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十字路口 9(1)

  何应钦于3月23日就职。第二天,何召集行政院政务会议,重新指定张治中、邵力子、黄绍竑、章士钊、李燕(后又加入刘斐)为和谈代表,并推张治中为首席代表,成立代表团。

  中共中央对此积极响应。3月23日,中共中央与人民解放军总部由西柏坡迁往北平。26日,中共中央决定派周恩来、叶剑英、李维汉、聂荣臻为和谈代表,周恩来为首席代表,以毛泽东主席1月14日《关于时局的声明》及所提八项和平谈判条件为基础,自4月1日起在北平与南京政府举行谈判。并由新华社广播电台通知南京。

  此时李宗仁在南京正为迟迟不见中共确定和谈代表以及和谈的时间、地点焦急得好似热锅上的蚂蚁;而以“和”争取时间东山再起的蒋介石也焦急得在溪口成天绕室徘徊,深怕中共变卦;驻美大使司徒雷登虽不露声色,却暗地里派他的助手傅泾波通过各条渠道打听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现在突然一声霹雳响,南京朝野又惊又喜,接着忙碌开了!

  何应钦先后召集四次会议研讨如何进行和谈。最后把四次会议研究所得的“原则性限度”写成了一个腹案并附上《国防部所拟对于国共停战协定最低限度之要求》作为到北平商谈的依据。其要点是“就地停战”和“划江而治。”

  白崇禧对此颇满意。

  司徒雷登在大使馆阴沉地笑着:“我希望出现一个新局面!”

  蒋介石在溪口成天守在电话机旁,催促南京的亲信迅速向他报告情况。当他接到报告,和谈代表与何应钦交换意见时情况很不妙,代表团中以邵力子为首坚持要以毛泽东的八项条件为和谈基础,而何应钦要以双方完全平等为基础,两方各持己见,无法在一种默契下取得统一,急得把脚一跺,大声骂道:“敬之糊涂,误国!”他指着身边的蒋经国,“你快替我命令他们,不管拿什么做基础,无论如何要给我拖!”

  但此时在蒋介石操纵下的各地顽固派,以“国大代表上海联谊会”、“留穗立法委员联谊会”、“留穗国民党中央秘书处”等等名义,从四面八方向南京连续发出一片叫嚣之声。他们的种种高见,不过是蒋介石元旦求和声明的再版,而蒋介石的那篇杰作早已被中共方面批得一无是处了。

  李宗仁对此哪能等闲视之。他心想要遏制这股势力,必须得到各地实力人物的支持。他首先想到的是湖南的程潜,于是急电长沙,邀程赴京商谈国事。

  3月27日中午,程潜的专机抵南京,李宗仁、白崇禧亲赴明故宫机场迎接。程潜胸有成竹,与李、白会谈,虚言周旋,气氛颇为融洽。

  美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对程潜也空前热情,特地为他举行了一次便宴。这次宴会,表面上是一般酬酢,实质也是探询程潜今后的意向。老谋深算的程潜在席间一再表示无论是和是战,湖南与南京政府采取一致行动。司徒雷登闻罢十分高兴,极力赞扬,表示美国政府将尽力援助。

  程潜不愿在南京久留,决定经衡阳回长沙。回湘前夕,与他私交甚厚的章士钊特地从上海赶来南京促膝长谈。这位早年曾与程潜一道赞襄黄兴,后任北洋政府司法总长、教育总长,不是国民党党员,而又能得到国共两党信任的虎头先生,详详细细地向程潜介绍了他二月的北平之行。他极力推崇毛泽东,说毛泽东是中外历史上的伟大人物。他为自己的家乡出了这位人杰感到骄傲。他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感慨地说:“想当年清王朝敌不过北洋军阀,北洋军阀敌不过国民党,现在国民党更敌不过共产党。时代进步得真快哩!”

  程潜不由感慨道:“现在你我都老了!跟不上时代啰!”

  章士钊何等机敏,忙抓住这话头,长驱直入地说:“你们国民党已经搞了二十多年,把国家搞成这个样子,几乎亡了国,是放手的时候了!为国家民族计,应当让共产党来搞。我相信共产党一定会把国家搞好!”

  程潜沉重地长叹一声:“唉,看来只有如此了!”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