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确不缺少财富,但美国人消耗财富的速度太快了。历史告诉我们,不管你多富有,如果不去创造,迟早有一天,你会完全耗尽这些财富。与此同时,美元的价值也在不断下跌——尽管美联储认为这是好事,但它却的的确确意味着,我们的储蓄正在变得越来越不值钱。随着美元的贬值,你的购买能力就会变得越来越糟糕,当这种状况持续下去的话,等待你的就只能是眼泪了。
对包括银行货币专家在内的很多人来说,美元的衰落的确让他们大跌眼镜。很多人对此感到茫然而不知所措。于是,有人率先在商业新闻信息网(CNBC)上发出质疑:像欧盟这么疲软的经济,怎么可能会有如此坚挺的货币呢?但是,对于美国的决策者和绝大多数经济学家来说,巨额贸易赤字算不上问题。在他们眼里,这是很自然的,因为经济高速增长的国家往往处于进口货币的地位,而经济低速增长的国家则是货币出口国。至少,现在的美国就是这样。
因此,很多出国旅行的美国人也许总会抱怨:“在欧洲旅行太费钱了。”似乎错误的根源在欧洲人。但事实上,应该责备的绝不仅仅只有法国人、意大利人或是所谓的“巧克力生产”国(意指发展中国家)居民,不断滑落的美元支付能力才是真正的罪魁祸首。
但这绝对不是用什么投机或是含混不清的经济诱因就可以解释的,虽然汇率概念本身一直让人感到深奥莫测。从历史上看,巨额贸易赤字始终是美元贬值的中心话题。有些人确实需要撇弃这样的思维:因为我们是美国,所以我们的经济就一定要比其他国家更强大。和其他一些国家不同的是,美国贸易赤字的主要原因并不是高投资率,而是让人难以容忍的低储蓄率。我们只是在消费,而不是在生产。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因为资本的本质是寻求更快地增值,因此,它就要从高储蓄国家流向低储蓄国家”。按照这一逻辑,赤字国家为了实现消费和投资,就需要让消耗的产品超过自己生产的产品。但是,这最终是否有利于一个国家的经济还取决于国外资金的来源和使用情况。要看这些资金到底是用于超过其生产能力的消费(比如美国),还是超过其储蓄能力的投资。对于美国的巨额资本输入来说,这才是我们首先需要回答的问题。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一位和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MaynardKeynes)生活在同一时代的著名经济学家,琼·罗宾逊(JoanRobinson)曾经指出:
如果资本流只能带来超过生产的消费,那么,这个经济就已经走上了毁灭之路。如果它能带来超过个人储蓄的投资,结果就取决于投资的性质了。[2]
目前,美国的巨额资本流入(指流入一个国家的货币)已经超过美国国内生产总值6%,但它们并没有形成生产性投资,相反,而是形成越来越多的债务。根据经济分析署一份名为“美国国际投资头寸”的报告,资本增长率从2005年的5%增加到2006年的超过6%。从全球水平看,美国的净投资额几乎是最低的,这意味着,我们更喜欢在超过自身实际生产和经济增长的基础上去借钱和花钱。因此,巨额的资本流入并没有被用来提高投资率;相反,为了消费,美国人还要继续变卖自己的工厂和金融性资产。
在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时,真实是最重要的。国外流入的资金几乎全部形成个人消费。而个人储蓄的急转直下,不过是美国人消费狂的表现症状而已。按照这种习惯,低资本性投资和不断膨胀的联邦预算赤字自然也就不算什么新鲜事了。2005年第一季度,储蓄率历史上首次出现负值:-1%。
多年以来,美国经济一直是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经济领导者。TheDailyReckoning的新闻报道经常诱使读者愤愤不平:“你怎么敢诽谤美国经济的至高无上呢?简直是胆大妄为!”我们的脸皮太厚了,以至于任何侮辱和攻击都无济于事。但是,“事实才是最有说服力的”。[3]在过去几年里,美国经济一直领先于其他国家,这一事实似乎无需解释。我们的信贷机器一直在片刻不停地超载运行。它要为消费和金融投机提供无穷无尽的信贷。下面,我们将从更深层次对两者进行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