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x Apart公司成功的危机处理
班恩·卓若特(Ben Trott)与米娜·卓若特(Mena Trott)夫妇堪称博客圈的"第一佳偶"。回顾2001年,他们和许多才华横溢的科技从业人员一样,在没有任何防备的情况下遭到公司解雇。于是他们从硅谷返回加州老家皮塔卢玛镇(Petaluma),租了一间公寓,想要好好盘算一下该去找工作还是先成家生小孩。被解雇后的米娜在个人博客"缺钱"(Dollarshort)里贴文次数大增,部分原因是为了打发时间,还有一部分原因是为了想成名。不过当时博客工具毛病很多,让她颇感失望,由于班恩是个优秀的Perl软件程序设计师,米娜便要求他设计更简便的工具。班恩真的办到了,而他也像多数软件开发工程师一样,想要与其他拥护这一创意的人分享。卓若特夫妇了解班恩创造的东西很重要,于是开始积极推广这套程序--"移动打字"(Movable Type)。这个程序后来成①https://mena.TypePad.com为了全世界最受欢迎的企业博客编写工具软件包。
一开始样样都很顺利,米娜告诉我们:"在我们推出这套软件之初,博客产业还不存在,因此预期成果并不像今天那么好。我们必须自己设定预期目标,班恩和我决定既然开始了,就需要全力以赴。先前已有其他(软件)公司创业不久便倒闭,让用户孤立无援,我们知道自己可能得和'移动打字'唇齿相依,也必须决定究竟要不要义无反顾这么做。当时我们并没有什么具体的商业计划,只是有个愿景,要设计一套让每个人能够使用、而且赋予他们力量的工具。"虽然这家公司成长速度惊人,看似一帆风顺,然而一次错误却几乎令这艘顺风船沉没。
2001年"移动打字"上路的第一天,班恩和米娜获得100多次下载的支持,下载的人多半是博客圈里很有影响力的人士,他们最初给予卓若特夫妇的软件相当不错的评价,随即引来大批下载人潮。不久之后,卓若特夫妇开始推出使用更为便利的"打字本"软件(TypePad),因此迅速获得终端使用者的采用,大部分用户是不能娴熟使用计算机的一般大众。接下来的4年,这套软件的下载次数每6个月就增长1倍,班恩与米娜最终成立了Six Apart公司,搬进了旧金山的办公室。Google并购"博客"软件(Blogger)的出版商派拉(Pyra)之后,Six Apart变成了唯一一家全心全意开发博客编写工具软件的公司。班恩与米娜成了对抗Google、雅虎、微软三只大鲸鱼的小虾米,是受压迫的英雄人物-而这个世界就偏爱屈居下风的小人物。
大约就在那时,危机突然袭来。自从创业以来,卓若特夫妇就表明会继续升级软件,并加强支持技术能力较差的顾客,而且最终还是会向用户收取费用。"移动打字"软件有一套特别授权制度,不久,这套制度变得像"鲁比高登博"(Rube Goldberg machine)的另类接龙游戏一样复杂,有企业客户愿意支付150美元取得授权,以此支持2 000个左①https://www.rube-goldberg.com/html/gallery.htm右个人用户。
当"移动打字"第三代准备上市时,公司推出的新授权政策令顾客大吃一惊,因为新政策使得集体博客变得很昂贵:通常分享集体博客的是一般消费者,而不是企业用户。顾客的负面评价来得又快又猛,48小时内就累积超过1 000则仇视Six Apart公司的评论。该公司对用户视而不见的做法激怒了顾客,他们扬言要集体变节投靠其他公司。卓若特告诉我们:"一开始我们就知道人们会抱怨,但是我们可没料到有1 000个人想要亲手取我的项上人头。"这下子Six Apart公司显然遭到了大众强烈的反对,观察家都预测恐怕它避免不了破产的命运。
