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被誉为伟大投资家的人,以及我所观察过身边真正厉害的投资人,几乎都是"逆向思考投资者(Contrarian Investors)"。他们都把"逆大众而行"当做自己的投资哲学。有的人是始终一贯地抱着这种信念投资,也有些人是随机应变看状况进行这类投资,他们运用的方式也各有不同。但唯一可以肯定的相同特点,就是他们都会避开大多数人涌入的道路,而选择少数人所走的路。我认为只要能够接受一部分这类的思考,并实践在自己的投资与人生上,那么应该就不至于会陷入经济上的痛苦了。逆向思考就是这样一种让人能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生存与成功的方法。
我首先要举出的逆向思考投资典范,就是约翰·坦伯顿爵士的投资哲学与原则。约翰·坦伯顿是在美国华尔街最受尊敬的人物之一,也是韩国人所熟知的坦伯顿共同基金的创立人。曾经有一件著名的轶事,是坦伯顿逆向思考方式的最佳事例。在1939年9月,他听到纳粹德国入侵波兰的消息,立刻投资了1万美元到流通于纽约证券交易所,而股价不满1美元的104种股票上。这个故事脍炙人口,到现在还是华尔街的传奇故事之一。
从历史的经验可以看出,战争爆发的时间点上股价会暴跌,但经过一定时间之后,价格又会再度恢复。最近的例子,我们可以举出2001年的9·11恐怖袭击事件。因9·11事件暴跌的股票,不久就开始恢复价格。坦伯顿说:"在详细分析历史上金融市场如何对战争做出反应后可以得知,战争会给予生产性最低落的企业起死回生的机会。一旦战争正式开打,不管价格如何,市场需求都将大幅上升。"(约翰·坦伯顿著,《从华尔街神话到人生法则》)这是很值得关注的一种现象。
1995年1月6日,美国的经济杂志《福布斯》用坦伯顿作为封面人物,详细介绍他特有的乐观型投资观以及他的逆向思考方式。这是继1978年之后他第二次成为《福布斯》的封面人物。1978年是坦伯顿成长基金(Templeton Growth Fund)开始声名大噪的一段时期,而且主因就是《福布斯》的特别报道。但1995年的情形跟第一次有很大差别。在封面故事中,他详细说明了如何朝与世人相反的方向走,来发现最佳的投资机会。我摘录一部分报道内容如下:
"在1978年我们让坦伯顿成为封面人物时,道琼斯平均指数在800左右起起伏伏,经济则是直落谷底,不管看哪种景气指标,都不可能使人对股市产生任何希望。当时坦伯顿的忠告内容非常清楚。'请各位赶快买美股,美股现在是全世界最便宜的股票,美股的本益比过去的平均值是14左右,只要能够恢复这个比率,1986年道琼指数将上升到2800。'以上就是他谈话内容的重点。当时听来他简直是在胡说八道。因为那时候的聪明人会买黄金,会买古董,就是不会买股票。当时我们这么问他:你真的认为大盘会突破上一个高点吗?他冷静地回答:'股市不是一直都这样吗?'结果他的预言成真了。"一年之后,到了1979年,美国财经杂志《商业周刊》以"股票之死(The death of equities)"作为封面故事进行报道,描述了当时华尔街的惨状。"股票之死"一下子成了美国社会的流行语。约翰·坦伯顿可以说是走向商业周刊报道的相反方向,拼命投资。然而美国股市就像坦伯顿预测的一样,从1982年开始恢复。股票并没有真的死亡,反而是顺着坦伯顿的意向前进。
1995年,坦伯顿对《福布斯》如此解释他的投资哲学:"错误的问题:哪里投资展望最佳?正确的问题:哪里投资展望最差?非买股票不可的时候,就是悲观论达到极点的时候。""悲观极大化原则(The Principle of Maximum Pessimism)"就是贯穿他投资哲学的最重要原则。他也曾经利用此原则,在韩国股市获得了极高的收益率。亚洲金融风暴波及韩国,造成韩国政府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请求支援后不久,在1998年4月,韩国各媒体纷纷报道约翰·坦伯顿爵士拿出私人财产1000万美元(当时可兑换138亿韩元),在韩国股市进行投资。其实那一年的1月,华尔街日报就已经报道过:"世界级投资大师约翰·坦伯顿从1997年12月开始投资韩股,可说是外资投入韩国股市的先驱。" 在坦伯顿投入的时间点上,韩国股市综合指数为376.31。因为向IMF申请融资,世人普遍认为韩国经济的未来一片乌云罩顶。但他却依据"悲观极大化"这个原则,投资了韩国股市中的绩优股,例如三星电子以及韩国电信。
