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创新,就没有文明,同样,没有传播,也无文明。创新是文明的源泉,传播是文明的生命。文明的传播、交流、互动,构成了当今人类文明发展的壮丽图画。
美国历史学家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人类文明诞生于开放的环境,因为开放的环境有利于文明的传播和流动。他以公元前1500年为界限将世界历史分为两段:1500以前的各人类社会均处于不同程度的彼此隔离的状态之中,而1500年以后,整个世界连成了一片。人类后期的历史在很大程度上也就是人类的活动范围如何从当地扩展到地区、扩展到各地区之间,进而扩展到全球的过程。
人类社会早期,陆地交通是主要的交通方式。由于欧亚大陆交通方便,因而成为世界历史的心脏地区。欧亚大陆占地球陆地总表面的情况2/5,其人口为世界人口的9/10。两河文明和古埃及文明是人类最早的文明,原因就在于中东地区地处欧亚非大陆的交接处,这里地势平坦,交通方便,车马往来,舟楫通行,商贸活动发达,很早就成为经济发达地区。
欧亚大陆之外的世界由非洲、南北美洲和澳大利亚这三块大陆组成,彼此之间没有建立起任何联系。而北非与欧亚大陆相连出现了埃及文明,南部非洲因被沙漠阻隔,则没有出现什么著名的文明。澳大利亚的土著居民生活在海岛上,与大陆完全隔绝达30000年之久,因此发展受到严重阻碍,全部停留在食物采集阶段。
著名有类学家弗朗兹·博厄斯说:"人类的历史证明,一个社会集团,其文化的进步往往取决于它是否有机会吸取邻近社会集团的经验。一个社会集团所获得的种种发现可以传给其他社会集团;彼此之间的交流多样化,相互学习的机会也就越多。大体上,文化最原始的部落也就是那些长期与世隔绝的部落,因而,它们不能从邻近部落所取得的文化成就中获得好处--换句话说,如果其他地理因素相同,那么,人类取得进步的关键就在于各民族之间的可接近性和相互影响。只有那些最易接近、最有机会与其他民族相互影响的民族,才最有可能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而那些与世隔绝、缺乏外界刺激的民族,多半停滞不前。"某个地区与世隔绝的时候,文明的发展主要靠创造;当世界逐渐连成一片时,文明的发展主要靠传播。传播与创新相比较,要简单容易得多。研究一项新手技术、新发明,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而向别的民族学习、购买是会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例如,中国的"四大发明",这样的东西一经发明,传播出去就会成为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新技术、新发明被创造出来,有时候有许多偶然因素起作用。许多发明创造具有独创性,其他人只向发明者学习和移植,不可能重新发明一次。例如,英国工业革命的发生就是具有独创性的一个例子,而欧洲其他国家的工业革命都是属于"输入",是向英国学习的结果。一些国家所具备的工业化条件比英国还要优越,却没有成功实现工业化。因此,这不是一个地区或一个民族自觉选择的结果。发生工业革命,远比学习工业革命的成果要艰难得多。我们观察历史可以发现,地球上一些较大、较重要的文明区,都不是在与外界没有丝毫交往的情况下独立发展的。
各文明体之间存在着竞争,它是推动文明传播的力量。由于竞争产生了压力和威胁,人们就不得不向别人学习,把其他民族先进的经验变成自己的东西,保持大家一致前进的步伐。随着文明的进步,世界逐渐地连成为一片,文明之间的联系紧密了,竞争就变得更加紧张、更加激烈。
由于1500年以前的世界基本上是分散的、相互隔绝的,竞争没有那么激烈,落后的文明体还可以生存;1500年以后的世界逐渐连成一片,尤其是到了知识经济来临的今天,世界经济逐渐一体化,随着通讯技术的发展,信息交流越来越容易,地球变得越来越小,成为一个地球村。在这种情况下,不管愿不愿意,所有的文明体都被迫进入竞技场。由于世界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文明进步的步伐越来越快,文明体之间的竞争从自发转向自觉,从被动转向主动,而且越来越紧张和激烈。所以,文明传播的速度就越来越快,辐射的面积越来越大。
开放的环境有利于文明发展,环境封闭的文明不但不会进步而且会倒退。中国清朝闭关锁国造成中华文明的严重衰退就是典型的反面事例。
17、18世纪,世界发生了巨变,欧洲先后出现了哥白尼、伽利略和牛顿等大科学家。科学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强大动力。但是,同一时期的中国,却完全是另一种情况。
康熙时候四口通商,全国允许四个口岸可以和外国通商。乾隆时一口通商,只允许广州一个地方通商。康熙时候允许传教士到中国来,带来了自然科学知识,如天文、数学、历法、地理、物理、化学、医学等。雍正时期则把传教士通通驱逐出去。
由于自我封闭,自我满足,当时的中国人,就算是最先进的知识分子,也不了解世界的情况,不知道英国、法国有多大,位置在哪儿。
1792年,英国特使马戛尔尼带领英国使团来到中国,使团规模庞大,有好几艘大船,700多名成员,带来了600多箱礼物。其中有最先进的科学仪器如天文仪、地球仪,大型的仪器安装起来装满了圆明园的一间大屋子。此外还有西洋船模型和西瓜大炮、自来火焰等先进武器。
这次英国使团访华,本来是中国一个接触外国先进文化、放眼世界的极好机会,但因乾隆皇帝的傲慢无知而失之交臂。
英国人马戛尔尼向英皇汇报时说:"清帝国好比是一艘破烂不堪的头等战船,它之所以在过去150年中没有沉没,仅仅是由于一班幸运的、能干而警觉的军官们的支撑。"乾隆末年,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第一位,人口占世界1/3,对外贸易长期出超。但只过了短短100年,中国就陷入落后挨打的境地。马克思曾经予以评价说:"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1/3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激于道义,而最现代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这真是一种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中国与日本的近代化起步时间差不多,日本明治维新跟中国洋务运动时间是相同的。但日本因为无所顾虑,大踏步向前,国力迅速提升,反过来侵略中国。
中国台湾地区曾经请来了美国哈佛大学的一位著名教授演讲,谈到美国为何全球竞争力一直排名世界第一时,这位外国教授回答说,哪个社会最开放,它的竞争力就最高。全球的资金、科技、资讯、物美价廉的货物和优秀的人才都会流向这个国家。日本的例子恰好相反。从上个世纪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初期,日本的全球竞争力排名世界第一,但从1990年开始到现在的十年里,日本不再第一了,原因何在?人们说有两个日本,一个是大家所熟悉的、先进的电器、汽车等工业品行销全球的日本;另一个就是不开放的、保守的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