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今杨氏父女又目中无人,把持朝政,把皇帝和皇后晾在一边……新仇旧恨一起涌来,贾南风不禁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
一个揭地掀天的计划就此浮现在她的脑中。
二 一次政变显然不够
殿中中郎孟观和李肇与杨骏素来不睦,贾后就命心腹宦官董猛将二人召来。四人一番密谋之后展开行动,暗中联络被杨骏排挤出京师的汝南王司马亮,劝他举兵讨伐杨骏。老成持重的汝南王拒绝参与政变。他们便转而怂恿都督荆州的楚王司马玮。司马玮是武帝第五子,惠帝的弟弟,正值血气方刚之年,欣然应允。于是主动联络都督扬州的淮南王司马允(武帝子)一同入朝,准备发动政变。
元康元年(291)三月初八。深夜。
傻皇帝正在暮春的睡梦中流连,忽然被孟观和李肇唤醒,让他签署一份诏书。
诏书的内容是:杨骏谋反;宫廷内外全面戒严;派遣使者奉诏废黜杨骏,仅保留侯位回府听候处置;命东安公司马繇率四百名禁军去逮捕杨骏;命楚王司马玮屯兵司马门;命淮南相刘颂为三公尚书,率兵驻守宫中。
惠帝本来就不辨事理,半夜又被人从床上拉起来,稀里糊涂地就签了字。杨骏的外甥段广正在宫中当值,慌忙跪地进言:"杨骏孤公无子,岂有谋反之理!?愿陛下慎重考虑!"
沉默。
俯首在地的段广只听见一阵沉默。
等他抬起头来时,惠帝面无表情,双目微垂,好像又睡过去了。
此刻,杨骏的府邸灯火通明。
政变的消息传来,杨骏的部下和幕僚全都聚集一堂,摩拳擦掌,准备和贾后来一场大火并。智囊团团长(主簿)朱振首先发言:"这场宫廷政变的目的一目了然,一定是阉宦和贾后一起设计阴谋,要对主公不利。依在下之见,应该火烧云龙门来引起混乱,然后以追查肇事者为由,乘乱打开万春门,引入东宫及外营兵,拥太子入宫擒拿奸人,宫内震恐,必然斩杀主谋献出。不然的话,无以免难!"
杨骏一向色厉内荏,如今大难临头,他早已吓得六神无主。犹豫了半晌,只吞吞吐吐地冒出了一句话:"这云龙门是魏明帝时建造的,花费的财力物力甚巨,怎么好说烧就烧了呢!?"
此言一出,众人狂晕!
在这生死存亡的关头,这位堂堂的太后之父、权倾内外的当朝首辅杨骏杨太傅,居然万事不提,唯独只惦念着一座前朝旧门!
要说花费,这偌大一片洛阳皇宫的哪一座门花费少了?要说是文物,这破门也就不过六十年历史,谈得上吗!?退一万步说,就算它是价值连城的文物,可跟您杨太傅与杨太后的身家性命比起来,跟在座精英的项上人头比起来,孰轻孰重,难道您杨太傅就掂量不出来!?
济济一堂的文官武将们面面相觑。他们知道,问题不在这,而是杨太傅脆弱的神经已经在突如其来的危险面前绷断了。他此刻的智商不会高于傻皇帝司马衷。
所有人的斗志被这一句话瞬间瓦解,沮丧之情像一盆凉水从头顶泼到脚底。
侍中傅祗第一个站了起来,对尚书武茂使了个眼色,向太傅请求和武茂一起进宫了解事态,接着对众人说:"宫中可不能没人哪。"然后作个揖就走下台阶。众人心领神会,一个个脚底抹油,顷刻间溜得一干二净。唯独尚书武茂陪着太傅傻坐着。
他可能还在苦苦参究:一个老政客的智商怎么会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跌破正常人的水平线呢?
傅祗回头看见武茂也傻了,赶紧说:"先生不是天子之臣吗?现在宫中内外隔绝,不知天子何在,你还能安心坐在这?"
武茂如梦初醒,慌忙跟着傅祗走了。
太傅府灯火通明的大堂内,杨骏一个人坐着,神情恍惚,面白如纸。
府外,杨骏的党羽、左军将军刘豫已经布置好了军队随时待命。忽然看见哥们儿一个个垂头丧气地溜出来,连忙拦住右军将军裴,问:"太傅呢?"
裴看了他一眼,随口一扯:"太傅带着两个人,乘车从西门跑了。"
刘豫一下傻眼了,忙问自己该怎么办。裴说:"你应该去廷尉那自首。"
刘豫一听,他娘的这些人都疯了!他掉转马头,把一支整装待发的军队扔在原地,一个人跑了。
于是贾后下诏命裴取代刘豫,兼领了左军,驻兵万春门。
被困在宫中的杨太后心急如焚,她知道父亲凶多吉少,无奈之中只好写了一面帛书射出皇城外,上面写着:救太傅者有赏。
帛书马上就被人捡到了,送到了贾后的手上。贾后一声冷笑,当众宣布:"太后参与造反!"随后,军队便开始进攻杨骏的府邸。杨府大门紧闭,士兵就纵火焚烧,并且派弓箭兵登上高处,万矢齐发。杨骏府邸顿时箭如雨下,府中守兵完全被压制了,动弹不得。未久府门被攻破。杨骏东躲西藏,最后在马厩里被乱刀砍杀。
第60节:第六章 乱天下者,天下人也(4)
喋血的权杖:两千年中国历史中的风云变局
王觉溟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