坦伯顿认为"房地产受到个别特性左右太大",所以平常不投资房地产。但他的第一任妻子过世后,他为子女们购买别墅时,也一样运用了自己的投资哲学。坦伯顿购买的是位于长岛地区渔人岛(Fishers Island)的一栋别墅。在岛民因为飓风侵袭而心痛万分的夏季,他用15000美元买进了别墅。到了后来卖出的时候,这栋别墅已经价值63万美元。这房子的价值涨了42倍,也就是投资报酬率高达4200%。
坦伯顿的投资名言中,还有一句是我们必须谨记在心的。他说过:"英文中代价最高昂的四个单词,就是'这次不一样(This time is different)'。"1998年美国股市景气狂飙时期,坦伯顿反而只注意因为金融风暴资金外逃的亚洲,劝大家投资亚洲国家。如前所述,他所投资的亚洲国家也包括韩国。
股票或房产价格上升期,常会有专家跑出来为这种现象分析原因,并且还取个名字。90年代后半期美国股市狂涨,专家们盛赞"新经济"的到来,认为经济已经提升到与过去完全不同的层次。他们坚信当时与旧经济最大的不同,就是可以达成"物价稳定下的经济成长",而且由于资讯科技的发达,人类似乎可以从此摆脱景气循环的困扰。但至于后来,新经济的下场不需要在这里多说,我想大家都一定很清楚了。
不只是坦伯顿,其他伟大的投资家也一样赞同逆向思考的投资法,有些人更是超越赞同的层次,彻底实践这种投资方式,与避险基金业界的鬼才乔治·索罗斯一起创立量子基金的吉姆·罗杰斯,就是强调这种投资方法的人物之一。
吉姆·罗杰斯的绰号是"华尔街的印第安纳·琼斯"。罗杰斯与索罗斯一起经营量子基金12年,创下了交易"零亏损"的卓越纪录。从1969年到1980年,量子基金的累积收益率达到3365%。他37岁的时候拿了1400万美元退休金,离开了量子基金,然后就骑部摩托车,或者开着他的奔驰车,到全世界进行投资之旅。他的游记整理成了两本书《投资骑士》与《资本家的冒险:量子基金创办人的全球趋势前瞻》。后者是他在3年中开奔驰车跑了115国、152000英里之后写下的纪录,他在其中说明了自己的投资方法:
"如果说我有什么特殊优势,就是我会注意所有人都举起双手放弃的产业或国家,我能鼓起勇气,半直觉半愚蠢地进行投资。就算所有人都骂我笨,我还是断然投资。当你要进行一项投资,而身边的所有人都反对的时候,你的决定正确的可能性非常高。所有人的反对是一项很好的指标。如果人们认为某种股票很糟糕,他们会将该股售出并承担损失。其结果就是股价变得很便宜。当历经困难的时刻,我最尊重的就是古老格言了。假定我跟几百名投资人同在一间房间中,大家离开房间时都说:'快去买!那种股票会很不得了!'我想我会考虑放空该种股票。这是因为资讯与判断中间存有一定的距离,听到这类的话,我会听到里面其他人所忽略的东西。况且如果听到这样的话,我知道这些投资人当中大部分都已经持有该种股票了,那么接下来还有谁会去买呢?"除了坦伯顿与罗杰斯之外,将逆向思考当做自己投资哲学的名家还有不少。掌管麦哲伦基金时期,被誉为"华尔街活传奇"的彼得·林奇,其投资策略也能让我们看到逆向思考的一面。
彼得·林奇在1977~1990年负责操作麦哲伦基金,该基金1977年时拥有两千万美元,经过13年增加了660倍,规模达132亿美元,而客户数突破100万。
该基金通过股票投资,在13年间给予顾客28倍,等于年复合成长率三成以上的传奇性获利。彼得·林奇逆向思考的基础之一,就是他所提出的"鸡尾酒理论"。所谓鸡尾酒理论,是几年下来他在鸡尾酒会上倾听客人对话,所发现的理论。
"在第一个阶段,股价已经沉滞一段时间了,所以人们不会对股价上涨有所期待。他们聊的话题中也不会包含股票。当他们听说我是靠操作共同基金维生,就会默默点点头,然后从我的身边消失。他们会跑到牙科医生身边,开始聊蛀牙的话题。
"到了第二个阶段,人们听说我的工作内容之后,会停留一下,然后才去找牙科医生。这一小段时间足够让他们对我说股票投资有多危险。鸡尾酒会依然是以蛀牙为话题中心,而非股票。当时大盘已经比第一阶段高出15%左右,但还是没什么人关心。
"第三个阶段,大盘比第一阶段高了30%。几个热心的人会轮流跑来我身边,问我该买什么股票。连牙科医生自己也会跑来问。会场里的所有人都在谈股市所发生的事情。
"第四个阶段,所有的人都会围绕在我身边。但这时候他们会告诉我应该买哪几种特定的股票才对,我也会对他们感叹如果早听他们的话就好了。我将此视为市场已经来到顶点,就要开始下跌的征兆。"彼得·林奇说的这段话,重点很简单。大多数的人都不太理股票的时候,才是该买股票的时候,而当所有人都热衷于股票,将之当做最重要话题的时候,也就是该卖股票的时候。换句话说,如果朝着与大多数人相同的方向前进,是不可能获得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