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季烈

  

王季烈先生(1873—1952)是着名的订谱专家。他出身苏州仕宦家族,是明代着名文渊阁王鏊大学士(1450—1524)的后裔。1934年退隐前他一直活动于政界,曾在“末代皇帝”溥仪身边任职,但始终不忘振兴曲学。在昆曲方面,王季烈最大的贡献就是编定了庞大的《集成曲谱》(共三十二卷,分金、声、玉、振四集,于1925年出版),首次为昆曲界提供了一套有史以来最可靠、最富权威的曲谱。后来为方便现代读者,还将该套曲谱改编浓缩为八卷本的《与众曲谱》通行本(于1940年出版)。

《集成曲谱》一直是充和多年来唱曲时使用的曲律范本。前头第七节(杨荫浏)已经提到,即使在逃难的期间,充和(和她的曲友们)也不忘将这套卷帙浩繁的《集成曲谱》带在身边,随时参考使用。

充和早就希望得到王季烈先生的题字。但直到抗战胜利之后,她才有机会请王老先生在《曲人鸿爪》中题字。这主要原因,当年初识王先生时(约1935年),充和尚无《曲人鸿爪》书画册的构想。后来抗日战争爆发,充和就仓皇离开了苏州(与此同时,王季烈先生则移居北平,直至1942年才回到苏州)。

总之,1946年10月上旬(孟冬)充和终于有机会带着她的《曲人鸿爪》到王家,请老先生在书画册中题字。七十四岁的王季烈先生自称“螾庐老人。”他的题字录自一首《归朝欢》散曲:

花开花谢,

又早春光应漏泄。

红深绿嫩,

一似锦屏列。

触处繁华都绽彻,

娇滴滴海棠花,

无心去折。

提起和王季烈先生的交往,充和至今不忘谈到一个有趣的插曲。那是涉及一个名叫李云梅的女子的故事。

且说,1935年左右,充和平生第一次登台演出(在上海的兰心戏院),那次演的是《牡丹亭》的《游园》、《惊梦》和《寻梦》三出。由充和演杜丽娘,她的大姐元和演柳梦梅,并由另一个苏州女子李云梅扮演春香。李云梅女士人长得格外漂亮标致,虽不怎么识字,却十分聪明,也热爱书画和昆曲,又有极高的艺术天分,因此充和很喜欢她。但李女士在当地名声不佳,她是着名画家吴子深先生的下堂妾,因此有些人看不起她。当时王季烈先生就十分反对充和与李女士同台演戏,故特别让张宗和(充和的弟弟)转告充和,说千万不可让李女士参加那次演出。

然而那次充和并没接受王先生的劝告。充和一向尊重专业艺人(不论他们的社会地位多低),所以她就回话给王季烈先生:“那么就请王先生不要来看戏,但李云梅一定要上演。”

但这事并没影响充和日后对王老先生的敬重。尤其是,多年后王季烈先生终于在《曲人鸿爪》书画册中题字,也令充和倍感欣慰。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