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古代旅游是有权有钱有闲人的活动(十)

  (4)阿拉伯帝国的旅游

  公元七八世纪,地跨亚非欧三洲的阿拉伯帝国,空前繁荣。帝国驿道四通八达,交通运输空前发展。驿站不仅备有马、骡和骆驼,还有客舍等为过往旅人服务的机构。由于伊斯兰教已取得合法地位,并对教徒规定了朝觐制度,使得每一个穆斯林者平生都有欲望作一次长途旅行。朝觐期间,来自各地的哈只旅行团纷纷云集麦加,商人、艺术家也趁机而来,或做生意或献艺,驿传局还编写了许多旅行指南,对哈只、旅客、商贾等均有实用价值。

  阿拉伯人是寻求知识而爱好旅行的突出代表。阿拉伯帝国时期,以求知求学为主的旅行盛行。穆罕默德曾教导哈只们:"学问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例如,阿拉伯的旅行家和历史学家马苏第,被称为阿拉伯的希罗多德,他曾经游历过埃及、巴勒斯坦、印度、锡兰(今斯里兰卡)、中国等地。在其所著《金色的草原》中,有多处提到中国,他十分推崇中国人的手工技巧,说他们特别长于塑像及其他技艺,并认为中国人是世界上最聪明的民族。阿拉伯帝国时期另一位旅行家白图特约,在1345年至1346年间到过中国,他在外旅行长达28年之久,他的著名的《亚洲非洲旅行记》记载了中国的城市、商埠、物产和风俗。

  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1254年-1324年)随其经商的父亲经两河流域,越过伊朗高原和帕米尔高原来到中国。公元1275年到达元朝大都(今内蒙古自治区多化县西北),并得到元世祖忽必烈信任。马可·波罗在中国为官多年,并游历各地。公元1292年,马可·波罗从海路经苏门答腊、印度等地返国。《马可·波罗游记》一书记述了中亚、西亚、东南亚等地区许多国家的情况,特别叙述了中国的富庶和繁荣。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