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生死之血战(6)

  眼看城内爆炸的烟火乱闪,又有一个大烟柱直冲天空,到几十米高空还不消散。韩文德对汪廉清说:“大哥,敌人要退,这根烟柱就是退却的信号。”

  汪廉清也看出来了,他下命令,叫王友山队长带队守山,看护伤员,他和韩文德去夺回二脑轮。又叮咛,因为子弹有限,下山打鬼子的时候不要轻易放枪,要有效地杀伤敌人。

  这时候已是下午三点,下山不远,就看见各山口敌人都在走动,正向北退走。汪队长命先占领卡头崖,不让敌人通过,随后看见河内有船,分兵一队,让韩文德领着,向水路打去。韩文德不知在哪儿又弄了一挺机枪,带队伍端着机枪向上冲。

  部队先后重新占领了大脑轮、二脑轮。韩文德又带人从水路截住七只大船,没跑脱的残余敌人都被他们消灭,七只大船上都是满箱的橘子。

  士兵们饥渴之急,急忙拆开箱子抓橘子吃。韩文德忽然看见从大脑轮半山上来了两个人,还担着担子,看准是两个福建兵,一个叫丫头,还有一个叫余绣球。

  原来,这两个战士在领了一百斤米,一人背五十斤给他们送过来,才上到半山,仗就打起来了,他们两个趴到草堆没敢动,直到没有枪声了才下山。

  他们有了生米吃,还把拿来的二斤油喝完了,这才整灶做饭,安排了哨位,每班派五个人,去掩埋战友尸体并清理战场,找回枪支弹药。邓文洪事务长带一个兵去南树林,找刘班长。晚上回来说找着了,是受伤以后被鬼子用刺刀捅死的,埋在山上了。

  第三天换防,他们在汪廉清的带领下来到东山伏虎岭,邓文洪下山找用具时,脚踩地雷死亡,把腿和足炸得不见了。汪队长派韩文德买了口棺材和一丈白布回来,又用木头削了假腿假足,给邓文洪装上,用白布包裹了尸体,埋在通靖安县路东边的小山头上。

  邓文洪是武宁罗萍乡人,媳妇离了婚,儿子死了,他老父亲还活着。邓文洪死后他父亲来队伍上看,韩文德领他到坟上烧了纸钱,看白发人送黑发人。回来后在团部给领了四十块银元,送回去了,后来再也没见过,韩文德想给邓文洪写个墓碑,到底没有机会。

  后来韩文德又调往太子街,在那儿结识了一位七十岁的老人,老人书很多,他对韩文德说:“你心烦的时候可以看小说。”首先给了本《水浒传》,又给字典让查生字,后又看唐朝宋朝明朝的《万花楼》、《五虎平西平南》,看完再换,学了不少文字。后来又转战横路以东,在瑞昌以南与敌展开游击,主要多用夜战、伏击战,日夜同敌人周旋,一直到当年冬天,才调回邱家街整训。

  司令部这天早上来了十几位军官,见只是几座空房子,门口站着披棕衣的卫兵,里面不见人,只是厚厚的稻草。卫兵见司令部来人,喊了声“司令来了,你们快出来吧”。

  韩文德和其他官兵们才从稻草堆里爬出,站起队。兵士们都穿着破破烂烂的单衣,冻得抖抖索索,脸上满是灰土还有稻草,三分是人,七分像鬼。

  当官的问兵士:“你们冷吗?”

  士兵回答:“不,不,不太冷。”

  “你们能吃饱饭吗?”

  半天又一个兵回答:“搞、搞的能够。”

  “有菜吗?”

  又一个兵回答:“三年了,没见过油盐。”

  有一位上了年纪的军官看士兵们骨瘦如柴,眼泪就流下来了,说:“这样的兵还能打仗。康司令,你要想办法给士兵做棉衣,叫士兵们吃饱饭。”

  当官的走后,他们受到支队、大队、中队领导的批评,乱骂他们不会说话,丢了游击队的脸。一位军官还训斥说:“不会说话就不要说,好像我们游击队还不如叫花子队。”

  也多亏那次检查,一个月后才给士兵弄来了粗布灰棉衣。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