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获得经济上的成功吗?如果想,就一定要创造"差异"。很多人都非常努力生活,但老是感叹不知为什么就是赚不到钱。小时候,我们从课本上学到的是"要诚实正直地活着"。但很多人真按照这种教导诚实正直地活了,却只能过着勉强度日的人生。到底问题出在哪里呢?
当然,人还是应该诚实正直地生活。如果靠着欺骗或压榨别人得到了财富,又有什么意义呢?然而单靠诚实与正直,并不能说这个人的人生就是完整的。
我们生活在资本主义社会,如果不能掌握资本主义社会运作的原理,没有方向感地活着,那么无论再怎么努力诚实,也不可能得到想要的结果。正直与诚实如果失去了方向,也很难焕发光彩,这就是我们所生活的世界实际的面貌。
如果希望通过努力就能获得相应的金钱报酬,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我认为要为自己创造"与众不同的特点",即"差异"。
不久之前,我看到一个很有趣的电视节目,在报道学校门前的辣炒年糕店的事。在一所高中门口,共有五家辣炒年糕店,但其中只有一家生意特别好。因为他们自己开发了独特口味的酱料,很是吸引高中女生。其他店中吃不到的独特口味,也就是这家店"与众不同的特点"。
不只做生意应如此,个人的职场生涯也应如此。韩国未来资产投资研究所长江昌熙说:"对于个人投资者来说,资产的运用再怎么得心应手,也只能算是副业。一个人不该在副业上投入过多的时间。如果过度热衷于投资,花的时间比本业还多,那等于是将收益性最高的资产放着让它烂。"这位在变动激烈的韩国证券市场打拼了31年,开了两家投资信托公司的优秀经营者所讲的话,我们不应该随便听听就算了。
那么在职场生涯上的差异化又是什么呢?江所长认为,就是要发展出自己独有的主要专长。"有时我会帮忙出面,向公司推荐打算重新就业的人。但对方总是会问我:'这个人主要的专长是什么?'这些人常常毕业于一流的大学,也算是有一定的能力,但因为没有特殊专长,放到哪一个部门好像都不太对。"这话说得没错。上班族一定要有特殊的技能或专长,才能创造跟其他人的差异。拥有"与众不同的特点",才能提高身价,万一必须离开原来公司的时候也才容易转职。如果不想因为没别的地方可去,即使不满意还是只能苦着一张脸,窝在原有的工作岗位上,就非得创造"与众不同的特点",也就是一定要有差异才行。
如果越能培养与其他人的差异,在经济上得到的报偿也就越大。资本主义的历史,可以说就是创造差异的斗争历史。"差异化"这个词,我们听都听烦了。甚至有一部分的形象顾问,认为外表上的差异化也是一种竞争力,会建议客户在形象上也必须和他人不同。
许多管理学者与顾问,光是靠叫人创造差异这条定律,就赚得了金钱以及名声。这是因为实际上能够创造出差异的个人与企业并不太多。
如果想要清楚掌握差异化的原理,可以读一下东京大学经济学部教授岩井克人的《公司今后将何去何从》这本书。我之所以在本书的开头就提到此书,就是因为岩井教授对"差异"的优越解说,引发了我许多的感想。现在就让我们看看这本书说了些什么。
资本主义的原理就是差异的原理
资本主义的历史,可说是操控在具备差异者的手中。不管他们自己有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无法创造差异的企业或个人,都不得不退到历史的后台去。所以知名的管理学大师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断言:"策略就是差异化。"历史上,能够累积巨大财富的集团,都运用了"差异的原理"。在现代性的工业化落实之前的一段时期,能赚到大钱的人,绝大部分都是做贸易的。他们是利用两地间物品的差价,或者某种东西的稀有性这类的差异来赚钱。
产业革命前的英国、荷兰、西班牙等国家能够成为世界强国,就是因为很早警觉到海上贸易的重要性,并且知道如何运用地理上的差异。在工业资本主义的前一个阶段,可以说是重商主义的阶段,当时的财富地图就是取决于"是否掌握海上贸易"。17世纪被歌颂为荷兰的黄金时代,也是因为荷兰通过战争,驱逐了西班牙人的海上势力,取得了独占欧洲海上航线的地位。当时大笔金钱流入荷兰,使得该国成为欧洲最富有的国家。掌握航线的荷兰人因而担负起全欧洲的物资中转商以及运输者的角色。
