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的衰落》 货币历史中的前车之鉴(8)

    布雷顿森林体系

    1944年,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一个由世界各国普遍接受的政府货币政策。这是一个创造国际性稳定货币的大好时机,让人类能一劳永逸地实现货币价值的稳定性。1944年7月22日,44个国家的730名代表聚会美国新罕布什维尔州布雷顿森林的一个度假村,在这里召开了一次为期两周的会议。

    这是一个伟大的时刻,也是天赐的良机。但会议的成果却远未达到人们的预期。但不管怎么说,它确实是货币历史的一个转折点。

    作为本次国际会议的成果,《布雷顿森林协议》最初的目的是通过一系列货币稳定计划,以及向遭受战争创伤的国家提供基础建设贷款,帮助这些国家完成重建工作。到1946年,该体系已经通过当时新成立的国际重建与开发银行(IBRD,即现在的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得以全面运行。

    布雷顿森林所签署的协议之所以让我们在今天依然兴趣盎然,原因在于,这些针对国际货币政策制订的计划,拥有一个坚实的基石——各签约国同意采用统一的黄金本位制。所有签约国都承诺以黄金价格为基准,保证本币价值围绕黄金价格做有限波动。而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仅仅是为了缓解暂时性国际贸易失衡而提供资金。

    这个体系只维系了25年,因为它的基本前提就存在着致命缺陷。它把国际货币的价值固定在每盎司黄金35美元的标准上,按照这一标准,货币价值当然无法反映1934年以来黄金价值本身的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元购买力已经受到了巨大的削弱,另一方面,随着欧洲经济重整旗鼓,日渐干涸的美元储备迟早会让《布雷顿森林协议》作为一个永久性货币系统的使命而告终。谈到这个问题,前纽约联邦储备银行的一位高级副总裁说:

    从一开始,黄金就成为布雷顿森林体系中最薄弱的一个环节。在当时的极端情况下,通过布雷顿森林协议让美国政府承担起兑换黄金的角色,显然是可以理解的。到战争结束的时候,美国拥有的黄金储备已经达到200亿美元,相当于全世界官方黄金储备的60%。到1957年,美国的黄金储备已经超过其他国家中央银行黄金储备总和的3倍。美元如同巨人一般在外汇市场上独占鳌头。[10]

    1971年,面对黄金储备不断加速的流失,美国政府终于作出取消黄金本位制的货币制度,布雷顿森林体系也就此成为历史。

    在某些方面,布雷顿森林体系背后的运作机制更像是一个经济联合国。20世纪30年代席卷全球的大萧条,再加上第二次世界大战,促使众多国家走上了这条经济大联合的道路。

    今天,我们往往把这场全球性经济灾难的罪过归结于贸易壁垒和高成本,至少部分如此。此外,通过本币贬值影响邻国的进口,并就此减少支付赤字,在当时是一种极为常见的手法。不幸的是,这种做法常常会导致长期的通货紧缩、失业以及国际贸易的衰减。20世纪30年代的这场大萧条留给我们最深刻的教训(但随即就被很多国家抛在九霄云外),就是让我们意识到,把货币作为一种应急性经济工具所带来的问题,远远多于它能解决的问题。

    1933~1944年期间任职的美国国务卿考德尔·霍尔(CordellHull)对此作出了极为精辟的总结,他写道:

    无拘无束的自由贸易对应着和平时代;而高关税、贸易壁垒和不平等的经济竞争,则对应着战争……如果我们能创造出更自由的贸易流通……这样,一个国家就不必无端地去嫉妒另一个国家,所有国家人民的生活水平都会得到改善,进而消除种种酝酿战争的经济不平等,于是,我们就可以用足够的理由去期待一个更长久的和平。[11]

    从20世纪30年代的德国和日本来看,霍尔把战争视为经济根源的说法应该是合情合理的。美国为制约日本扩张而实行的贸易禁运,很可能是催生军国主义的一个主要动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