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李渊起兵建唐出谋划策的裴寂

  唐高祖李渊称帝后,任命裴寂为最高行政机构尚书省的副长官右仆射,赐给他数不胜数的珍宝器玩,还让他每天同自己一起食用御膳。高祖视朝时,让他和自己同坐在帝座上,下朝则将他请入自己的居室,无话不谈,言无不从。对于臣子,高祖通常称呼他们的名字,而对于裴寂,则因他在隋代当过晋阳宫监,就尊称他为裴监。后来,废除了隋代通用的五铢钱,由国家改铸开元通宝铜币,高祖特赐裴寂自铸一炉。高祖在政治经济方面给予裴寂的这些特殊荣耀和待遇,是当时的所有贵戚、大臣都无法比拟的。为什么会这样?高祖在刚刚受禅登极时对裴寂不无感激地说了一句话,算是揭出了其中的奥秘。这句话是:"我能有今天,完全是你的功劳啊!"原来唐朝的缔造者认为裴寂是唐帝国的开国元勋。

  一、促使李渊下定起兵决心

  裴寂,字玄真,蒲州猗氏(今山西临猗县)人,北齐武平四年(573)出生。他幼年丧父,由几位兄长抚养成人。隋文帝时,他在京师当左亲卫,负责宿卫宫殿。这时,他的家境依然贫穷,他便徒步来往于家乡和长安之间。隋炀帝时,他由京官改派到太原(今山西太原市)去当晋阳宫监,负责管理晋阳行宫的宫妃、财产和武器。他这时不仅和太原地方官吏晋阳县令刘文静厮混甚熟,更和以前有过老交情的太原留守唐国公李渊交往甚密,常常不分昼夜地一起宴饮、下棋。

  这时,隋朝已经到了蜩螗沸羹的阶段,各种矛盾总爆发,险象丛生。大业七年(611),隋炀帝为收复辽东故土,发动了对高丽的战争,亲自到涿郡(今北京市西南)部署军务。山东邹平人王薄在长白山(今山东章丘县境内)率先发动农民起义。此后几年,大大小小的农民起义、地主武装割据以及隋官暴动,林林总总,遍布全国。面对着这种形势,各个阶级,各个集团,都不可能无动于衷,处之泰然。李渊出身于关陇贵族,在首都长安和地方当过多年军政长官,具有丰富的政治经验和文韬武略。这时,他也在分析形势,窥测动向。

  大业十一年,李渊被派到山西,负责黜陟选补文武官吏,讨捕盗贼。大业十三年,他被任命为太原留守,坐镇当地,防御突厥。这时,群雄逐鹿接近尾声,隋的灭亡已成定局,李渊也在暗暗部署起兵事宜。但由于他父亲与隋文帝是连襟,他自己是文帝皇后独孤氏的姨侄,既与隋帝室是亲戚,又身为隋朝独当一面的大臣,没有十分的把握,完全没必要贸然行动,所以表现出异乎寻常的沉着冷静。裴寂、刘文静、夏侯端、许世绪、唐宪、唐俭、武士彟等人,都向他谋划起兵之事,他或者表示将要考虑,或者希望谋划者幸无多言。在这些谋划者中,裴寂所起的作用被《旧唐书·裴寂传》说成是"启义举之谋为首"。

  李渊起兵前,他的次子李世民已是一个十七八岁的英俊青年,能够较为成熟地思考国家大事了。李渊当时怕隋炀帝怀疑自己有异志,就尽量韬晦,但暗中责成李世民在太原密交豪杰,长子李建成在河东(今山西永济市一带)潜结英雄,准备时机成熟时马上起兵。李世民见其父迟迟不动,便通过刘文静去交结裴寂,请他从中催促。恰好在这时,太原副留守高君雅对突厥作战败北,李渊因而受到牵连,被拘禁起来。裴寂趁机鼓动李渊起兵,说道:"能发现和把握事物的细微预兆,这才算得上高明。现在天下已经大乱,您功劳卓著,反倒被朝廷猜忌,怎么保得住身家性命呢?您的副手打仗失利,朝廷却归罪于您。形势万分严峻,应该下决心了。太原兵强马壮,晋阳宫的府库里财物盈积,举兵起事,完全有成功的把握。主上现在驻跸江都(今江苏扬州市),京师所在的关中地区号称天府,却由不懂事的毛孩子代王担任京师总留守。当地豪杰并起,各自为战。大好时机,稍纵即逝,希望您赶快起兵,开赴关中,创立帝业。何苦要心甘情愿地接受一介使者宣布的拘禁而束手待毙呢?"李渊很赞成这个说法,准备起兵,但因炀帝撤销了对他的拘禁,就又改变了计划。于是裴寂不断催促他起兵,又对他说:"现在全国纷纷扰扰,太原城外都是反抗朝廷的盗贼。您如果还谨守小节,旦夕之间必有性命之忧;如果举兵起义,定能得到帝位。大家都齐心协力支持您,您意下如何?"李渊在裴寂的一再说服下,终于下定决心,正式发动了太原起兵。

