怎么办?而让他们最为痛苦的是考试后的复查。又犯错了!这次我不能原谅自己!
  
  因为这种类型的孩子记忆力普遍高于其他类型的孩子,自己做过的每道题是什么答案可以记个大概。于是估分的时候一旦发现很简单的题被自己做错了就捶胸顿足地说:“怎么又少了一分!”“我真笨,这么简单的题也做错!”这种懊悔不迭的情绪一直要保持到考试成绩出来后很久才会散去。
  
  受其家庭的影响养成完美特质的孩子,也极其容易把别人的错误拿过来折磨和惩罚自己。小颖正在备战钢琴九级的考试,妈妈的朋友是这方面的专家,于是妈妈就把女儿送去请人家指导。结果下午小颖闷闷不乐地回来了,问其原因,说:“老师不喜欢我。”
  
  原来,那天接受指导的孩子很多,老师便让基础较好的小颖自己练习,偶尔给点意见。结果小颖看老师光顾着指导其他孩子,便认为是自己的水平不过关,把别人的错误引申为是自己不够好、不完美,从而陷入不必要的自我反省和自我否定中去。
  
  “完美”的性格特质无端给孩子的成长增添了很多灰暗的色彩,给他们的成长经历增添了不必要的苦恼。所以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做妈妈的要时常回头看看自己的言行,检验一下自己是否把自己完美的追求,潜移默化地传给了孩子。一旦发现孩子有完美的倾向,要及时地给予疏导,避免孩子陷入完美的误区而不能自拔。
  
  相信一个善于改善自己“完美”特质的妈妈,不会要求孩子每次都考100分;相信一个不追求尽善尽美的母亲,不会要求自己的孩子每次都能在竞赛中获得第一名;相信以一颗平常心来看待孩子成长的妈妈,不会要求孩子成为样样都行的“怪才”。只有妈妈及时取掉性格中“完美”的短板,孩子才会在正常的教养下,快乐地成长。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