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古怪买卖(2)

  没想到陈伯还有这么大本事,我倒是小瞧他了。

  鉴别古玩,可不是谁都能干的活。

  一般的鉴别里手,对付点小器活,年代太长的还好说,因为年代太长了,只要有一点痕迹,比如印鉴、器质、残痕,还有不同年代达到的工艺水平,都可以鉴别出,而且市面上流传的少。比如你说你挖出了一个螭龙纹心形玉佩,是个秦物,本来这种玩意儿找遍全国也就这一个,稍微有点历史相关记载的,要是假的一点就破,所以玩赝的不敢倒腾这些,真搞出来一个,别说价值连城,就是那些玩古的高手,也想饱饱眼泽,看得多了,再好的赝品也能让人看出点问题。但是年代太近的,比如唐宋以后,混杂的工艺多,而且市面上流传的也多,所以反倒不容易让人看出问题。

  到古玩市场想捞“片子”拾“漏”的,一定要懂得里面的规矩,一般新客去了,店铺拿出的首件大多是假的,喊一虚高,其实不是让你买,而是试试你的眼力,看你是不是玩这个的,真瞎了,就别想见着好的了,眼准的,首件揣摩出来了,才会给你看真品。

  鉴别古玩的,可以分为三类,一是“行卖”,二是“里廷”,三是“暗鬼”。

  “行卖”指的是常年做这买卖的,因为以前旧社会没有考古这专业,有的也就叫个金石家,所以统称为“行卖”。

  “里廷”就是指那些原本少爷羔子,后来家道败落了的人,因为从小过的就是鹿钟鸣鼎,用的是汉瓷,坐的是唐墩,所以见多识广。这些人,原本大多是王侯的子孙,所以名称里暗含宫廷的一个“廷”字,意思就是从里面出来的人,但是这些人也大多被人看不起,出来也就是混个肚儿圆。

  “暗鬼”指的就是倒斗摸金这一类人,因为常年和墓穴、棺椁打交道,这类人也出了不少鉴宝的高手。

  前两类高手靠的是“看”和“摸”来识别,只要把古玩从头到脚仔细抚摩一遍,即知何朝之古,价沽何金。

  而“暗鬼”依据的就是“闻”,因为在墓穴里的尸体,一般多带有尸毒,不能直接伸手触摸,而葬者多喜欢把宝物带在身边,所以倒斗高手不会像东陵大盗孙殿英那样的大笨贼,见什么拿什么,逼急了就来个“大揭顶”。

  “暗鬼”只会选几个珍稀的小饰物,一是便于出手,二是宝物讲究的是愈小愈稀,因为古代的工艺不发达,但是劳动力资源比较密集,所以造大容易造小难,像万里长城,就是劳动力集中的表现。除了前两年听说过有人要在上面铺瓷砖,倒是没听说过谁要把它倒把手卖出去。

  因为这类人常年在地下玩“地道战”,而且出售时也不明,所以被称为“暗鬼”。

  一般能冠以这个称号的都是高手,据说清朝末年有个“暗鬼”高手,享誉全国,后来日本鬼子侵华,因为不愿意给日本人识别古玩,被活活枪杀。

  此人是个“闻家”,据说隔着门帘就能闻别,一次有人要拿几件古玩来鉴别,刚走到院子,他坐在屋里就让来人回去,当时大家都不解,后来他笑着告诉众人说:“这人拿的是个雌品,在炭火上烧烤过,滴过棺材油(据说用老棺材末烧化后滴在古玩上,可造成不平,伪造成古玩被泥土里的酸性物质浸化的手感),又在地里沤泡了半年,刚取出不足一星期。”来者听后仓皇奔逃,众人皆服。

  行六子说话间就和另外两人推着陈伯走进旁边的一个茶馆。三人坐定后,一人从口袋里拿出一物,递到陈伯眼前。我站在门口,陈伯背对着我,我看不清楚他们手里拿的是什么,但是我看见陈伯放在长凳旁边拿着扫把的手在微微颤抖。我进了门,坐在旁边的一个桌子前,眼睛不经意地瞄了过去。

  摆在对面四人桌子上的是一尊人擎鼓腹凸雕龙纹杯,“人擎”指的是杯子把手的地方铸造成一个铜人,手擎杯子,杯肚外鼓,雕刻着龙纹,杯口紧缩,因为隔得远,我估摸不出具体年代。

  “这是个赝品,早在你们身上的时候我就闻到一股猪尿泡味,所以我不愿意过来就是因为这个。”老头轻描淡写地说道,和刚才在门外我看到的举动完全相反。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