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网络只是一个工具(1)

  ——马云论互联网与网络公司

  如果互联网在中国是一个大产业,或者主流产业的话,那么会走下坡路。我认为互联网在靠拢主流产业,互联网会影响中国经济30年、50年,但是真正创造这个影响也就未来3、5年。我相信再过10年不会有人在这儿谈互联网,今天人们只不过看到了互联网边缘成长的势头。

  互联网最大的特征是变化

  阿里巴巴的价值观有一个金庸小说式的命名——“六脉神剑”。

  这“六脉”分别指的是:

   客户第一

   团队合作

   拥抱变化

   诚信

   激情

   敬业

  关于“拥抱变化”,阿里巴巴的详细阐述是:突破自我,迎接变化。对于本行业的特点有深刻的认识,坚信变化是我们的日常生活。对于公司的变化,认真思考,充分理解,积极接受并影响和带动同事。对于变化对个人产生的影响,理性对待,充分沟通,诚意配合。在工作中善于自我调整,具备前瞻意识,建立新方法、新思路。面对变化后产生的挫折和失败,能够重新调整,以更积极的心态投入到改进中。

  互联网最大的特征是变化。阿里巴巴就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

  * * * * * * * * * * * * * * * *

  我们认为,除了我们的梦想之外,唯一不变的是变化!这是个高速变化的世界,我们的产业在变,我们的环境在变,我们自己在变,我们的对手也在变……我们周围的一切全在变化之中!

  互联网最大的特征是变化,因而最好的办法就是能够预测到变化,抢在变化之前采取行动。

  在建立阿里巴巴的时候,不少电子商务公司是面向大企业的。但马云预测,网络的普及可能就是大公司模式的终结。因为,在网络时代,一家公司要进入他国市场并不需要太多的钱,网络的大量即时性信息使中小企业可以获得更多的市场机会。

  当其他人还没有意识到互联网这个动向的时候,马云就已经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变化。因此,马云想:“我为什么不能给这些企业一个网络出口呢?”于是就有了不同于当时任何电子商务模式的、专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阿里巴巴”。

  在2000年的时候,马云再一次敏锐地捕捉到了危险的信号——互联网的又一次变化。这一年,网络经济泡沫破灭,国内外互联网公司惨淡经营。

  也是在这一年,当有创办企业的朋友问马云,“今年在干什么?”马云回答说:“一个是在阿里巴巴搞大生产,一个是在建抗日军政大学。”

  “他们多半在想我这个回答是在用大而化之的说法蒙他们,实际上我说的完全是真的。”马云说这话的时候一脸无辜。事实上,这确实是阿里巴巴在2001年时的任务,而就在这一年,阿里巴巴完成了它的“中国供应商”项目。9月,马云向新闻界宣布:“今年,阿里巴巴一定要赚上一块钱。”

  去年(2000年)我想,阿里巴巴要练招练剑,才能躲过(互联网严冬)。现在,要考虑如何练了。新经济好处在于“新”,坏处也在于“新”。我觉得最早的阿里巴巴就像是梁山好汉108将。现在要把游击队变成正规军,阵法比招法更重要。感谢互联网低潮,刚好给了我们组织阵法的最好时间,3年的低迷,让我们做了原来没有做好的事情。

  未来3年,我想阿里巴巴要参照党在成长时期做过的三件事来行事:一是要统一思想,阿里巴巴要强化产业的认识;二是统一阵线的形成,阿里巴巴的最大骄傲是,阿里巴巴有统一的价值观;三是大市场,整个形势不允许我们再浪费风险投资,要花时间赢利。今天大家都在谈钱,在赚钱的时候,我们知道我们不是为赢利而赢利。

  马云相信,中国入世将改变世界经济格局,全世界的工厂将云集亚洲,而中国正是重中之重。因而2000年年底马云就把战线拉回国内,实施“全球眼光,当地制胜”的战略,打出“我来自中国”的招牌。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