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尚处在童稚之龄的孩子是缺乏自我克制的。对于他来说,不管是害怕、痛苦还是生气,都可以用大哭大叫来唤起保姆或父母的关心。当生活在这个关心的监护人的呵护中的时候,他就没有必要克制什么感情,除了过分地生气以外。当孩子试图发脾气的时候,那些监护人为了自己的安闲舒畅,往往会高声训斥和恐吓孩子,使他保持安静。这种行为明显告诫了孩子:为了自己的安全,有必要抑制一下自己的情绪。当达到上学或者和其他孩子在一起游戏时,他就会发现,别的孩子没有对他任何的偏爱和容忍。为了得到其他孩子的接纳,避免受到孤立和敌对,甚至为了自己的安全感,他会学着压抑自己的愤怒,以及其他的过激情绪,使身边的小伙伴们能够接受。他就这样逐步进入了克制的大学校,学会控制自己的感情。当然,再长的训练和实践也难以达到完美控制自己感情的程度。
……
一个意志相对坚强地人可能会保持较长时间的镇定,并尽可能使自己保持旁观者对自己的那种感觉。当他能够在巨大不幸的压力面前保持镇静时,朋友们自然会对他报以敬佩之情。这种满意会使他受到鼓舞,在乐观情绪的促使下更加坚强的挺下去。他努力不去讲起自己的遭遇,如果朋友们比较有修养的话,也不会在这方面挑起话头。他会用各种玩笑话题使朋友们开心,如果非要讲起自己的遭遇的话,他会用一种坚强和比较超脱的语气进行讲述。不过,如果他没有太强的自我克制能力,这种努力就不会持续太长的时间。在谈话时间较长之后,他会难以克制自己的种种本能,出现对自己的遭遇过分的悲哀嗟叹。当代的风气对我们身上的软弱情感比较宽容。如果某人家里遭受了很严重的遭遇,一般习俗只会允许最亲密的亲戚朋友去家中探访,而不允许比较疏远的人前去吊唁。人们觉得关系亲密的人会比较放得开,而且更能给不幸者以最贴切的关怀和同情。其实有恶意的人最爱混在最亲密的朋友行列里进行所谓善意的拜访。这时,即使最脆弱的人也会努力保持坚强镇定,用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态回击来人那恶意的蔑视。
如果一贯具有果敢坚定品质、聪明诚实的人,同样具有了严格的克制能力,那他无论面临如何复杂的局面,不管是激烈的党派斗争,还是惨烈的战争,他都会成功地控制住自己的冲动和激情,并在不管是单刀赴会还是舌战群儒时,不管成功还是失败时,不管面对敌人还是朋友,都保持冷静和理性。即使在极短的瞬间内,他也不会忘记有一个高高在上的公正旁观者,正在对他的行为和感情进行着监督;他更不敢在任何时刻忘掉自己的良心。他已经养成了一种习惯,就是时时用旁观者的角度去评价自己和与自己有关的事物。这种习惯不仅约束了他外在的言谈举止,更规范了他的内心情感世界。他完全认同那个公正旁观者的感受,几乎和他融为了一体。对于他来说,唯一值得严格恪守的指令,只能来自那个伟大的旁观者。
……
32 所谓责任感
所谓责任感,正是对这些普遍道德规范的遵守。这是我们生活中最重要,也是很多人唯一的行为规范。许多人一辈子大概从来没有感受到过别人对他们行为所表示的赞许之情,但他们的行为是中规中矩的,尊重自己觉得已经确立了的那些行为准则,丝毫不敢逾越它们,就这样终其一生,也没有受到过什么严重的指摘。一个人可能天性冷淡寡合,很少具有感恩之情。但如果他确实受到了他人很大的恩惠,并且很有道德修养的话,他会明白缺乏感恩之情的人的行为是多么讨厌,知恩图报又是多么的让人愉悦。所以,他虽然内心里没有任何的感恩念头,但还是像其他人一样,努力对恩人显示感激,显出感恩戴德的样子。