即使进入工业资本主义的阶段后,差异的原理还是一样有效。重商主义时代能够利用地理差异的人才能赚到钱,而18世纪后半期起展开的工业革命时代,"便宜的薪资"是最重要的差异。对于初期产业资本主义时代如何创造差异,岩井教授作了如下的说明:
"要让工业资本主义成立,光靠(发明动力机械或纺织机缔造的)工业革命本身是不够的。就算通过工厂系统能提高劳动者的产能,如果劳动者的实质薪资也相对提高,就无法创造出利润。劳动生产力与实质薪资间的差异,才是产业资本主要的利润来源。"如果要描绘出资本主义的初期印象,那真是十分悲惨。总是让人联想起在充满蒙蒙灰尘的工厂中,雇用童工进行榨取的资本家--他们总是不择手段、用尽方法要压低实质工资。刚诞生的工业资本主义最早的面貌,就是充满了贪欲的丑恶脸孔。所以才会出现社会主义思想家卡尔·马克思(Karl Max)这样的人物,站出来指控"榨取"的事实。
虽然马克思出面指控,但资本家还是可以继续靠压低工资来创造差异。这是因为农村里存在大量的产业后备军。只要还有很多人在农村找不到工作,离乡背井到都市来,企业老板就没有理由要提高薪水。如果在那个时间点上进行股票投资,先将伦理问题放到一边不谈,其实应该选择能够把实质薪水压到最低的公司股票来买。因为当时这就是创造竞争力与差异的原动力。
然而,当产业后备军的人数枯竭之后,想要通过薪水创造差异就变得十分困难了。为了生存,就必须创造新的差异。岩井教授说:"到了此时,工业资本主义无法再继续依靠劳动生产力与实质薪资的结构性差异来制造利润了。所以,各企业如果不能通过开发新产品与新技术、开拓新市场、导入新的组织形态来创造差异,就无法产生利润。"金融的本质,也一样是依靠"差异性原理"。将差异运用得淋漓尽致的人,才能在金融市场中赚到钱。银行是利用存款与贷款的利差赚钱。如果中央银行宣布降低利率,各银行马上就会跟着降低存款利率,但贷款降息则是能拖则拖。这就是因为他们太清楚白花花的银子从何而来(所以只要是银行行员建议的存款或贷款,我都会先抱持着怀疑的眼光来看)。
保险公司则是利用收到的保费跟未来理赔金的差异来赚钱。不管是银行还是保险公司,都是以"时间"当做媒介来创造差异。存款时,银行现在就收了你的钱,但利息以后才会给你。这样收进来的钱现在就可以借出去。他们尽可能利用存贷款的利差与时间差来创造收益。换句话来说,是通过抢对方的时间点,来进行"时间差攻击"。
一直以来,保险公司都通过物价膨胀赚了不少钱。韩国也是以经济成长为前提来制定经济政策。以成长为主的经济政策,不可避免会带来物价的上升,这也是人民要去承受的。正因为经济政策朝这个方向走,到目前为止在韩国只要设立保险公司,没有不赚钱的。货币最重要的功能,就在于能当做商品或服务交换的媒介。高物价膨胀,就代表货币价值不断减低。保险公司以现在的高价值从客户那里收到钱,在未来以物价膨胀后价值减低的钱还给客户。
他们用从客户那里收来的钱,在全国各地收购房地产。这种生意真是两头赚。在这样的过程中,缔结保险契约者不得不感到愤怒。教育保险与部分的年金保险就是代表性的例子。由于推销员说可以解决子女教育基金的问题,所以加入了教育保险,但是到了真正需要大笔教育资金的时候,拿回的金额却只有可怜的一点点。年金保险也是如此。我的父母亲在生活费上长期节省,最终加入了保险公司的"长寿保险",一直都乖乖地缴保费。但到了60岁之后,每年得到的年金仅仅100万韩元。爸爸一直以为这笔钱可以提供他养老的费用,所以很努力地缴保费,但现在每年拿到的钱只够一个月的生活费。所以他对我说:"保险公司的那些家伙根本就是强盗。他们当初说加入长寿保险,养老资金就不用愁了,结果全都是天大的谎言。"保险公司通过时间差赚到了钱,但是我爸爸则因为时间差赔了钱。在这段时间当中,创造了金钱差异的东西,就是物价上涨。期货的投机交易,也就是利用时间差的代表性投资。这是用现在价值与未来价值的差异来赚钱。
所以,了解金融运作的最重要关键词之一,就是"差异"。在国际的层面上也是如此。如果我国跟世界第一经济强国美国的利率相等,钱会从我国流出到美国去。这是因为比较两国的信用之后,相同利率条件下,将钱投资到美国会比较安全。