  太原起兵后,裴寂拿出晋阳宫府库的九万斛米、五万段绢帛和四十万领衣甲,提供给李渊作为军费。他又向李渊提议建立大将军府,设置三军,由李渊称大将军以号令全军。李渊采纳,任命裴寂为大将军府长史,刘文静为大将军府司马。

  二、建议李渊向突厥称臣

  游牧族突厥自北朝起便称雄于东亚,坐收中原政权的贡物。李渊起兵前后,华北、西北的割据势力和农民军领袖刘武周、梁师都、薛举、李轨、高开道、王世充、窦建德等人,为了求得自身的生存,无不向突厥称臣,接受突厥的封号和狼头纛。在这种情况下,李渊单靠自己的力量,不仅无法推翻隋朝以完成帝业,就是割据一方称王称霸,也是困难的。形势规定了李渊的发展趋向:必须联合突厥,必须以称臣的方式,而不是平等的方式,去联合一向为中原人所轻视的所谓夷狄突厥!这与自己坐镇太原防御突厥的职责背道而驰,丧权辱国的做法也使自己丧失身份,面子难堪,无法向社会交待,李渊思想上很难转这个弯子。

  这时,裴寂、刘文静都劝李渊打消顾虑,称臣于突厥。李渊勃然大怒,说:"你们都是隋朝臣子,反倒这样来劝我,你们哪还有隋臣的气节!"裴寂回答道:"要说臣子气节问题,如果伊尹对夏桀一味尽愚忠,吕尚对商纣王完全讲臣节,那么,商汤放夏桀,周武王伐商纣王,伊尹就不可能转而成为商汤的忠臣,吕尚也不可能成为周武王的辅佐。我们处在世事转变关头,改而追随您,就不必受小节的拘束了。现在兵众已经集结,所缺少的只是马匹,只有突厥有马可供我们使用。如果不抓紧,一旦事出仓皇,后悔可来不及了!"李渊仍然觉得担风险,就说:"办事如不师法古代,很少能够成功。你们再多想想,提出一个更为稳妥的方案。"裴寂于是进一步申说道:"文皇帝传位给现今的主上,而主上重用奸臣,亡国丧家,这都由来已久了。由于民怨神怒,才出现国家目前的动乱状况。这真是老天爷有眼,理该如此啊!您如要师法古代,那么就请按照伊尹放太甲和霍光废昌邑王的先例,废黜当今皇上,立代王为帝。既要如此,就不必对自己所要废黜的人讲什么臣节了。还是称臣于突厥,利用他们的援助吧!"李渊不禁嘘欷长叹,最终还是采纳了裴寂的意见,就派刘文静前往突厥联络。

  突厥始毕可汗接受了李渊的臣属要求,授以突厥旗帜狼头纛充作印绶,给李渊提供战马前后共2500匹,突厥兵500人。这样,后顾之忧变成了外援,李渊夺取隋政权的成功把握增大了。

  三、为李渊谋划进军方略

  李渊率领大军西进,准备渡过黄河,直趋长安。代王派大将屈突通镇守河东,拆毁河桥,阻击李渊。这时,黄河岸边的百姓主动为李渊提供船只,李渊的队伍,一部分已经渡过黄河。李渊与屈突通打了几仗,没能克服河东,打算丢下河东不管,兵锋直指长安,又担心屈突通在后牵制。裴寂见他犹豫不决,就对他说:"现在屈突通占据河东,如不将他平定,前有长安严密的防守,后有屈突通对长安的援救,我们就会腹背受敌,这是败亡之道。我看不如先攻下河东,以断绝长安的援路,再挺进关中,可不费什么力气就占领长安。"李世民不同意,说:"兵法注重权变,权变在于神速。现在应该抓紧渡河西进,给屈突通造成心灵上的震慑。我们如果迁延时日,他就要想方设法来对付我们了。况且眼下关中有很多股盗贼,没有统一的指挥,很容易招怀他们。如果吸收了他们的力量,我们会变得兵强马壮,还担心什么城邑拿不下!屈突通不过是一个处于守势的贼,不值得担心。我们如果错过了进入关中的时机,那前景可就很难预料了!"李渊觉得他们两人说得都有道理,就兼采两种意见,留下一部分将士继续和屈突通较量,自己率领大军逼向长安。后来屈突通屡战屡败,只得投降。

