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战争是一场死伤惨烈空前残酷的战争,交战双方在经过几番较量之后终于坐在了谈判桌边。
最早提出停战谈判的是美国。
据战后解密的资料透露,从战争开始到停战谈判前夕,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美国除了10万名美国青年的生命之外,耗费的金钱已达100亿美元之多。这比美国在二战第一年的耗费多一倍以上,以致使1951年美国军费开支增加到600亿美元,这个数字意味着每一个美国人平均需要负担300多美元。战争中美军每月平均消耗的物资达85万吨,这相当于美国援助北约一年半的物资总量。美国在朝鲜集中了全部陆军的三分之一,空军的五分之一,海军的二分之一,总兵力以战争开始时的42万人已增加到70万人,尽管这样,依旧感到与中国军队作战中兵力不足,这一切,对战略重点在欧洲的美国绝对是一种战略上的本末倒置。美国的战略预备队,只剩下在日本的两个师、南朝鲜的三个师以及远在美国本土的六个师了,向朝鲜战场再派军队已不可能,而英、法等国均已明确表示,不再向朝鲜派一兵一卒。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明确认为,"朝鲜战争是个无底洞,看不到联合国军有胜利的希望"。因此,杜鲁门有理由认为,现在最重要的问题是结束战争,将美国从朝鲜战争的泥潭中解脱出来。
谈判地点选在三八线上的开城。
正式谈判日期:从1951年10月开始。
在谈判开始时双方的兵力是:中朝方面,总兵力为111万,其中中国军队77万,北朝鲜军队34万,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总兵力为69万,双方兵力对比为1.6:1,中朝方面占绝对优势;技术装备上,联合国军拥有各种火炮3560余门,坦克1130余辆,飞机1670架,舰艇270艘,中朝方面只有少量的坦克和飞机,火炮武力数量与质量与联合国相差甚远,联合国军队在武器装备上占绝对优势。
朝鲜战争停战谈判整整进行了两年。
在这两年中,交战双方在停战谈判的会场上,上演了世界战争史上最漫长,最艰难、最寓戏剧性、最明争暗斗的心理较量。停战协议每一条款的达成,甚至每一个字眼的争论,都会带来整个世界瞬时的绝望和希望。
趁朝鲜战争绝处逢生的蒋介石可不希望朝鲜战争结束,他对美国杜鲁门政府不让他入朝参战恨之入骨。当1953年2月1日亲蒋的美国共和党人、前美国驻欧洲盟军司令艾森豪威尔当选为美国总统,他立即对美联社记者发表谈话,向艾森豪威尔建议"结束朝鲜战争的根本步骤在于反攻大陆"。他处心积虑地倒希望美国在台海开辟直接打击中共的第二战场,使其重回大陆。艾森豪威尔虽因向选民承诺尽快结束朝鲜战争而当选,但作为军人,他很不甘心美军在朝鲜战场的败北,在蒋介石对美联社发表谈话的第二天即宣布:解除杜鲁门制定的台湾"中立化"的限制,台湾军队可以对大陆采取"自由行动",接着提升兰铁为"驻台大使",美台双方"邦交"关系全面恢复。接着2月6日美国政府又宣布:停止美国军舰在台湾海峡的中立巡逻。美第7舰队司令扬言:台湾军队如果反攻大陆不必事前和美国商量,第7舰队不会妨碍反攻行动。6月2日,美国太平洋战区司令雷德福在就任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之前访问台湾与蒋介石会谈,讨论台美军事合作与联合指挥等问题。6月15日,美国援台第一批F--84型喷气式战斗机运抵台湾交付台湾空军。7月15日,台军方与美军顾问团协商大陆沿海岛屿的防卫问题,美太平洋舰队司令部认为,为了保卫大陆沿海岛屿的安全,台湾应该采取包括对大陆沿海进行海空巡视侦察在内的必要军事行动。7月17日--在《朝鲜停战协议》签字前十天,蒋介石配合美军在朝鲜战场上的军事行动,出动国民党军队两万余人,动用伞兵和大批登陆舰只偷龚地处台湾海峡中部战略要地的福建东山岛。经两天激战,守岛人民解放军部队增援部队打退了国民党军队的进攻,共歼敌3379名,缴获大批军用物资,击沉登陆舰两艘,击落飞机两架,粉碎了蒋介石自逃到台湾以来规模最大的军事行动,挫败了美蒋在台海开辟第二战场的阴谋。毛泽东高度评价此役,致电福建前线部队,称赞这是"全国人民的胜利"。
朝鲜战争停战协议正式签字的时间是1953年7月27日上午10时。
事后,当年支持毛泽东力主出兵参战临危受命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的彭德怀深情地说:"在经过三年的激战之后,资本主义世界最大工业强国的第一流军队被限制在他们原来发动侵略的地方,不仅没有越雷池一步,而且陷入日益不利的困境,这是一个具有重大国际意义的教训。它雄辩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