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五代牡丹诗词译注(十四)

  前蜀花蕊夫人徐氏

  花蕊夫人(?-926),姓徐,与其姐俱以美色事前蜀王建,为淑妃。专房用事,交接宦官,干预政事,宫中呼为小徐妃,亦号花蕊夫人。王衍继位,尊为翊圣皇太妃。后随王衍降后唐,次年被杀。《全唐诗》小传误为后蜀孟昶妃花蕊夫人徐氏(采《增订注释全唐诗》第五册第316页说)。

  宫词(选二)

  牡丹移向苑中栽,尽是藩方进入来[1]。未到末春缘地暖,数般颜色一时开。

  亭高百尺立春风,引得君王到此中。床上翠屏开六扇,槛外初绽牡丹红。

  《全唐诗》卷798

  注释:[1]藩方:唐代在地方上设置藩镇,前蜀政权即由藩镇节度使据其地盘建立。这里用藩方称呼其所辖地方。

  今译:一丛丛牡丹移植到君王的后苑,/都是由各个地区进贡奉献。/天气和暖使得牡丹提前开花,/不同的花色一时间争奇斗艳。

  百尺亭子周围春风和畅,/惹得君王不由得来这里闲逛。/御座旁竖立着六扇屏风,/栏槛外红牡丹刚刚开放。

  刘昭禹

  刘昭禹,字休明,婺州(今浙江金华市)人,一说桂阳(今湖南郴州市)人。五代时期出任湖南马氏楚政权的县令、容管节度推官、天策府学士。

  伤雨后牡丹

  废功看不已,醉起又持杯。数日帘常卷,中宵雨忽来。凄凉无戏蝶,零落在苍苔。造化根难问,令人首可回。

  《全唐诗》卷886

  今译:我搁置正事,一个劲地观赏牡丹,/酣醉醒来,又把杯中酒喝干。/好些天高卷帘子好放眼,/不料半夜一场雨把牡丹摧残。/光景凄凉,再没有蝴蝶飞来,/花瓣相继飘落在青苔间。/不知造化在哪里,难以打探原由,/令我无可奈何地把头扭到一边。

  孙光宪

  孙光宪(约900-968),字孟文,自号葆光子,陵州贵平(今四川仁寿县东北)人。唐末为陵州判官。后唐天成元年(926),为荆南高季兴掌书记,后历任荆南节度副使、秘书少监、兼御史大夫。入宋官终黄州刺史。有《荆台集》等,今存《北梦琐言》。

  生查子[1]

  清晓牡丹芳,红艳凝金蕊。乍占锦江春[2],永认笙歌地[3]。

  感人心,为物瑞,烂漫烟花里。戴上玉钗时[4],迥与凡花异。

  《全唐诗》897

  注释:[1]生查子:词牌名。[2]锦江:四川成都南的河流,传说蜀人在这里浣纱而所织锦缎色泽鲜艳,故名。[3]笙歌地:歌舞繁盛的地方,指成都。[4]玉钗:妇女的首饰。

  今译:牡丹含着朝露展开笑容,/花蕊凝金,花瓣泛红。/锦江的春色一下子归它所有,/使成都从此笙歌沸天,车水马龙。

  既能打动人心,又是吉祥征兆,/在烂漫的鲜花中数它称雄。/妇人把它插在头上炫耀,/果然光彩夺目,与凡花迥然不同。

  李中

  李中,字有中,九江(今江西九江市)人。南唐时期任过多处县尉、县令。北宋太祖开宝五年(972),任淦阳(在江西)县令。有《碧云集》。《全唐诗》编诗四卷。

  柴司徒宅牡丹

  暮春栏槛有佳期,公子开颜乍拆时[1]。翠幄密笼莺未识,好香难掩蝶先知。愿陪妓女争调乐,欲赏宾朋预课诗[2]。只恐却随云雨去,隔年还是动相思。

  《全唐诗》卷748

  注释:[1]拆:开花。[2]预课诗:完成预定的作诗任务。

  今译:暮春时节栏槛旁花期按时来到,/牡丹初开便乐得公子眉开眼笑。/张起帷幕遮蔽花丛对黄莺保密,/透出香气还是让蝴蝶抢先知道。/宾朋想参与赏花,预先准备诗作,/歌女期待奉陪,把节目排练精妙。/只担心过了时辰花朵要随风飘逝,/相思一年,才能再见到牡丹俊俏。

