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智慧做主:彻底解决问题

  本书是在《方法总比问题多》一书印刷30多次,发行超过50万册的时候推出的。当本书出版时,我脑海中不断浮现《方法总比问题多》面市后受欢迎的情景,分析该书之所以受欢迎的原因后,考虑《方法总比问题多Ⅱ》应该在继承它的长处的同时又在某些方面有所超越。

  2005年1月,机械工业出版社推出了《方法总比问题多》,并成为当年全国图书排行榜人力资源类图书第一名,接着2006年被评为“2006年影响企业管理10大团购书”、“2006年图书行业畅销品种(社科类)”,至今在“雅虎中文”上发表的读后感及新闻达1200多万条,创中国企管培训图书网上反响之最。

  《方法总比问题多》一书出版以后,许多著名企业,如中国兵器集团、“中国鞋王”奥康集团、上市公司通威集团等几十家企业都把该书作为员工培训首选图书,至于由此带动的多次培训,如重庆移动、北京网通、中石化济南公司的员工培训……就更多了。

  通过对读者和培训对象反馈情况的了解和分析,我们认识到:《方法总比问题多》之所以受到欢迎,除了写作上具有原创性和生动活泼等原因外,最重要的一点,是该书的理念对当前中国职场中的不少人而言,有直接的针对性——在任何单位,每个人时刻都会遇到问题,一个人是否自觉发现问题、能否积极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决定了其在单位能否很好地发展。

  

  一流的人,总是找方法去解决问题;而末流的人,总是找借口回避问题。

  在该书中提出了“不找借口找方法,方法总比问题多”的理念,并进一步强调最优秀的员工,应该是“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在此基础上,让人们掌握具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将问题变为机会。

  这样的理念,不仅是一个让员工态度负责、办事聪明的理念,更是一个让团队绩效提升的理念,同时还是一个层层解放管理者的理念——当中层管理方法总比问题多的时候,高层就可以更好地被“解放”;当员工方法总比问题多的时候,中层管理者就更好地被“解放”;不管是员工还是任何级别的管理者,当他能方法总比问题多的时候,他也就能使自我得以解放。

  正因为这个理念能够给管理和工作带来实际的效果,不少读者和培训对象在认可《方法总比问题多》一书的基础上,纷纷建议我再写一本《方法总比问题多Ⅱ》。

  通过多方面的思考与调查,现在,《方法总比问题多Ⅱ》终于能与读者面世了。《方法总比问题多Ⅱ》一方面延续了《方法总比问题多》的传统,即“一流=主动负责+工作高效”,另一方面,又在原来的基础上更进了一步,总结起来说,本书讲述的是“四少四多”:

  一、“少向外界要条件,多向自己要智慧”。这是本书的核心理念。

  《方法总比问题多》所针对的,是遇到问题先找借口的习惯,所以要强调“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而本书所针对的,是要先讲条件才去解决问题的习惯,所以要强调“少向外界要条件,多向自己要智慧”。

  强调这样的理念,就是要让大家明白“外在条件有限,内在智慧无穷”、“先讲条件举步维艰,先讲智慧前途无量”等,并自动地开发人人都有的智慧潜能。假如我们能根据这样的理念去实践,不仅能成为单位最需要的员工,同时也能开发连自己都想象不到的潜能,成为最有价值的人才。

  二、“少一点苦劳,多一点功劳”。

  这是针对“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理念而提出的。在工作中,永远要避免陷入忙而无功的陷阱。固然有时候需要苦干,更多时候却需要巧干。我们应该通过方法和智慧的提升,忙得更有效率、更有效益。

  三、“少一点阻力,多一点助力”。

  这更多是从做人的角度来探究成功之道。在单位和社会上要成功,单做好事情还不够,还得充分处理好与别人的关系。聪明的人,总是能够获得更多助力;愚蠢的人,总是遇到更多阻力。做人的智慧能让我们得到更多帮助,走一条更顺利更快捷的路。

  四、“少一点小聪明,多一点大智慧”。

  这是避免员工学了方法以后,将自己停留在小聪明的水平。通过“巧诈不如拙诚”、“聪明人更下笨工夫”、“把握‘小’与‘大’的辩证”、“出彩,但不出事”等方面的阐述,让大家更好地全面提升自己,从而成为最有发展前景的员工。

  通过《方法总比问题多》的学习,我们将拥有方法,成为解决问题的高手;通过本书的学习,一切以智慧作主,我们就能让问题得到彻底的解决。

  解决问题就是创造财富,解决问题就是提升效率,解决问题就能成为越来越受欢迎的人才!

  通过对许多单位的调查和分析,本书还得出“三种员工三种命运”的结论:

  第一种:智慧型员工,最受欢迎,有发展前途;第二种:苦干型员工,较受欢迎,发展慢;第三种:问题型员工,不受欢迎,没有前途。

  本书明确地提出:“智慧型员工是钻石”,每个员工都应力争成为单位和社会最需要的“智慧型员工”!

  本书在写作的过程中,得到了机械工业出版社各方面领导及编辑的大力支持,深表感谢。

  甘霖智慧培训国际机构编辑魏敏、徐增情在文字整理方面也为我提供了有效帮助,特表感谢。  

  2008年7月于北京

上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