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友好的激情
上文所讲到的那些激情只能获得有限的同情,让它们显得非常龌龊可憎,但是在多数情况下,另外一些相反的激情却总能获得加倍的同情,从而变得特别大方得体、受人欢迎。当人们在神情举止之间流露出慷慨、仁慈、和善、同情、相互的友爱和尊敬时,即使对象是素不相识的人,所有这些友好和善意的感情总会让寻常旁观者产生好感。旁观者关心着领受这些感情的人的幸福,这也激发了他对施与这些感情的人的同情。所以,我们总是愿意对慈爱的感情报以最强烈的同情,因为它们没有一处让人讨厌。付出和接受这种感情的人所体会的满足都使我们深有同感。勇士面对敌人的残暴可能会产生恐惧,但是远比不上承受仇恨和怨愤的痛苦;同样,对于感情细腻的人,体会到被人关爱的满足,比他可能从中得到的实际好处更让他感到幸福。如果一个人致力于在朋友中间挑起纠纷,将亲密的友谊变为致命的仇恨而乐此不疲,他简直是罪大恶极。这种伤害最可恶的地方不在于让人们丧失友情可能带来的些许帮助,而在于破坏了朋友之间的情义让大家感到的满足,扰乱了他们内心的安宁,而且打断了他们之间的愉快交往。即使是粗俗的小市民也会觉得这些东西比微不足道的帮助更有助于他们的幸福,更不用说那些敏感细腻的人了。
爱的感觉对于感受到它的人总是心旷神怡。它有利于身心的健康,一想到对方心中的感激和满足,我们就更加愉快。互相的关爱给双方带来幸福,而同情又使其他人产生相同的感受。有的家庭,成员之间彼此互敬互爱,父母和子女相处融洽,即使在争论时也满怀着尊重和宽容;兄弟之间没有利益冲突带来的不和,姐妹之间也没有互相争宠造成的矛盾,大家坦诚相见、亲密无间,一切都让我们感到平静、轻松、和睦和惬意,给我们带来无穷的乐趣。相反,如果一个家庭的成员之间因为冲突争吵而反目成仇,大家貌似彬彬有礼,内心却满怀猜疑和妒忌,即使朋友在场也随时会不顾脸面而突然爆发。这样的家庭会让客人多么的尴尬不适。
那些和蔼可亲的感情哪怕有些过分也决不会让人讨厌。即使在友谊和慈爱的弱点中也有一些令人愉快的东西。有时人们会认为那些过于温和溺爱的父母和过于慷慨热情的朋友是由于性格懦弱,由此对他们产生怜悯,不过在这怜悯之中也包含着爱意;除了那些卑鄙无耻之徒以外,有谁会厌恶、嫌弃甚至看不起他们呢?当我们责备他们过度的爱心时,总是怀着关切、同情和善意的心情。慈悲为怀的人之所以最能引发我们的怜悯心就是因为他们的软弱无助,慈爱本身丝毫没有卑鄙下流、令人厌恶的成分。我们之所以感到惋惜,只是因为这种感情不适合这个世界,这个世界不配得到它,善良仁慈的人总是在那些人面兽心、忘恩负义的小人手中吃尽苦头,而他们本来最不应该、也最难以接受这种报应。仇恨和怨愤却全然不同,没有人不畏惧和厌恶他们歇斯底里的大发泄,这种人像野兽一样不见容于我们文明的社会。
13 自私的激情
还有一种处于中间状态的激情,既不像友好的情绪那样优雅适度,也不像不友好的情绪那样不讨人喜欢,这就是人们因为个人的时运好坏而产生的悲喜之情。无论这种情绪是否恰如其分,它从来不会像愤怒那样让人讨厌,也不会像光明正大的义举那样让人高兴,因为这里没有“另一方”引起我们的同情。但是,悲伤和喜悦毕竟有别,我们往往容易同情轻微的高兴和沉重的悲哀。一个人由于偶然的机遇而平步青云,此时他平生至交的祝贺也未必都是出于真心。一个暴发户即便德行过人,一般也不会讨人喜欢,一种嫉妒的心理经常让我们无法对他的好运表示由衷的高兴。头脑清醒的人会意识到这一点,他不会因为走运而得意忘形,而是尽可能地在顺境之中控制自己的喜悦。他故作姿态的穿起平民的布衣,以表示自己从未忘本。他对那些贫贱之交倍加关注,尽力表现得比过去更加谦恭勤奋,热心待人。对于他的地位来说,这种姿态最受我们欢迎,因为我们似乎并不觉得有必要同情他的幸福,反而是他更应该理解我们内心的嫉妒和不平。