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典之七:以诚信打造信息流,建立网上虚拟市场(3)
马云教典:成就阿里巴巴帝国的36个法则
海华 著
国内在线支付系统的不发达、邮政网络的滞后、诚信环境的缺位、PC基数的欠普及、人均相对GDP的低水准,使得安全支付问题更为突出。马云的阿里巴巴实际上是采取了一些传统的手段,并非技术手段。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而言,用技术手段来解决诚信问题无异于缘木求鱼,诚信是要以消费者成熟的消费心理为基础,以法律和技术为保障的。从阿里巴巴提供的资料看,诚信通主要通过第三方认证、证书及荣誉、阿里巴巴活动记录、资信参考人和会员评价等5个方面来审核申请服务的商家诚信。
诚信是阿里巴巴的文化,也是阿里巴巴的营销之道。在阿里巴巴,诚信有两层含义:一是企业诚信;二是客户诚信。
企业诚信就是阿里巴巴诚信,是阿里巴巴价值观“六脉神剑”之一。马云创业之初就决心把阿里巴巴建成一个诚信的企业。
阿里巴巴是有“天条”和“高压线”的,无论是谁触犯了都不行。
不能作假、不能作弊,不能欺骗客户,不能夸大服务,不能给客户回扣,不能为客户垫款——这些都是天条。
在阿里巴巴,过不了百年大计培训关的新员工不能进入销售团队,在销售中违反了阿里巴巴价值观的员工也不能留在阿里巴巴。
诚信第一,销售第二;价值观第一,业务能力第二。这是阿里巴巴的文化。
阿里巴巴自己不生产商品,假货肯定是阿里巴巴的个别客户所为。要想减少假货,就得靠网上诚信体系,靠网上信用档案。这就涉及到客户诚信问题。客户诚信问题其实就是网上诚信问题。诚信是摆在中国电子商务面前的一道阻力和一座独木桥,必须要过。
马云认为,诚信问题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中国电子商务的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电子商务进一步发展的最大障碍。要解决电子商务的安全问题,首先要解决电子商务交易的支付环节。为此,马云创造性地推出了诚信通产品和支付宝产品。
如今阿里巴巴的网上诚信体系已经形成。没有这个诚信体系,阿里巴巴就永远是个大BBS而不是真正的电子商务;没有这个诚信体系,阿里巴巴不会成为世界最大的B2B网站。
诚信至上的确是马云的营销之道,为阿里巴巴赢得了越来越多的客户的信任。
【相关链接——谁该为诚信“买单”】
华南虎事件沸沸扬扬闹了一年多,久拖不决,一直是广大网民及各界人士热议的话题,也在考验着有关部门的公信力。“三鹿奶粉事件”一经公布,立刻一石激起千层浪,掀起整个社会的轩然大波。在一片谴责声中,人们不禁要问:这些企业的诚信何在?
其实,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有关网络购物诈骗的负面消息也越来越多,诚信已成为人们探讨网络购物最关注的问题。尽管各购物网站也曾推出多种措施来避免购物陷阱的出现,然而,消费者的不信任,相关法律的滞后,使网络购物面临着极其严重的信任危机。
目前中国零售业电子商务的发展严重落后于欧美一些发达国家,除了物流、支付、信用环境等相关制约因素之外,网民对网上购物的不信任感是制约中国网上零售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据赛迪顾问调查显示,不愿参与网上购物的网民中,有60%的人是因为担心网上购物难以保证商品质量,出现问题无法保证购物者的权益。
易趣网首席运营官郑锡贵表示,根据易趣的商业模式,用户在易趣的每一笔交易都要求买卖双方给予一个信用评价,对其在网上交易过程中的信用程度进行打分,这是一种奖惩制度的体现。这样一来,用户就可以通过信用度来选择交易对象。
业内人士指出,消费者害怕商品有假,害怕网上支付出现问题,是因为现实生活中的确有个别商家利用网络坑害消费者。消费者不敢利用网络消费制约了网络经济快速发展,而这些问题的实质就是信用的问题。即使在普通商品的购买上,买方和卖方也存在着信息不对称。买方接触不到商品,很多商家的真实身份又难以查明,所以,消费者唯一可以依赖的就是商家的信用。
有关专家指出:“诚信是促使电子商务乃至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近年来,我国出现了易趣、当当、卓越、淘宝等许多购物网站,相应制度也逐渐完善,越来越全面地维护着买卖双方的利益。然而,诚信是每一个公民都应主动遵守的道德规范,如果总让网站运营商为诚信“买单”,实在是件很悲哀的事。
2007年,商务部信息化司下发了《关于网上交易的指导意见(暂行)》。《意见》中指出,为了避免纠纷产生,交易各方可以自行保存各类交易记录,以作为纠纷处理时的证据。大宗商品、贵重商品与重要服务的交易,可以生成必要的书面文件或采取其他合理措施留存交易记录。相信随着我国的相关立法进一步完善,网络消费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安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