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苏”争霸时代谁稳操胜券(1)

   四、“美苏”争霸时代谁稳操胜券?
  
  在收购永乐后,大中成了各方眼中的焦点。
  
  对于黄光裕而言,大中似乎更像一块“鸡肋”--大中与国美的市场重叠性很高、互补性不强,因此黄光裕不希望为收购大中付出过高的代价;但一旦大中被苏宁购得,便如同对手插在自己胸口的一把尖刀,会成为其心腹大患。所以,黄光裕有一次在与网民的聊天中,表达了自己的这种矛盾:“并不是别人想卖我就一定要买。我们收购一家企业,会从全方位评估,如果确实是有好处,比如能达到资源的互补,我们才会考虑收购。”
  
  为了对付苏宁,黄光裕也许会不惜使用“焦土政策”。另外,毕竟永乐和大中已经有了一纸协议,国美再收购可以轻车熟路,省去很多麻烦。但大中被收购后的待遇,则不可与永乐同日而语了,可能会被关闭大量重复的店面。事态的发展果然如所预测的一样。
  
  一切都显得那么富有戏剧性。2007年12月12日晚,苏宁电器突然发布了终止收购大中的公告;12月14日晚23时,国美电器在香港联交所发布了将通过委托贷款的方式让第三方并购大中的公告,并在当天就划拨出36亿元人民币。48小时不到,一宗金额高达38亿元,堪称2007年电器连锁行业最具影响力的并购成功了!
  
  有媒体如此评价:1982年发迹于北京的张大中的确老谋深算,在巧妙利用国美、苏宁的矛盾后,“用一把明牌笑到了最后”。而江浙人固有的谨慎让苏宁错过了这次最佳的并购机会。
  
  张近东最初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自从2006年7月国美、永乐合并后,黄光裕和陈晓趾高气扬、屡屡挑衅,于是张近东希望借助并购大中的传闻来抵消两人的锐气。张大中那时也是诚意十足,双方于是在2007年初达成了“现金加股权”的初步收购协议。当时,张近东可谓占尽先机。
  
  但奇怪的是,张近东和黄光裕都在故意拖延对大中的收购。当时,黄光裕刚刚吞下永乐,能不能很好地消化还是个未知数,自然没有多余的胃口来继续抢食大中。于是黄光裕使用了缓兵之计,用仲裁案来拖住大中。而张近东也认为黄光裕暂时没有这个实力和胃口抢夺大中,于是准备先晾晾大中,把价格再砍低一点。
  
  然而,随着国美、永乐整合完毕,国美开始腾出手来加入到对大中的竞购战中,从2001年开始已经先后并购了10家电器连锁企业(其中5家是永乐收购)的国美,已经拥有丰富的并购经验和现金实力,而张近东的迟疑,让其有了虎口夺食的机会。
  
  而在拖延战中,张大中却收获了巨大的意外之喜。2007年,在有着近170家电器连锁店面的贴身肉搏的北京市场,国美与苏宁的竞争进入到白热化,苏宁店面快速扩张到41家,而国美在加紧内部整合的情况下也不忘封杀苏宁,甚至出现了国美在“十一”期间通过订购报纸广告版面来封杀苏宁广告的传闻。
  
  张大中瞅准时机,先是通过将外地店面转让给苏宁完成了“止血”,这样将所有的资源都集中在北京市场,然后利用“十一”黄金周与国美、苏宁进行了一次销售大战,一举夺得北京市场超过55%的市场份额。这份出色的成绩单,成为张大中继续提高自身出售价格的利器。而在此期间,张大中也虚张声势,和百思买进行了接触,这让黄光裕和张近东顿时紧张起来。一实一虚之间,两位年轻后生已经不知不觉踏入了年近花甲的张大中的圈套中。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