不过卓若特夫妇并没有惊慌失措,也没有恼羞成怒,更没有拒绝接受批评,反而是非常仔细地倾听,而且在博客圈的监视之下表现倾听的诚意。米娜的官方博客"米娜的角落"(Mena's Corner)持续公开接受评论,通过引述栏,访客可以清楚地知道博客圈如何谈论该公司的,即使最尖酸恶毒的批评也一览无遗。
"这些回应真的让我们很难堪,仿佛新车上的第一道凹痕,因为在此之前,似乎所有人都认为我们完美无瑕,现在不是了。"不过卓若特夫妇很用心倾听人们的说法,试着把情绪放到一边,他们学到的教训是:人们真正想要的不是免费使用权,而是不受限制的博客。
其实Six Apart公司的新策略是把矛头指向企业滥用。根据米娜的说法,他们夫妇从未打算惩罚个人用户,讽刺的是,企业客户倒是没有太多反应。当Six Apart公司最终决定采用前后一致的授权政策时,这些企业顾客松了一口气,他们长久以来就了解一件事,供企业环境使用的免费软件通常更昂贵,因为它们可能造成大问题。
卓若特夫妇学到的第二个教训是企业经营的绝对真理:人们痛恨令人不悦的财务意外。米娜回忆说:"当时我们应该先把问题解释清楚,应该在采取行动之前先和我们的顾客谈谈。" ①https://www.sixapart.com/about/corner 最后Six Apart必须决定下一步该怎么做。"我们不能只是说,'噢,那就算了',然后再改回旧的模式。我们必须弄清楚什么做法不管用,而且需要开始对'移动打字'的用户收费。"卓若特夫妇花了大概一个月的时间拟好授权方式,同时也投入大量时间与顾客持续对话。米娜借此在博客上频繁贴文(通常每天一次以上),以便让使用者了解最新进展。
"我们得慢慢来,把事情做对。"她告诉我们。
一旦公司明确展现倾听的诚意,负面评论便持续减少,诚如一年之后法国的薇姿公司所经历的一般,接下来的评论变得比较有建设性、较乐于合作,终端使用者也表达能够谅解软件开发与支持的成本压力。最后,米娜通过"米娜的角落"博客宣布新修订的授权内容,采用直截了当的合作方式。这次反对的人很少,危机解除了。如今不论是顾客还是观察家,都很难察觉任何对该公司不满的情绪,而且这家公司仍然保持高速增长。
我们认为,Six Apart公司化解这场潜在危机的过程,应该被写入个案研究的教材,主旨是博客如何扭转或解除危机。这家公司确实发生了危机,但是拜博客之赐,公司形象得以从灾难中被挽救回来。如果要从头避免危机,难度就更大了。
让我们面对事实吧,危机确实会发生,大多数公司都拥有一套标准程序,以应付万一发生的危机,可是他们的程序很可能是在博客这种新媒介出现以前就制定了的。处在危机之中,你应该备有最厉害的工具-博客,也应该对这一工具早有体验。及早做好万全准备,正是尽早开设博客的最有力动机。当卢兹利用博客去解释通用汽车何以要撤销广告以抵制《洛杉矶时报》时,人们已经认识了他的博客,也早已决定好要不要信任他了。如果等到危机发生之后,卢兹才匆匆为此成立博客,读者很可能会感到怀疑,何况他过去的博客经验也使他更精于利用这种沟通渠道。
"库柏卡兹"公关公司的鲁贝尔一向呼吁企业必须及早做好应付危机的准备,他发明了一种应对危机的博客保险箱,上面贴有"紧急时开启此箱"之类的警语。"库柏卡兹"公关公司与客户合作找出潜在的可能发生的危机,然后规划并设计一个"万无一失"的博客:这个博客只在紧急状况下才会启用,他们的客户明白一旦发生危机,谁将站出来替他们的组织说话,应该诉求哪些议题,最棘手的问题是哪一些。截至2005年鲁贝尔告诉我们这些时,还未有任何保险箱被打开过。
我们认为此类博客保险箱被派上用场是迟早的事,届时这样的"锦囊妙计"纯粹只是公司管理工具组合的其中一部分。不过各项工具将会快速改善,花样也更多,如同我们下一章即将讨论到的,企业能够运用的工具选择性愈来愈高,不仅在紧急状况下如此,任何情况都不例外。
①https://www.micropersuasio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