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出领袖在青少年时期的共同性格特征

    杰出领袖在青少年时期的共同性格特征

    华中师范大学副教授谷传华,是一位长期致力于青少年成才教育的青年学者。他从历史名人的人生经历入手,进行了历时三年的研究,发现绝大多数研究对象在童年和少年时代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而导致他们能够在生活中逐渐形成“领袖”个性优势的原因在于心态:他们在生活中注意培养开放的心态,又因为心态的开放,所以他们能够虚心学习、能够与人沟通,能够得人用人、能够对新事物感兴趣并敢于冒险。正是心态的开放促使他们逐渐成为受人敬仰的“创造”型领袖。

    立志开放:有成就欲,总想开拓广阔的事业空间,甚至不乏理想主义色彩。如孙中山早年上书李鸿章希望改革清政府;周恩来少年就敢于说“为了中华崛起而读书”;毛泽东则“少小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性格开放:都有外向型的性格,都由心态开放走向了人生开放。身无分文的毛泽东敢从湖南跑到北京,也敢力排众议带队“落草”井冈山。邓小平在法国勤工俭学时就搞学生运动,后来推动整个中国的“改革开放”。至于敢冒险就更不用多说,他们所做的都是九死一生的事,而且他们都是所在事业的“创始人”。

    有什么样的心态,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也会有什么样的理想、目标、规划、个性。西方哲学家J•E•丁格曾如此说:“关键的不是我们在社会中所处的位置,而是我们的心态。”

    开放的心态,是一种主动进攻的强势心理,也是一种勇于进取开拓的奋斗哲学,一种积极沟通与合作的处世原则,更是一种心胸开拓的生活境界。心态开放,能使弱者变强,强者更强。反之,封闭和保守的心态,则是一种弱势和防守的心理,一种围墙的文化,一种固步自封的被动挨打哲学,这足以使强者“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也使弱者更弱。

    中国加入WTO首席谈判代表、现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曾在中国经济50人论坛2007年年会上发表演讲说:中国必须采取一种更加宽容、理解、包容的开放心态去应对一切,不以意识形态和感情划线,塑造开放、大度、守规则的民族形象,才能减少整个世界存在的一些担忧和误解,使大国崛起成为和平崛起的过程。而当龙永图自己以开放兼容的心态来主持博鳌亚洲论坛时,2008年4月,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完全不同的海峡两岸,都同意选择博鳌这一个舞台——而非别的舞台来启动堪称中华民族盛事的破冰之旅——“博鳌胡萧会”,这也就不难能理解了。博鳌论坛本身对各种意识和价值观的开放、多元、兼容,注定了自身能够承载这一以对话为主旋律的历史风云事件。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研究局副局长范文仲,就把心态和制度并列为中国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之间差距的根本原因:“政治观念和硬件方面的差距在中国已经不是问题,经济学研究的落后根本原因在于学术、教育制度的缺陷和学者心态的差异。”

    在当今开放的大潮当中,人们曾经熟悉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方式,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如果心态不够开放,其结果往往是自酿苦酒:越努力奋斗,路却越来越窄;越主动交际,就越得罪更多的朋友;做很有意义的事情,也一样遭遇很多善良的本应该支持的人的反对。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