  四、积极劝进,促成李渊改朝换代

  李渊自太原起兵,用了半年时间,到大业十三年十一月便攻占了长安。他镇压了抗拒自己的隋将阴世师等人,遥尊隋炀帝为太上皇,将13岁的代王立为皇帝,这就是隋恭帝,把大业年号改为义宁。李渊成为新政权的大丞相,爵位晋为唐王,总领军政大权。炀帝的合法统治地位被取消了,而恭帝不过是由李渊任意摆布的一块招牌,李渊实际上已把皇袍作为内衣穿到自己身上。义宁二年(618)三月,炀帝在江都被杀,李渊由恭帝许可,建天子旌旗,出警入跸。恭帝面临着弃如秋扇的命运,不得不将帝位禅让给李渊。这正是李渊所期待的,但又怕担当坏名声,招致风险和麻烦。这样,一个向李渊劝进的历史任务便提了出来,由裴寂牵头去完成。

  裴寂带领两千名文武将佐,联合向李渊上书劝进,大意说:"国家属于全体民众,不能由一姓独自霸占。圣人通晓世道人心,具备应变能力,随着社会的变化而推移。因此,自古以来便是金木水火土五德更始,百王轮流坐天下,这如同春兰秋菊一样,各领一时风光。您气量弘大,包容宇宙,智慧高超,涵盖万类,拯救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追踪三皇五帝的步武,仲夏起兵太原,初冬就抵达灞上。各地大大小小的英雄豪杰,都向您投诚归顺,您的声威已经远布四面八方。本来社会上就流传着李氏当王天下的说法,万民都衷心拥戴您,您就上符天意,下顺民心,接受禅位,登极称帝吧!"李渊见到这份上书,故作姿态说:"我早就知道会这样!"裴寂于是拜见李渊,继续劝进道:"夏桀和商纣虽然无道,但各自都有儿子。商汤和周武王在推翻夏桀和商纣的统治之后,没有拥戴他们的儿子做天子,而自己来当大臣。这是历史经验,确然无疑。前人说过:功盖天下者,不赏。您要让出皇帝不当,而当臣子,恐怕隋主也不会同意。再说,我们都是您这位唐王的将佐,官位封地,都受之于唐国,您不称唐帝,我们也该离职而去了。请您深思,使我们有容身之地!"李渊笑道:"裴公怎么一个劲地逼迫我,让我好好想想。"裴寂于是引用这期间流行的一些谣谶来说明天意如此。譬如《桃李子歌》云:"桃李子,莫浪语,黄鹄绕山飞,宛转花园里。""李"是李渊的姓氏,"桃"谐音"陶",指陶唐氏,李渊的爵号为"唐"。又有所谓"东海十八子,八井唤三军,手持双白雀,头上戴紫云";"何意坐堂里,中央有天子";"李树起堂堂,……深水没黄杨"等等。"十八子"合在一起为"李"字,"八井"、"深水"指"渊","堂"与"唐"谐音,"杨"即隋朝帝王姓氏,如此等等。经过再三劝进,李渊回答道:"我所以迟迟不答应你们的劝进,不仅仅是推辞,也怕你们现在当面吹捧我,背后又说三道四。汉高帝刘邦当年说过:'诸侯王推举我当皇帝,如果能够有利于天下百姓,那我可以接受。'我难道还能和汉高帝唱反调吗?"于是裴寂等人再拜起舞,高呼万岁。

  这年五月,李渊改国号为唐,改年号为武德,即皇帝位于长安太极殿,在城南设坛,由裴寂谨奉供品祭祀上天。

  五、政治风云中的馀生

  高祖建唐后,立李建成为皇太子,封李世民为秦王。李世民在建立和巩固唐政权的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网罗到一批人才,不再甘心做一个普通王子,更不愿接受来自太子方面的攻击和迫害。这样,围绕着权力问题,他们父子、兄弟几个人之间的关系非常微妙紧张,还牵连进去上层官僚分子。在政治分野上,裴寂是高祖的人,而刘文静是李世民的同伙,裴寂生平的后12年便不可避免地卷入这场权力斗争中。

  刘文静对于高祖重用裴寂,引他同进御膳,同坐御座,一开始就很有意见,上疏说这是太阳俯同万物,有失皇帝尊严,且使臣子震恐,无所措手足。高祖没有接受,裴寂当然也不会高兴。两股力量的结怨,从此埋下种子。本来,刘文静就自以为才干、功劳都在裴寂之上,而地位却在其下,常因此故意闹意气,在宫廷讨论问题时,专门和裴寂唱对台戏,两人遂成水火不相容之势。一次,刘文静酒后拔刀击柱,扬言定要杀掉裴寂。武德二年(619)十月,刘文静的一个亲戚向高祖告发刘文静杀裴寂的念头,以及左道厌胜事。高祖没让裴寂回避,反倒把此案交给他去处理,那用意无疑是明显的。刘文静说:"刚起兵时,我是大将军府司马,裴寂是大将军府长史,彼此地位相当。现在裴寂是尚书省仆射,有上等第宅,我才是一个仆射手下的民部尚书,所得赏赐只和一般人相当。我东征西讨,流血出汗,却养活不起一家老小,因此不满。"高祖说:"刘文静这话,表明他在谋反。"李世民极力相保,说刘文静有大功,只是闹待遇说了一些不恰当的牢骚话,但绝不是谋反行为。裴寂这时却恶狠狠地构陷诬害,酿成其罪,对高祖说:"刘文静才略超出常人,阴险毒辣,干起坏事,不顾一切。他攻击陛下对他不公平,这已暴露了他的谋反心迹。现在天下还未平定,各地强敌林立,如果赦免刘文静,恐怕后患无穷。"高祖听从裴寂的意见,杀了刘文静。这样,裴寂就把自己推到了与李世民对垒的方面去了。