他会定期拜访那位恩人,在恩人面前恭顺有加;在谈到自己的恩人时,他会用非常恭敬的言辞,并会把得到的种种恩惠都挂在嘴边上。他会不失一切机会对过去受到的恩惠进行某种报答。他这么做的动机可能出自对于已经确立的责任规范的尊重,一种发自内心的按规范办事的愿望。他行动时未必有任何虚伪与狡诈,也没打什么指望获得更多恩惠的小算盘,和在恩人与公众面前做戏的想法。同理,一位妻子对丈夫也未必有多么感情深厚、琴瑟和谐,但如果她具有道德修养,会努力做出存在那种感情的样子,注意关照体贴自己的丈夫,做到忠诚和贤淑,恪尽一个妻子的本分。这里谈到的这位朋友和妻子,可以肯定都不是最好的朋友或者妻子。虽说他们会有履行自己责任的认真而迫切的愿望,但还是难以达到发自内心、体贴入微,把很多需要表现其存在的机会拱手错过。如果具有那种和自己地位相称的感情,就不会错过这些机会了。当然,他们即使不是最好的朋友或者妻子,但起码可以是第二流的。正是由于对普遍行为规范的尊重,他们才会在大节上保持完美。只有那种最幸运的人,才能使自己的感情与自己的地位配合得天衣无缝,并能适应任何最微小的变动,在所有的社交场合都左右逢源、八面玲珑。绝大多数人是永远达不到这种境界的。不过,通过教育训练,几乎所有的人都可以深入地了解和掌握这些普遍规范,并且在一生中都不会有重大的污点和受到指摘。
如果一个人做不到对这种普遍原则的神圣尊重,他就成不了一个很值得信赖的人。正直守节的人和卑劣无耻的人的根本区别,就是是否遵守这种普遍原则。正直的人无论何时何地都会坚定不渝地奉行这些准则,并在一生中都不会动摇。卑劣者的行为随着心情、愿望和动机的变化而变幻无常,不可捉摸。而且,既然人的心理都是变化无常的,如果没有对普遍原则的尊重的话,即使是平时很有理性的人,也往往在不经意间做出最不应该的事情,甚至都说不清楚他到底为什么会这么做。一位朋友可能会在你心情不好的时候来造访,如果依照当时的心情,你很可能把这种拜访当成一种莽撞的骚扰。如果这种想法占据了你的思维,即使你没有忘记礼数,你的言谈也会让他觉得冷淡和无礼。只是出于礼貌和好客的普遍原则,你才不会表现得那么粗鲁。过去的经验已经培养起了你对这些准则的尊重,使你的行为在那些场合都能做到得体恰当,也不会受到心境变化的各种影响。反之,如果没有对普遍原则的尊重的话,恐怕像彬彬有礼这种很容易做到、平时人们也不会故意唱对台戏的事情,也都难以维持,使公正、忠诚、贞洁等节操都很难保障,至于那些对人类的本性有着很大的限制与束缚的责任,更是难以维持。这些普遍责任是我们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如果它们没有深入人心,我们的社会就会在瞬间崩溃。
33习惯和风尚对我们关于美和丑的看法的影响
一幢施工精良的建筑可以存在好几个世纪,一首优美的歌曲可以通过口耳相传流行很多代,一首动人的诗歌可以流芳百世。因为创作者的独特风格、情趣或手法,这些艺术作品可以流行很多年。人们在一生中看到这些艺术形式发生重大变化的机会并不多,也没有机会了解不同的年代和国度里的流行艺术,因而难以无任何偏见地把他们与自己身边的流行时尚进行比较。所以,几乎没有人认为艺术品的审美标准随着习惯和风尚而变化。他会觉得那是以理智、天性为标准的。不过稍加研究就会发现,建筑、诗歌及音乐受到习惯和风尚的影响,丝毫不逊色于衣服和家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