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公司

我在研究工作的12年间,我的团队对500名年龄8~20岁的青少年运动员进行了为期三年多的跟踪调查。这些孩子中有些后来参加了奥运会,有些成了职业网球运动员,还有些加入了职业足球俱乐部。我们的发现是:与那些不参加竞技体育运动的孩子相比,这些孩子的心理弹性要强得多。他们得抑郁症的风险相对要小得多,而他们的自信心相对要高得多。而且相对于那些对照组的孩子,他们和他们的家庭更亲近,并且觉得自己的家庭更有凝聚力。此外,分析表明,那些不从事高强度体育训练的孩子,比起这些从事高水平竞技体育运动的孩子来说,他们出现缺乏自信和自尊以及出现高度抑郁状况的可能性要高8倍多。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到底是什么因素使这些青少年运动员面对压力的时候不会受身体、情感或者心理的伤害,而其他的孩子遇到压力时则会出现一些问题,并可能开始酗酒或者从事其他自我伤害性的行为呢?我们总结出5个方面的因素,正是这些因素使这些青少年运动员能更好地应对高水平竞技体育运动中的压力:



1. 一个相互信任、相互尊重、彼此团结、彼此支撑的家庭环境。

2. 高度的自尊。他们积极训练并努力地去争取运动中的成功,这就使他们对自身的价值有了一个较高的评价。运动使他们觉得自己在某些方面强于常人,这就使他们面对生活中的其他事情时也能从容而自信地处理。

3. 明确的目标。周而复始的训练、比赛使这些青少年产生了较强的纪律性,以及延缓获得满足的能力。因为他们的目标不是短期的目标,而是需要他们年复一年地为之奋斗的长期目标。

4. 纪律性以及对目标或奖励的全神贯注。虽然运动不是他们生活中唯一的事情,但是他们知道孰轻孰重,并以此安排自己在时间和精力上的付出。

5. 父母之外其他人的关心和支持(比如教练)。这些青少年运动员都有一种很好的能力——争取能够帮助他们实现目标的其他人的帮助。



  1993年,我们的研究成果被BBC拍成了纪录片,众多其他的电台和报纸也对此进行了报道。接着,在第二年,当时的微软公司(英国)的总经理戴维·史温德森(David Svendsen)联系了我。史温德森是个温文尔雅的澳大利亚人,对马拉松和登山运动很感兴趣(他曾在度假期间爬过珠穆朗玛峰)。由于他本人爱好极限运动,他很认同我的研究,并认为他的管理团队能从中获益。其实,长期以来我一直想尝试着将我的研究运用到组织和机构中去。我觉得那些具有心理弹性的运动员和成功的企业领导有很多共同之处,也有很多相似的经历。两者一般都能创造出一个高效的、以互信互敬为特点的团队;他们都有高度的自尊并都全身心地致力于获取成功;他们都有明确的目的和长期的目标;他们都有分清主次和统筹规划的能力;他们都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对自己的信心;最后,他们都不惧怕失败。所以,既然我能够帮助运动员们成功地应对他们环境中的压力,我也应该能够对商界的人士做到相同的事情。

我将我的研究成果转化成了一套理论,并以此来测量戴维的领导团队的心理弹性。我开发出一套“弹性审核系统”来确定团队应对微软激荡不定的企业文化的能力以及应对在微软工作所不可避免的不确定性的能力。当时的微软正处于一个激动人心的阶段,公司正经历着空前的发展,而且正准备发行Windows 95操作系统,这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是最受欢迎的应用软件。但是他们是否也为一个心理治疗师的到来做好准备了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