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飞船速度(1)

  ——牛根生论市场开拓

  三星总裁尹钟龙有一个“生鱼片理论”:在抓到鱼后第一天卖出,一般都能卖个好价钱;如果没有卖完,第二天再卖,最多能卖1/2的价格;到第三天,就只能卖到1/4的价格了。所以,三星总是将最先进的产品赶在竞争爆发之前上市,以最快的速度抢占市场,实现“高额利润——研发——更多的新品和高档的品牌——高额利润”的正循环。牛根生显然深谙“速度使企业制胜”的真谛,蒙牛的飞速发展要得益于它总能比其他企业最先抢到商机。

  一次就做成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所以,牛根生特别强调“一次就做成功”。

  类人猿变成人的紧要处只有那么几步,一旦走偏了,变成黑猩猩,就永无再变人的可能。一个产品冲刺市场往往也是这样。

  从资源利用角度看,每一次新市场的开拓都像挖一口水井,中途放弃,就等于前功尽弃,下次还得再挖“另一口水井”,所以,“首战必胜”也含有节约资源的意识,强调“一不做,二不休”的拼劲。

  牛根生做事情特别执著,因为他相信坚持不懈的力量。

  2000年,蒙牛开始挺进上海。当时上海消费者的购买心理都讲求“物有所值”、“物超所值”。所以要敲开上海市场的大门,必须要能开启消费者的“心门”。在以价格较贵、保质期为8个月的“砖奶”初战失利后,蒙牛决定选择价格相对低廉的“枕奶”,以期缩小与上海巴氏奶的价格差距。“枕奶”只有45天的保质期,而且必须从1500公里以外的内蒙古运达上海,很多人对此并不看好。但是牛根生执意要做。他说蒙牛背后有两个强大的后盾,一是利乐公司,二是上海烟糖公司——当时,该公司与蒙牛合作组成上海销售公司,而且是大股东。这两大公司承诺与蒙牛“三人齐上阵,合力战上海”。

  按照以往的产品营销思路,一般都是先在强势大众传媒上投放大量广告,建立品牌认知度;然后再进入有利的零售终端——各大超市和便利店。但是,蒙牛营销人员认为这样的方式花费太高,这时,一个有效的市场推广销售平台——易购365进入了蒙牛的视线。蒙牛决定凭借自己牛奶的独特品质,借助易购365这个销售平台,开展免费品尝活动和买赠活动,顺利将蒙牛牛奶切入市场。

  蒙牛将牛奶送给了经过分析后精挑细选的5000户家庭,请这些消费者品尝,并进行跟踪和回访,随后,又委托易购365向目标顾客发放奶票,奶票的价值正好是一个家庭一个月的牛奶用量……整个买赠活动先后花了800多万元人民币。

  正当活动如火如荼地进行的时候,蒙牛的营销阵营发生了变化:烟糖公司和利乐公司顶不住压力了,他们不愿意再冒风险投钱了,先后退出。

  面对这一情况,蒙牛并没有退缩,而是坚持它的一贯信念——一次就成功!

  当蒙牛在买赠活动上的投资达到1000万元的时候,市场终于发生了变化,蒙牛牛奶的销量开始大幅度攀升,上海市场终于拿下了!

  2003年1月,牛根生在利乐中国年会上演讲时回忆了这段差点功亏一篑的险战:

  有两家强大的公司做后盾,我怎么能不敢开发上海市场?但是,在战争进行到最残酷的时候,仗打得最激烈的时候,首先,我们的大股东上海烟糖公司做了逃兵;然后,利乐公司的皮特尔也溜掉了。当时本来是三家公司共同开发市场的,但整个买赠的钱花到800万的时候,一看投资这么多的钱,这两家都跑了!皮特尔只给我90万块钱。三家开发市场,两家共支持了130万。后来我一直在调查市场:怎么样?喝过牛奶的人说好没?说了!喝过牛奶的人有没有不买的?没有!好,继续投!当总的买赠投资增到1000万的时候,“哗——”整个市场开了!上海人就要喝“蒙牛”,就要喝“蒙奶”,没办法。这就是我享受的国际化大公司的特殊“待遇”。蒙牛人有骨头!上海市场终于拿下了。如果不是蒙牛公司全力抢滩,上海市不会有这么多的利乐包装,光明就不会和利乐公司这么亲。如果蒙牛不来的话,肯定不会那么亲!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