  谦光

  谦光,金陵(今江苏南京市)人。僧人,南唐后主李煜以国师礼之。

  赏牡丹应教[1]

  拥衲对芳丛[2],由来事不同。鬓从今日白,花似去年红。艳异随朝露,馨香逐晓风。何须对零落,然后始知空。

  《全唐诗》卷825

  注释:[1]应教:应国君之命作诗本来叫做"应制",南唐慑于北宋威胁而自屈求存,其君主称谓由皇帝次第降为南唐国主、江南国主,因而在宋太祖开宝五年(972)自行贬损仪制,把"诏"降称为"教"。这首诗的题目应是后人根据这种情况重新拟定的。[2]衲:僧人的服装。

  今译:穿好袈裟面对着牡丹花丛,/万象处在迁流不断的变化中。/我的两鬓从今天开始发白,/牡丹花还是去年那样鲜红。/它含着朝露显得更加艳丽,/浓郁的香气追逐着清晨的微风。/诸行无常,何必要看到花儿零落,/才证悟三界唯心、四大皆空。

  徐铉

  徐铉(xuàn,916-991),字鼎臣,扬州广陵(今江苏扬州市)人。历仕吴、南唐,入宋,官至散骑常侍。《全唐诗》存诗六卷,词二首。

  严相公宅牡丹[1]

  但是豪家重牡丹,争如丞相阁前看[2]。凤楼日暖开偏早[3],鸡树阴浓谢更难[4]。数朵已应迷国艳,一枝何幸上尘冠。不知更许凭栏否,烂漫春光未肯残。

  《全唐诗》卷755

  注释:[1]严相公:严续,在南唐后主李煜时期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即宰相,故称为相公。[2]争:怎。[3]凤楼:唐代洛阳有五凤楼,此用其典。[4]鸡树:中书省中的树木。据《三国志·刘放传》裴松之注:曹魏中书监刘放和中书令孙资久任机要,夏侯献和曹肇愤愤不平,见鸡栖息在中书省的树上,旁敲侧击道:"此亦久矣,其能复几?"这首诗是咏宰相私宅的牡丹,与中书省无关,但宰相称谓是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故将中书省中的树木拉来附会为诗句。

  今译:豪贵人家看重牡丹,只是如痴如狂,/哪比得上在相公家中仔细观赏。/楼台前阳光和暖,牡丹提前开放,/浓密的树木遮风蔽雨,把花期延长。/只要有几朵开花,便能使满城人迷恋,/真希望有一朵能插到我的冠上。/不知道主人是否允许我靠近栏杆观看,/我只图不白白放过烂漫的春光。

  王溥

  王溥,字齐物,并州祁县(今山西祁县)人。后汉乾祐年间(948-950)状元,任秘书郎。后周时期任端门殿学士、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右仆射。北宋时进位司空,加太子太师。撰有《五代会要》。

  咏牡丹

  枣花至小能成实,桑叶虽柔解吐丝。堪笑牡丹如斗大,不成一事又空枝。

  《全唐诗外编》第250页

  今译:枣花虽然很小,却能结出果实,/桑叶虽然柔软,可以喂蚕吐丝。/可笑那牡丹花虽然宽阔如斗,/却毫无用处,白白占据花枝。

  刘兼

  刘兼,长安(今陕西西安市)人。由五代入宋,任荣州(治今四川荣县)刺史。曾参与编修《旧五代史》,为盐铁判官。

  再看光福寺牡丹

  去年曾看牡丹花,蛱蝶迎人傍彩霞。今日再游光福寺,春风吹我入仙家。当筵芬馥歌唇动,倚槛娇羞醉眼斜。来岁未朝金阙去[1],依前和露载归衙。

  《全唐诗》卷766

  注释:[1]金阙:指朝廷,宫门前两侧有对称的高大阙楼。

  今译:去年我曾来光福寺观看牡丹,/成群蝴蝶在红霞般的花朵里飞舞翩翩。/今天再来这里游春赏玩,/好像是春风把我送到神仙中间。/酒席旁香艳女伎歌声浏亮,/娇羞的佳人斜瞥醉眼倚着栏杆。/明年如果牡丹不被朝廷征调而去,/就像以前一样带着露水搬进官府里边。

  (《中国牡丹大观》专稿,北京:新华出版社2005年版)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