不管是国家、个人还是企业,为了要赚钱生存下去,都必须具备"差异"。无法创造出差异的国家,最后会消失在历史的暗巷之中。而企业跟个人也都是如此。我在此要再次强调,差异不是靠着诚实正直就可以创造的。诚实本身是可以当做某个差异化的领域。但如果不具备其他的东西,光有这个条件,也不可能发挥其功能。在诚实之前要先具备的,就是对"差异"有正确的认识。
不能产生差异的东西,连看也不要看
岩井教授所谈的"差异原理",也能够用在理财上。跟别人差异越大,身价也会越高。实质差异的大小,与价格差异的大小是相关的。不管股票还是房地产,其市场经营都无法脱离这个原理。
在现代企业经营中,创造差异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企业规模,另一种是做其他人不做的事,换句话说就是开拓利基。规模的竞争,在需要规模经济的行业当中特别明显。必须具备一定规模才能够竞争的代表性产业,包括汽车、半导体、造船、重工业等,主要都是厚重型的产业。这一类的公司每年都会宣布新的年度投资计划,金额大的时候可以达到数兆韩元。
为什么这类企业必须如此进行持续性的投资呢?理由非常简单。他们是为了不让后起的业者追上。如果小企业想要追上大企业的投资金额与速度,那简直就像青蛙跟牛比谁大一样,最后只会涨破自己的肚皮。只要能够持续扩大规模,就能对其他企业构筑起进入的障碍。
规模战争也一样适用于零售业和金融业。在亚洲金融风暴后,到韩国各地购买位置良好的土地,然后拼命开量贩店的新世界集团,以及住宅银行跟国民银行、首尔银行跟韩亚银行(Hana Bank)的合并案,都是代表性的案例。在零售业方面,如果能构筑全国性的流通网,就能够用很便宜的价格取得商品供应。这个网络有多强,渠道方的议价能力也就有多强。所以跨国折扣店可以借此进军全世界市场。流通网的范围越大,购买成本也可以压得越低。(如果当初我就懂得差异原理的话,我应该会毫不手软买下新世界的股票。到现在我还在为这件事而懊悔。)
金融业的情况也很类似。金融业的本质,是一种建构网络的生意。一般来说,金融业的运作模式,都是通过开分行来吸引新客户。所以,规模扩张得越大,使其他竞争者追赶不上,就能够享有支配性的地位。
那么在无法玩这种养肥比赛的领域中,又该如何呢?在巨人歌利亚不玩的领域中,应该采用小个子大卫王的玩法。换句话说,就是通过做别人不做的事情,来创造差异。
科斯达克(Kosdaq)是韩国仿照美国纳斯达克(Nasdaq)建立的小型股市场,重点放在科技业。在科斯达克上市的企业当中,有一家专门卖卷尺的公司,叫做"柯麦隆"。这家公司在卷尺的领域中拥有世界级的竞争力。三星之类的大企业根本不可能跳进卷尺这种小市场。而其他的中小企业要进军该市场,也不是容易的事。因为柯麦隆公司已经创造了差异,并且遥遥领先。有一家叫做"新兴"的企业也是如此。这家公司占有韩国牙科器材60%的市场。在韩国要开牙科诊所,必要的设备大部分都得向这家公司买。后来,这家公司的营业额持续上升。外国公司也想来抢这块市场,所以进军韩国,但最后不是举白旗退出,就是选择跟新兴合作。这家公司就是开拓了牙科器材这个细分市场,创造了与竞争者的差异,而获得了成功。
如果将差异原理缩小应用在股市,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其结果。对于无法在规模或细分市场上创造差异的公司,最好是不要去投资。除非是能够代表某种产业的"蓝筹股",或者是某领域中经过特殊化,竞争力将其他竞争者远远抛在后面的公司,不然最好连看都不要去看。
差异原理也可以运用在房地产市场中。我们想想首尔新开发区--江南区的公寓吧。江南区的公寓之所以贵,就是因为跟其他地区的房子有差异。差异在于学区、小区整体营造、生活设施、交通等等方面。还有比那里更好的学区吗?首尔还有其他生活设施更便利的地方吗?就是这些差异让江南一带的房子特别贵。
龙山区的东部利川洞,所拥有的差异就是"眺望汉江的景致"。汉江边成排的165m2公寓,开价都要10亿韩元。这里是首尔仅有的朝正南方可以看到汉江的地区。而江南一带邻接江边的盘浦地区的房子,也可以眺望江北。你自己选房子的时候,注重的又是哪些差异呢?好好思考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