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湾里的一出戏
作家/廖鸿基
美国西北角的一个峡湾,成为了这本书的舞台;一个十三岁男孩的暑假,他在这海湾里的脚迹与船痕共同演绎了这则故事。作者在书中借一名记者的话为这则故事下了简单的注脚——这只是一则关于某个小男孩不断在峡湾区发现新奇玩意的故事而已。
但是,被喻为美国最伟大的自然文学作家,蕾切尔·卡逊[1],她的魂魄、她庞博的自然知识及对海洋汹涌不绝的情感,借由小男孩还魂贯穿在整本书里。对照小男孩在潮间沼地上的许多离奇发现,或许可以用蕾切尔·卡逊在接受“美国国家图书奖”时所说的一段话来说明原因。她说:“如果我的书中有关于海洋的诗,那并非我刻意放进去的,而是在真心诚意地描写海洋时,没有人能够不用到诗。”
小男孩视蕾切尔·卡逊为偶像,熟读她的每一本书,凝视大海,对海洋有着无止境的好奇。每天,他至少用数个小时在退潮的沼地上看、听和触摸,如此的融入、体验和观察,加上书本得来的知识,让他成为这道峡湾的生态专家。他自己说的:“我之所以比一般人看到更多,只因为我是唯一在看的人。”这和蕾切尔·卡逊所说的“诗”的置入,是一样的道理。
故事里安排了许多人物,作者显然意有所指地刻画了其中每一个人物,各自代表了现代多元社会的多个层面:盲目的群众;推波助澜的媒体;青少年的茫然、迷失及对生命的好奇;相当社会化的法官;僵硬的科学家及官僚;宁愿相信神话的密教人士及能力有限的智者先知……
“我们总是看到自己想看的事”、“大部分人想看的是美丽怪诞的事物”,不同的层次,产生不同的视野,小男孩之所以离奇甚至传奇,不过是因为他亲临现场,并且看见及听见。当记者问他,为什么你似乎常在海滩上发现奇妙的生物呢?他的回答直接而有力:因为我一直在看,这里有太多东西可以看。这让我想到一句话:命运随时都在敲我们的门,我们必须先学会聆听,听见了、听懂了,才会去开门迎接命运。
生养我们的环境,随时都在告诉我们一些讯息,而我们“看见与听见”的能力似乎越来越少。小男孩只是能够看见和听见海洋的平凡人,他无意间讲出“也许地球想要告诉我们什么”,就被媒体夸大解读为“海滩对小男孩说话”;被密教人士宣扬为“小男孩的频率有可能与神相通”。茫然的社会都对神秘的事物兴趣大发,因而引发了一连串荒谬离奇的情节。其实,就像智者听说的:我们长大后都丧失了这种技巧,所以必须重新学习。
[1] Rachel Carson(1907—1964),美国海洋生物学家、作家,以环境污染与海洋自然史的论述闻名于世,她的代表作《寂静的春天》引发了美国乃至全球的环境保护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