他想做好人是非常困难的,因为我们总觉得他的谦虚是装模作样,他自己也会逐渐厌倦这种假面具。所以,通常他很快就会把老朋友抛到脑后,只有一些无耻小人会甘愿追随左右。他也无法顺利地结交新朋友,就像他的老友由于他地位的上升而感到自尊心受伤害一样,他的新交也受不了一个暴发户跟自己平起平坐,他只能一味低声下气才能抚平两者的怒气。前者阴云密布、疑神疑鬼的神色和后者轻蔑的白眼都让他恼怒,按照常理,他很快就无法忍受,因此他再也不理前者,而将怒火向后者发泄。到最后他会像常人一样傲慢无礼,丧失所有人对他的尊敬。我认为人类的幸福主要来自受人关爱的感觉,突如其来的好运不会有多大用处。有一种人最幸运,他按部就班地爬上高位,每一步提升都在大家预料之中,因此荣华富贵不会让他得意忘形,而且按照人之常情,那些被他超过和遗忘的人们也不会嫉妒他。然而,人们对那些无关紧要的小小的乐趣更容易产生同感。在巨大的成功之中只有保持谦虚才是合适的,但是如果我们面对的是日常生活的碎片,是与我们朝夕相处的朋友,是一场表演,是旧日的往事,是婆婆妈妈的闲谈,是所有那些支撑起人生的鸡毛蒜皮的琐事,我们就可以尽情地表达自己的欢乐。醉心于日常琐事的点滴乐趣能给我们带来愉快的心情,而经常保持这样的心情当然是无比惬意的。我们很愿意对这种快乐抱有同感,它使得每一件给别人带来幸福心情的琐事也同样让我们感到愉快。正因为如此,年轻人的灿烂年华才特别容易使我们心驰神往。那种对欢乐的向往使得青春更加富有活力,在年轻美丽的眼睛里激起火花(即使是同性),甚至老年人也会萌生起一种不同寻常的喜悦。他们沉浸在那些久违的令人心醉的思绪和心情之中,眼前的欢乐让他们暂时忘记了衰老,往事重新浮上心头仿佛老友重逢一般。曾经的分离让他们感到遗憾,久别重逢之后他们渴望更热情的拥抱。
悲伤则完全相反。小小的烦恼不能引起任何同情,得到最大同情的只有深重的悲哀。如果一个人被每一件不如意的小事弄得心烦意乱;为厨师或管家微不足道的失职而伤心;在自家或别人家的高级社交礼仪中鸡蛋里挑骨头;因为好朋友今天上午见面时没向他问好,或是兄弟在自己讲故事的时候一直哼小调而生气;由于在乡下时天气不好,旅行途中道路泥泞,或者在镇上缺少玩伴和娱乐场所,生活枯燥乏味而情绪低落;虽然他可能情有可原,但总难博得广泛的同情。
……详细请见 中国城市出版社 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2008年 5月 定价:20元
3人们在判断行为是否恰当时对顺境和逆境的考虑,
兼论为什么情况不同会造成同情心的差异
14 虽然我们同情悲伤一般要强于同情快乐,但它仍然远逊于当事人自己的感受
我们对悲伤的同情跟对快乐的同情相比虽然未见真切,但却更值得注意。“同情”一词最确切的原意是指对别人的痛苦而不是快乐抱有同感。一位已故的敏锐有识的哲学家认为有必要论证一下我们对快乐的同情也是真诚的,祝贺也是出于人类的天性。我相信没有人觉得怜悯也需要这样的论证。
首先,对悲伤的同情比对快乐的同情更为常见,即使是过度的悲伤也能赢得我们的一点同感。此时我们的感觉的确不是完全的同情,我们即使赞同别人,感情上也无法达到和谐一致。虽然我们不会和受苦人一起流泪哀叹,但是当我们感到他的软弱无助、情感失控,仍然会主动的去关心他。但是,如果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得意忘形、手舞足蹈的人,因为我们无法体会更不能跟他一起享受快乐,我们就不会去关心和同情他,反而会报以轻蔑和愤怒。
另外,心灵和肉体上的痛苦都比快乐更能刺激我们的感情。我们对痛苦的同情远不如受难者自己的感受,却比我们对快乐的同情更为栩栩如生,虽然后者与当事人自己的感觉更为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