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号才能入座(2)

    落座之后,只见叶总找出一大张白纸并拿出一支笔来。我原以为他要当场出考题,其实不是。我见他很费劲地开了口,原来他说普通话费劲,后来我才得知他的英语好过粤语,粤语好过普通话。叶总有许多词汇不能用普通话表达,这时他就只好用笔在纸上写给我看,有时我听不明白,他就一边重复一边做手势。

    面谈中,叶总问我:“你是布依族?”“是的。”“布依族有什么特点?”“能歌善舞,会做蜡染等工艺品。”“他们主要分布在哪里?”“主要在贵州的西南部。”“贵州属于四川的什么地方?”“贵州不属于四川,是两个省。”“西南民族学院是一所什么学校?”“它是一所综合性的大学,和其他大学一样,只是它招的学生绝大多数是少数民族,所以叫民族学院……”

    一切都在聊天中展开,叶总的问题也大致从简历中来,主要是了解我,而不是考我。他问得较多的是我大学的课外经历(注意:不是学习情况)和我在检察院的工作情况。问我如何去采访人,办过什么案子,怎样与犯人打交道等。

    交谈中,叶总还重复了李厂长的问题。问我为何原来干得好好的,却要到广东来。我除了重复以前的回答,这次还补充了一句:“深圳的工资水平远比家乡高,来这里我想通过自己的勤奋工作多挣点钱,让生活过得更好。”我觉得这样说,更能给他留下“真实可信”的印象。

    最终,叶总说我虽然没有人事工作经验,但我的综合基础素质不错,公司愿意为我提供一个机会。他鼓励我边学边干、干好工作。经过40多分钟的口谈“笔试”,叶总最后说了一句“OK”,就在我的求职申请表最终审批一栏麻利地签上了他的名字。我终于成功了!

    总结这次南下,我还算“幸运”,在我最需要工作的时候得偿所愿。不过我也深刻地认识到市场变化之快。一年多前,当我还在大学读书时,没有经验就被广州一家外企录用(后面专门介绍);而一年半后,我在家乡已工作了一年,按理说这时的我更加成熟了,经历也多了,但南下深圳之后,发现找工作困难了很多。这是为什么?后来我明白了,这是竞争空前地加剧了。自邓小平同志1992年南巡讲话之后,百万人才下珠江,无数精英从全国各地奔涌而来,人人盯着深圳、广州……虽然我自己也有进步,但市场变化更大,而且是很深刻的变化……所以大学生在求职时,不要只看到自己过去在学校或局部地区的优势,而要放眼全局来估量自己,才不至于因盲目自信而受挫。

    小提示

    分析这次应聘,我认为有四点帮助我获得了成功:一是我及时调整了目标定位。二是我在大学的课外经历中所培养的综合素质和在检察院的相关经历。特别是在大学期间的经历对方很关心。所以我觉得大学生在求职时,在校期间的表现很重要,不是考分和成绩,而是实践。三是我的真诚,我先后说了“干不好分文不收!”“南下也想多挣点钱”,甚至我还说出已到深圳快20天,前期因眼光过高求职不顺,再找不到工作我就准备回老家下次再来的大实话……事实上,华雅这次招“人事专员”是要求有两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但我的成功应聘也说明一些企业的招聘标准并不是不能改变的。除了经验,他们也看重素质、未来的潜力和可培养性、人品等,单凭某一方面的优势或弱势就一定获聘或落选在职场上都是不常见的。这一点在我后来的经历中多次被证明。

    当前,大学生求职普遍面临着“经验关”的障碍,我认为缺乏直接经验就要强调相关的间接经验,此外就多用素质、潜力、人品等去冲淡经验的不足,这样也会赢得机会。

    市场总有每个人的位置。事实上,在“华雅”录用我的同时,一家广告公司又希望我去做广告文案策划。同一个人,相隔不到一月,求职命运就由难转易,其关键就在于要对号入座。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