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和陌生人说话(3)

 

我在老公面前得瑟,怎么样女儿是我最得意的作品吧,有其母必有其女!老公说:“想当年,我5岁时就在铁矿里挖铁,赚了人生第一桶金--一元。”

“才一元,有什么了不起,女儿比你强百倍。今天我就让女儿赚100元给你看看。”我开始筹划着,派单员不行,一天之内赚不了多少;地摊贩也不行,没有技术含量;街头卖艺更不行,不是被当成乞丐就是疯子……玩不了行为艺术,就玩文学吧,让女儿从最简单的报童做起。报童可是历史最悠久的职业,距今已有500余年的光辉历史,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时附带发现了一张1493年罗马当时印制的第一份报纸。直到1933年,聂耳在上海联华影片公司工作时,结识了一位名叫“小毛头”的卖报女孩。聂耳就以她做模特儿,于年底写成《卖报歌》。至此,报童这个职业才在中国发扬光大。如今,女儿继承了报童这个职业,是顺应历史潮流,上遵天意,下顺民意,定会引来一堆小粉丝对她的崇拜就如长江之水般涛涛不绝……

我正畅想时,老公给我打来电话,他那有一些过期的刊物,可以拿去当女儿练练胆量,免费送给读者。

到了周末,我和女儿用推车拖着上百本杂志出发了,我们还从报亭批发处进价拿了一些本地的报纸,卖报的地址选在湖北省博物馆一带,这里是艺术馆、电影院和省博物馆、东湖风景区的正门交界处,人流密集。

站了半天,无人问津。我在纳闷着,一琢磨,原来书报没有摊开,被别人当成了电线杆。我马上买来白纸和红色的马克笔,写上2元/本、5元/3本,并将杂志和报刊摊开码好。

眼见人流开始慢慢靠拢了,我开始忽悠女儿:“馨儿妹妹,记得妈妈教你的卖报歌吗?我们来比赛看谁唱歌的声音大吧!”

接下来我们开始手舞足蹈地表演街头行为艺术:“啦啦啦!啦啦啦!我是卖报的小行家,不等天明去等派报,一面走,一面叫,今天的新闻真正好,七个铜板就买两份报……”

人群围上来了,流露出两种赞许的眼光,一部分是夸奖女儿的活泼可爱,一部分是嘉奖妈妈装嫩的勇气。我正执着地为了艺术陪女儿继续奋战,一声询问打断了我:“我要买3本!”

生意上门了!女儿在我的调教下很上路:“姐姐,你要买什么我帮你拿!”

对方的大妈脸笑成了一朵花,“别叫我姐姐,我儿子都快一岁了!”

“那弟弟一定喜欢看这个!”女儿弯转得很快,拿着《知音漫客》推销。

“他哪认得字啊。”大妈说。

“那‘9月上’,这几个字我都认识,弟弟长得像我这么大不就认识了。”女儿嘴特甜。

很快,这位妈妈选了6本,付了10元,女儿还自作主张送一本《第一生活》,“《第一生活》这几个字我都认识……”

接下来,人群围上来了,都来考女儿,让她在封面上找她认识的字。“这两个字我认识,张斌,是我爸爸的名字,我爸爸是知音杂志社的编辑。”

一个上午,我们收到了108元,我对这个数字很满意,打算收工回家,却来了位城管,我故技重施,掏出记者证解释“我们这是慈善义卖”。

在女儿面前说出去的话必须兑现,说捐就得捐。我想起了《大腕》中的台词,问女儿:“馨儿妹妹,你说这108元是捐给中国的熊猫,还是埃塞俄比亚的灾民?”

“熊猫吧!”女儿说。看看我女儿的觉悟,多爱国!我把女儿这笔钱捐给了“5.12”地震失学的儿童,得知卖报赚的钱是给没有书读的小朋友,女儿高兴地地对我说:“妈妈,我们以后礼拜天就出来卖报了,可以赚更多的钱供这些小朋友上学了。”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