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模式的源头,可以追溯到洗地瓜的洗衣机。
海尔掌门人张瑞敏对于市场有着深刻的洞察。他认为,任何一个市场总有发展机会。只要能做到两点,海尔洗衣机不但不会不好卖,而且还会脱销。第一,如果消费者买洗衣机,每一台都买海尔,这就是品牌效应;第二,海尔能够创造出新的需求,大家都需要,而过去没有产品满足,这就可能创造出市场需求。
张瑞敏去四川视察,发现当地洗衣机的返修率特别高,查了问题就发现排水管老是堵塞,问什么原因,说当地农民用它来洗地瓜。张瑞敏说我们为什么不做一个专门做洗地瓜的洗衣机?这款洗衣机没有别的改动,只是加大了出水管,便于排沙,在当地非常受欢迎。后来这个思路延伸到其他地区,做出洗酥油的洗衣机、洗龙虾的洗衣机,在中东,海尔根据当地居民的消费习惯,做出专门洗大袍子的洗衣机。
这只是最简单的创新,或者说是概念性的突破。海尔在洗衣机上的第一次整体成功,是来自“小小神童”,那是海尔在销售淡季创造出来的市场。
1995年,已经被海尔兼并的红星电器厂开始研发第一代小小神童第洗衣机。当时,洗衣机行业都知道夏天是洗衣机销售的淡季,却从未有人去琢磨这里面的原因。海尔接手红星后,第一件事情就是调查,为什么到夏天的时候消费者不用洗衣机?
结果很快出来。1990年代中期,市场上最小的洗衣机是3.8公斤双筒洗衣机,又大又笨。海尔在调查中听到一个故事:上海电影学院一位教授的女儿,给父亲买了一台小天鹅的洗衣机,但老两口却抬不动。这样的大型洗衣机在夏天尤其显得不合用,因为洗衣服频率高,耗水耗电耗时间。
如果能够开发出一款不耗水也不耗电、洗衣时间很短、同时很轻便的洗衣机,消费者会不会改变?海尔继续深入调查了城市中洗衣机的主要使用者,最后得出结论:大家夏天都不用洗衣机,是因为夏天的衣服少。如果海尔开发出小洗衣机,夏天可以把三口人一天的衣服洗一遍。在冬天则可以洗内衣,或者专门给孩子洗衣服。从这三个市场需求入手,海尔整合现有资源,封闭开发,几个月后,1996年,代表一种新需求的小小神童洗衣机问世。
现在,海尔小小神童已经发展到第18代,累计销量超过500万台。韩国三星、日本东芝和松下、欧洲伊莱克斯、中国的小天鹅等企业随后都提出了小洗衣机的概念。
自此之后,用户需求第一,成为海尔的一条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