  武德六年,裴寂被提拔为左仆射。高祖有一次在宫中赐宴招待他,兴致极高。裴寂却郑重地向高祖叩头请求道:"太原起兵之初,陛下即答应过我,等海内安定了,允许我归耕田园。现在国泰民安,请陛下批准我退休。"高祖听后,不禁老泪纵横,说道:"这使不得,我要和你相偕而老,你当台司大僚,我做太上皇,逍遥晚年,岂不快活!"后来李世民当了皇帝,回忆道:"武德六年以后,太上皇有废立之心,我那时不为兄弟所容,真有功高不赏的恐惧感。"高祖也对李世民说过:"我对你差点有投杼之感。"春秋人曾参道德高尚,行为方正,居住在费邑。有一个同姓名的人杀了人,有人告诉曾参的母亲,曾母不相信儿子会干这种事,照样安然地坐在机上织绢。到第三人又来报告这一消息时,曾母终于相信了,慌忙扔掉织梭,越墙而逃。高祖用这个典故,说自己由于多次听到关于李世民的不实之词,动摇了对他的信任。那么,被李世民含混地说成武德六年以来的废立问题,并非要废黜太子李建成,改立李世民,而是高祖想逊位给李建成,自己当太上皇。裴寂这时可能预感到更大的政治风暴即将来临,企图急流勇退以保全性命。

  三年以后,李世民发动了玄武门政变,杀掉李建成,夺得太子地位。不久,高祖被迫退为太上皇,李世民即帝位,他就是唐太宗。裴寂的政治命运当然随之而急转直下。

  贞观三年(629),曾经备受皇室垂青的佛教僧侣法雅,因口出妖言而伏法,供出裴寂知道他的妖言问题。太宗藉机罢免了裴寂的官职,削去一半食邑,并把他赶出京师,迁回祖籍。太宗数落他说:"武德年间,纲纪紊乱,都是你的缘故!"这是说武德年间政治状况不好,要由裴寂负责,实际上一箭双雕,发泄了对高祖的不满。其实,当时国家草创,百废待兴,所制定的经济、政治、军事制度,都为太宗所沿用,要说由裴寂负责,倒应该说是功不可没呢!太宗处分裴寂,不过是向太上皇进一步夺权的一个步骤罢了。果然,接着太上皇便被迁居到太安宫,而太宗听政的处所则由原在太子东宫显德殿,挪到皇宫太极殿。

  裴寂回到家乡后,一个名叫信行的精神病患者对裴寂的家僮说:"裴公有天分,应该当皇帝。"信行死后,有人把这话传给了裴寂的家奴恭命。恭命汇报给裴寂,裴寂惊恐万状,不敢向太宗禀报,就让恭命去杀人灭口。恭命却悄悄放走了传话人。不久,恭命把为裴寂所征收封户的百馀万钱花得精光,裴寂要拿他问罪,他便向太宗呈报了裴寂的这桩阴事。太宗大怒,说:"裴寂犯下的是死罪,一共有四条。其一,身为三公,却与妖僧法雅来往亲密。其二,出了事不好好服罪,还使性子发脾气,扬言大唐皇帝有天下,是他谋划的结果。其三,妖人说他有天分,他封锁消息不汇报。其四,私下派人行凶灭口。现在我听从多数大臣的意见,把他的死刑减轻处理,改为流放,发配到边地。"太宗于是宣布把他流放到极远的交州(今越南河内市),但没有实行,改流到静州(今四川马尔康西北)。

  裴寂在静州孤独清冷地打发着自己最后的日子。贞观六年(632),当地山羌发动叛乱,传说把他劫去做了首领。太宗说:"我对裴寂有赦免死罪的恩惠,他一定不会背叛我去当土匪头子的。"果然,很快传来了裴寂带领家僮平息山羌暴乱的消息。这时,太宗想起他为建立唐朝立下的功劳,决定征他回朝。但他却突然去世了,享年六十。太宗于是赠给他相州刺史、工部尚书、河东郡公等官爵。裴寂毕竟还是赢得了一个光彩的结局。

  (《谋士传》专稿)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