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江浙沪联军(1)

  镇江码头。

  来了!来了!在码头聚集的人群爆发出了一阵巨大的欢呼声。两艘冒着黑烟的炮舰威风地开在最前面,犁开了江水,后面就是原来用来给清朝海军大臣作为巡视舰的舞鹤号,上面悬挂着雨辰的将旗,再后面才是登瀛洲号运输舰,还有火轮拖带的大队木船。

  中华苏沪革命军终于在1911年的11月25日,开到了镇江。

  船慢慢地都靠了码头,戴着五色徽军帽、穿着整齐的黄呢制服的苏沪革命军士兵们排成了队,陆续下船。在迎接的镇军士兵们羡慕的眼光中,这些从上海来的士兵们营养良好、装备齐全、胸前的子弹袋装得满满的。一匹匹骡马从船舱里被赶了出来,小心地走下跳板,这些牲口驮着马克沁重机枪包裹着深绿色的枪衣,神气地在向镇军士兵们炫耀。

  雨辰乘坐的舞鹤号也靠近了码头,林述庆和陶骏保早已在那里等候着他。旁边还站着一个佩着指挥刀的年轻人,高过膝盖的马靴锃亮。听着码头苏沪军军官们的口令声响亮,在忙着集合队伍。林述庆朝陶骏保苦笑道:“这雨司令走了一趟大上海,顿时就发了洋财,早知道,我们也就走这一趟了。现在人家势大,我们势弱,想想真没什么味道。”陶骏保冷冷地回答:“各人有个人的缘法,我们尽好自己的本分也就可以了,马上浙江的支队也要过来,我们这三处集合在一起的大军,可全要这雨司令补充接济了。”

  正说话间,雨辰已经拉着吴采,春风满面地大步走下跳板。三个人顿时打起了精神,看着这个现在已经名动全国的青年都督。

  他比离开镇江的时候粗壮了一些,脸上也少了些书生气,唇上淡淡地留起了一撇胡须。身上的军服笔挺,还披了一件军大衣,马靴的马刺踩在跳板上叮当作响。还没走近他就朝着林述庆高声笑道:“颂亭兄,违教久矣!上次去上海的时候,兄弟带走了几员颂亭兄麾下的干将,这次见面先不说其他的,赔罪在先!”

  两人走得只有一步的时候,不约而同地敬了军礼,又热烈地握起了手来。林述庆对着他身后吴采笑道:“念荪,干吗觉得不好意思?我这里出去的时候是队官,现在已经当了团长,我也为你高兴啊!大家现在一起组成联军,大家又在一起干了,有什么不好?”

  吴采勉强笑了一下,朝林述庆敬了礼,站在雨辰身边抿着嘴并不说话。林述庆拉着雨辰的手:“这里大家都是熟人,只有一位雨司令没有见过,我来介绍一下。这位就是代表浙军先来联络的代表,克强先生的长公子黄一鸥同志!”

  那黄一鸥矜持地笑笑,也朝雨辰敬了个礼。雨辰看着他穿着校官的制服,方脸大耳,自有一种世家子弟的气度,忙握住了他的手:“久仰得很,久仰得很啊!克公现在在武昌情况如何了?”

  这就是雨辰在装白痴明知故问了。黄兴才到武昌的时候,大家把希望全寄托在他身上,黎元洪还特地仿汉高祖登台拜韩信的例子,搭了拜将台给他升帐,还派出骑兵手执“黄兴到”的大旗昭示四方守军。但这位老先生的部下却太不争气,连连被冯国彰的北洋劲旅打得败退,先丢了汉口,又丢了汉阳,威信在湖北也一落千丈。

  雨辰挑这个话题出来,实在让黄一鸥这个心高气傲的年轻人有些下不来台。不过这小子也毕竟是见过世面的人物,轻巧巧地就转了话题:“家父在武昌是屡败屡战,仍然在坚持。不过也吸引了清朝的全部劲旅,长江中游的苦战,就是要为我们在长江下游的大举创造机会。雨司令作为同盟会的后起之秀,当不能放过这个大好机会。”

  这小子,故意地把后起之秀这个词咬得很重,想来也是讥笑雨辰这个大可怀疑的同盟会身份。雨辰哈哈一笑,牵着几个人的手就朝前行去:“此来就正如一鸥兄所说,光复南京的事业,不能再拖下去了。我雨辰拼了性命,也要把南京城打下来的,就算死,也是要死在南京城下!”

  看着雨辰一副在那里作为老大派头的样子发话,林述庆和陶骏保对望了一眼,都微微摇了摇头。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