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前总统克林顿之核心幕僚Dick Morris,在其另一本著作Behind the Oval Office中解释,关键在于知而善用,它就可以不沦落为暴民的工具,可以令领导人掌握舆论,与公众进行更广泛及深入的对话与沟通,改善领导。他举了多个例子来作出说明:
有一段时间,美国右派人士要求废除“平权保障”(affirmative programs),当时加州的公民投票结果,似乎显示选民也认同这个诉求,以维护弱势社群为任内主要目标的克林顿,感到十分为难。但后来再作仔细的民意调查,发现国民反对的其实是这三大流弊:一、配额制度;二、以种族或性别作为裁员之标准;三、纵使资历不合也获优先任用的政策。这时克林顿便见到一线曙光,他参考这些民调结果,修订而非废除平权保障,结果正反双方都大致可接受妥协了的结果。相反,加州政府没有利用及参考民调结果来修订平权保障的内容,结果自然是全盘输掉。
再举一例,书中亦透露了这位前总统当年如何借着民调,在派遣军队到波斯尼亚问题上扭转劣势之内幕。当时不同民调均显示,有高达35%到55%的美国人反对派遣军队,但更深入的民调却同时显示,国民大都不清楚美军派驻当地后的工作及任务,以为是类似“越战”式的山地歼灭战,实时联想到的便是死伤枕藉之惨况。但如果被清楚告知是维持和平任务后,反应却大大不同。结果克林顿重点出击,在一个全国电视广播中清楚说明,维持和平任务与战斗任务的重要分别,遂争取到民众支持,顺利出兵波斯尼亚。
Morris说在上述例子中,克林顿都没有放弃个人原则,民调只是协助他与公众加强沟通,把方案去芜存菁罢了。反而如果没有深入的民调,意志薄弱的总统碰上以上情况,可能立时掉头就跑,不能最终成就大事。
Morris在The New Prince一书中更断言,如果一位总统的民望跌破50%,便再没有人会认真当他是总统。他以克林顿1993年刚上任时的弱势为例,共和党人根本不把他放在眼内,只有在1995年当克林顿的民望回升至50%以上之后,他才变回一个像样的总统。
他说以往选举结束后,大家便可以松一口气;但时至今日便大大不同,选举结束,只是政治领袖持续寻求多数民意支持过程中一个短暂的逗号。在美国,每一天都是选举日。
美国前总统卡特,为其民调顾问Pat Caddell在白宫内提供了一个正式的办公室;另一位美国前总统里根,则更让其民调顾问Richard Wirthlin,成为决策核心幕僚之一。民调专家终于都有扬眉吐气的一天。
<<< 文中提到的两本书是:Dick Morris,The New Prince: Machiavelli Updated for the Twenty-First Century,Renaissance Books,2000;Dick Morris,Behind the Oval Office: Getting Reelected Against All Odds,Renaissance Books,1998;除了前述提到的两本书之外,本文多个有关民意调查对政治家决策影响的例子,参考自John G. Geer,From Tea Leaves to Opinion Polls,1996,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