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会把愤怒当做一种管理技巧,认为它可以刺激那些无精打采的员工,可以提高大家的士气,让所有人在一瞬间变得精神抖擞。毫无疑问,你的员工们有时的确需要这样的刺激。可你需要付出什么代价呢?
情绪波动并不是最可靠的管理工具。当你生气的时候,你很容易会失去控制。而当一个人失去控制的时候,便很难去管理自己的下属。你可能会觉得你能够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你可以通过偶尔发发脾气来管理和激励自己的下属。可事实上,你很难预测人们会对你的愤怒做出怎样的反应。没错,有时上司发火的确可以激发下属的斗志,可在很多时候,上司的这种情绪波动同样会让他们陷入迷茫。
每当我听到管理者辩解说自己只是把愤怒当做一种管理工具时,我就会忍不住想:为什么其他管理者不需要这样做呢?他们并不需要用愤怒和恐惧来鞭策下属,可还是能够从容不迫地把一切都安排好。
最为糟糕的是,愤怒还会在下属的心目中形成很难改变的印象。一旦下属把你看成是一个喜怒无常的人,你可能一辈子都无法改变这种形象。打个比方,篮球教练鲍勃·奈特(Bob Knight,被认为是美国大学生篮球比赛史上的传奇教练,有"将军"之称,在执教41年的时间里创下了879胜353负,71.3%的胜率,1976年率领印第安纳大学队打出全年32胜的不败战绩直取冠军,被认为是后来者无法复制的"奇迹"。--译者注)曾经率领印第安纳大学队赢得3次NCAA(全称是National Collegiate Athletic Association,美国全国大学生体育协会。--译者注)冠军,而且他还是大学篮球比赛史上获得过800场以上胜利的两位教练之一。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他都可以被认为是美国最伟大的篮球教练之一。可他还是一个出了名的喜欢跟裁判大动干戈、甚至会在赛场上摔椅子的家伙。他的坏脾气甚至比他所获得的所有记录都要出名,以至于每当提到鲍勃·奈特的时候,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他的坏脾气,而不是他的比赛记录。
在工作中也是如此,人们总是特别留意那些经常发火的同事。虽然他们也有很多其他优点,可我们总是把他们看成"喜欢发脾气的家伙"。每次提到这些人的时候,人们的第一个反应往往是:"我听说他脾气不太好。"这种坏脾气的形象一旦确定下来,就很难得到改变。而且由于你需要改变的是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所以往往可能需要很多年的努力才能彻底让别人对你"刮目相看"。
怎样才能改掉乱发脾气的坏毛病呢?
说实话,对于这个问题,我自己也没有一个确定的答案。情绪控制并不是这本书的核心主题,而且即便把它当成主题,我也怀疑自己是否有能力给出有效的解答。但在这个问题上,有两件事情是可以肯定的:第一,当你生气的时候,你可能并不是在对别人发脾气,真正让你感到生气的,可能另有原因;第二,我有一个很简单的办法可以让你改掉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
先谈第1点。在我的工作中,每次谈到发脾气这个问题时,通常都是一对一地出现的。换句话说,通常都是一个人惹另外一个人发脾气。而我的工作就是让我的客户们意识到:愤怒很少是其他人的问题,它通常只是我们自己的毛病。
一位禅师曾经遇到过一位挥汗如雨地逆流划船的年轻人,这位年轻人正在努力地把自己的货物运到河流上游的一个村子里去。他当时非常着急,天气很热,他只想尽快把船划到小村子里,并在天黑以前赶回家。他抬头望去,看到前面有一艘驳船正在快速向自己冲过来。看来这艘驳船好像下定决心一定要把这位年轻人的小船撞沉。年轻人拼命划船,想给驳船让开路,可似乎根本没用。
