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据确凿。尹勋和山冰立刻禀报窦武,准备奏请太后逮捕曹、王二人,并进而诛杀其所有的党羽。
窦武笑了。这条长线终于钓出了大鱼。
他拟就了一封详细的奏折。这道关系到无数人命运的奏折就放在帝国的中枢机构--尚书台,预备次日早朝奏明皇帝和太后。
窦武平时经常在尚书台值宿,可这一天傍晚,他忽然走出了尚书台的大门,径直走回大将军府。
已经有太多日子没睡个安稳觉了。
过了今夜便可大功告成。这最后一个晚上,窦武想好好地休息一下。
此刻,尚书台的一个小官吏一直注视着他的离去。直到他的背影消失在暮色中,小官吏才悄悄打开尚书台的一扇侧门。
曹节的心腹、长乐宫的宦官朱瑀像一个鬼魅一样闪了进来。
没过多久,朱瑀便打开了那封奏折。
窦武的胜利果实就这样在最后一刻落进了对手的掌中。
曹节出招了。
这一招不出则已,一出便见血封喉。
当天夜里宫中就谣言四起,说窦武和陈蕃大逆不道,给太后上疏要废了皇上。曹节立刻以"情况危急"为由劫持了灵帝刘宏,佩上虎符腰牌,关闭了所有宫门。接着用武力胁迫尚书台的官员,让他们以皇帝名义草拟一道诏令,任命王甫为黄门令。随后让王甫持任官符节赶到诏狱,逮捕尹勋和山冰。山冰怀疑诏令有诈,抗命拒捕。
王甫当场就砍杀了他,接着又杀了尹勋,放出郑飒。然后率兵回宫胁迫太后,夺取了玉玺。并令守门官把守南宫,紧闭宫门,切断南北宫之间的交通。随后,曹节又命郑飒等人持节率兵去逮捕窦武。
府门前的喧哗把窦武从睡梦中惊醒。
他万没料到形势会突然间急转直下。
窦武和几个随从自后门而出,飞马驰入北军军营。郑飒的人马在后面紧追不舍。窦武与侄子、步兵校尉窦绍率兵出营,射杀了郑飒的几个手下,郑飒掉头而逃。
窦武和窦绍随即召集了北军五路校士数千人,镇守在皇宫外的都亭校场。窦武发布号令:"如今宦官造反,尽力剿杀逆贼者均可封侯重赏。"
老夫子陈蕃一听说宦官发动了政变,就仓促召集属下官员和太学生八十多人,打着火把,持刀冲入北宫的承明门,到了尚书台的门前,振臂高呼:"大将军窦武忠心为国,造反的是黄门阉宦,怎么反而说是窦将军大逆不道呢!?"
王甫从门缝里一看,差点没笑出声来。
乌合之众!
老夫子陈蕃率领一群乌合之众就想来跟训练有素的禁军打仗了!
看着门外那些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官和书生,王甫实在是忍俊不禁。
他哗的一下打开尚书台的大门,一个人走了出来。
"先帝尸骨未寒,陵墓至今都还没修好,窦武才辅政几天?到底有何功劳?兄弟父子并封三侯!?" 王甫边说边迎着80岁的陈蕃走了过来,"而他本人在国丧期间,照样游乐宴饮,还带走了一批后宫的宫女。另外我还听说啊,他十天左右就能进账上万,像这样的大臣,还能说不是大逆不道吗?您身为宰辅重臣,竟然奉承依附于他,还说什么肃清奸贼啊!"
王甫说完后,在尚书台的门前台阶下站定了,扬起下巴看着陈蕃。
闪烁不定的火光中,他们的目光在无声地厮杀。
片刻之后,王甫发出一声冷笑,向后轻轻地挥了挥手。
一大群中黄门剑士从门里源源不断地涌了出来,顷刻间就把陈蕃和他的人团团包围。八十几个文官和书生忽然感到自己手上的钢刀有点沉。
陈蕃拔出佩剑,声色俱厉地指着王甫破口大骂。
政治家善于把语言当作刀枪,可剑士们却只会用剑说话。
剑士们一拥而上,八十岁的老夫子只是象征性地比画了两下。
这位清流领袖毕竟是老了,除了满腔的道德义愤,他实在没剩下什么。
而此时此地,批判的武器显然代替不了武器的批判。
陈蕃被扔进了诏狱。那些小宦官和士兵们连踢带踩地骂道:"死老鬼!看你还能不能裁减我们的员额!看你还能不能削减我们的薪俸!"
一代士林领袖、堂堂清流典范的一身硬骨头,就在这些小流氓的踩踏和咒骂中一节一节地碎裂。
当陈蕃最后被他们抹了脖子的时候,实在可以说是一种解脱。
最后只剩下窦武了。
沉沉夜色笼罩着窦武和他的数千人马。
窦武看着士兵们疲倦而茫然的面孔,感觉此刻的都亭校场就像无边黑暗中的一座孤岛。
第二天黎明,曹节又假传了一道诏令,征调刚从边境返京的护匈奴中郎将张奂。
张奂不知政变实情,立刻披挂上阵,率领五营校尉府的士兵,会同王甫率领的一千多名禁军,列阵于宫墙下,与窦武正面对垒。
第43节:第四章 无奈的轮回(10)
喋血的权杖:两千年中国历史中的风云变局
王觉溟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