于是他只好扯开嗓子叫:"赶快调头,你这个笨蛋!你要撞到我了。这河这么宽,为什么偏要冲着我来!"可并没有人听到他的声音。只听"砰"的一声巨响,那驳船还是狠狠地撞上了年轻人的小船。等年轻人回过神来的时候,他勃然大怒,只见他一边站起身来,一边冲着驳船骂道:"你这个白痴!这么宽的河,你居然在河中间撞上了我的船!你脑子有毛病吧?"可当他仔细一看,却发现那船上根本没有人。原来船是从上游的码头漂过来的,而年轻人却一直是在冲着一艘空船大吼。
这个故事包含的道理非常简单,那艘船上根本没有人。每当我们生气的时候,我们其实都是在冲着一艘空船大吼。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总会有一些人让我们发狂,让我们对他恨之入骨。我们可能会花上很多时间来记恨这些人,想着他们是多么不体贴、不尊重我们,对我们是多么不公平,甚至一想到这些人,我们的血压就会像吹了气一样往上窜。
毫无疑问,对付这些人的最好方法就是,不要为他们发脾气。发脾气并不会改变任何事情,我们的生命太短暂了,用来生气纯粹是一种浪费。一位圣人曾经说过,那些让我们感到愤怒的人其实也是身不由己。对这样的人发脾气毫无意义,就好像一边冲着桌子发火,一边大骂它为什么是一张桌子一样。你根本不能改变什么,对方也不会有任何改变。如果我们出生在跟他们同样的家庭里,拥有同样的遗传基因,生活在同样的环境当中,我们也会做跟他们同样的事情,而且在很多情况下,我们甚至会对自己也不满意。
至于第2点,如果你是一个很喜欢发脾气的人,我可以帮助你改掉这个形象。方法非常简单:闭上你的嘴巴,这样别人就不会知道你到底在想什么了。
我知道,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你必须学会压制住自己内心的欲望,学会管好自己的嘴巴。一旦你体会到了这样做的好处,记住,只要能够学会保持沉默,你就既不会让人讨厌,又不会为自己树敌,你就有机会彻底改变自己的形象。
几年前,我曾经在法国布莱姆村的一个小修道院度假。我们的导师是一个越南和尚,名叫一行禅师(Thich Nhat Hanh,越南人,1926年出生,16岁时成为佛教徒,1961年入普林斯顿大学学习宗教哲学,在20世纪60年代享有广泛声誉,马丁·路德·金曾提名他为诺贝尔和平奖候选人。--译者注)。每天,一行禅师都会让我们花些时间冥想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一天,我们冥想的话题是"愤怒"。他让我们想一想自己发火时的情形,然后要我们仔细分析一下真正的罪魁祸首是谁。
这时我想到了我的女儿凯莉。当凯莉还是个十几岁的孩子的时候,有一天,我发现她肚脐眼上有一个又大又亮的首饰,她告诉我那是脐环。这种首饰在她的同龄人当中非常流行,除此之外,她们还会在身上做一些奇怪的文身。凯莉告诉我,为了让别人看到那个脐环,她必须买一件露着肚皮的外套。
脐环可以说是最能考验父亲的忍耐力和关爱程度的东西之一了,但我对她那个脐环的反应比这两点更复杂。事实上,当时内心的愤怒几乎让我彻底失去了理智……
当我在修道院静静地回想这件事情时,我不禁问自己:"我当时到底在想什么?"这时我突然意识到,我当时首先想到的是别人看到我女儿时的反应:"这孩子看起来就像个毫无教养的小流氓!她父母怎么教她的呀?"我的第2个念头更加糟糕:"我的朋友看到她之后会怎么想呢?他们可能会想:'天哪,我简直不敢相信马歇尔居然让他的女儿穿成这样招摇过市!'"我当时心里真正关心的是谁呢?是凯莉,还是我自己?是她肚脐眼上的那个环,还是别人对我的看法?
毫无疑问,如果事情能够重新来过的话,我还是会建议她摘掉那个脐环。(在法国沉思了一个星期的确对我有帮助,但它并不能彻底改变我的世界观。)但我不会再像当时那么愤怒了,那样只会让我看起来像个混蛋。我当时一定快发疯了,可如果我能够暂时闭上嘴巴,等到冷静之后再跟她沟通,我想就没有人知道我内心的感受了。
下次你想发脾气的时候,不妨先照照镜子,先看看镜子中的自己。相信你会发现,让你陷入愤怒的原因根本不是来自外界,而是来自于你内心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