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美国证券市场
美国证券市场是在独立战争时期的国债发行和交易中兴起的。虽然起步晚于欧洲国家,但美国后来居上,逐渐确立了在全球金融市场上的龙头地位。
1929年的纽约股市崩盘促使美国证券市场成熟起来。1933年的《格拉期-斯蒂格尔法》将商业银行业务和投资银行业务分隔开来。同年,国会通过了《证券法》,第二年又颁布了《证券交易法》,政府设立了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此后,《信托法》?《投资公司法》等相继出台,形成较为严格的法律体系。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金融自由化及金融创新浪潮推动下,美国对银行从事证券业务的限制逐渐放松。
美国有两个全国性的证券交易所--纽约证券交易所和美国证券交易所,一个电子化证券交易市场--纳斯达克(NASDAQ)市场。这三大交易所约有9 500家上市公司。到1998年,有1 415家外国公司在美发行上市存托凭证(ADS)。
美国股市中个人投资者的比重正在下降。1980-1988年个人投资的比例从71.54%降到58.71%,1998年降到50%。美国机构投资者拥有的股票价值达4 320亿美元,前25家养老基金持股1 810亿美元。这充分显示了美国的机构投资者的实力。
资金容量大、发育程度深、流动性强、投资者多样、竞争充分,是美国股市的特点。
最近10年,美国股市大幅上涨,经济连续10年保持增长、低通货膨胀率、低利率、低失业率,股市在这样的有利因素下不断创下新高。1991年4月7日,道·琼斯指数首次突破3 000点,到1999年3月29日,道·琼斯指数升上了10 000点大关,5月13日达到历史最高点11 107.9点。
● 纽约证券交易所
1792年5月17日,往常在华尔街68号梧桐树下进行证券交易的24位经纪商聚在一起,商定了一些交易规则,并成立了自己的组织,这就是后来的纽约证券交易所。
今天,纽约证券交易所的总市值已超过了10万亿美元,它不仅是全球最大的证券市场,而且其规模遥遥领先于全球任何一家证券交易所。它成了全球经济的晴雨表和股市的领头羊。
纽约证券交易所是各类参与者的广泛组合,它们包括上市公司、机构投资者、个人投资者、证券公司和交易大厅的经纪商。目前,拥有正式会员1 366个(交易席位)。到1999年,有上市公司3 100多家,其中有来自48个国家的385家外国公司,总市值达10.5万亿美元,每天成交量7亿多股,成交金额300亿美元。
1992年以来,已有20多家中国内地和香港企业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
● 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
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是当今世界成长最快的电子化证券交易所,它的历史仅仅35年,但在某些方面已超过了全球最大的纽约证券交易所。
纳斯达克交易大楼离华尔街不远,它仅供参观和显示之用。它的总部设在华盛顿,计算中心则在康涅狄格州。纳斯达克有数十万个终端连着世界各地的市场参与者。由于服务时间长、准确度高、速度快和收费低,吸引了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到这里上市。至1999年,纳斯达克的上市公司已有5 600多家,居世界之首,上市公司的总市值达28 600亿美元。
纳斯达克集中了微软、英特尔、德尔和雅虎等一大批高科技公司,被称为"美国新经济的摇篮"。目前,美国股市中软件、生物工程、电脑制造、通信器材及电子器件等行业80%以上的上市公司均在纳纳达克上市。
● 道·琼斯股票价格指数
道·琼斯股票价格指数是国际金融市场最为公众熟悉的一项指标。早在1884年7月3日,道·琼斯公司的创始人查尔斯·道在一份杂志上发布纽约证券交易所11种代表性股票的股价平均数。1896年,查尔斯·道推出了包含12种成份股的道·琼斯工业股票平均价格指数。由于这12家公司大多是钢铁、制造等重工业,因此被人称为"大烟囱"股票。
1928年10月,成份股增至30个,道·琼斯30种工业股票平均价格指数(DJIA)问世了。到现在为止,30种成份股已面目全非,只有通用电气(GE)这一家公司位居其中。现在的30种成份股均为大型跨国公司和财团,如波音、可口可乐、AT&T、迪士尼、杜邦、IBM、麦当劳、摩根等。
除了道·琼斯30种工业股票平均价格指数外,道·琼斯美国指数还包括20种运输业股票平均价格指数、15种公用事业股票平均价格指数以及65种综合股票平均价格指数。
2.英国证券市场
全球最早的证券交易是从西欧开始的,这其中也包括伦敦。19世纪初,正式的证券交易所在英国开始营业。30多年后,伦敦取代阿姆斯丹成为世界证券交易的中心。
1986年10月,伦敦金融"大爆炸"带来了英国证券市场的全面性和根本性的改革。一方面伦敦证券交易所进行了改革,使会员公司既担当经纪人,又能进行自营,交易手续费也自由化,废除了固定佣金制。另一方面,抛弃了许多年的陈规陋习和保守政策,使本国、外国的银行、保险公司和证券公司都可以成为交易所的会员。颁布了1986年的《金融服务法》,成立了证券与投资管理委员会(SIB)。
英国推行"自治自律"的管理体制。交易所既是证券市场的经营者,又负责证券上市的审批和对上市的日常监管,SIB负责监督英国所有认可的投资交易所、自律组织和行业团体。
英国现有3家证券交易所,其中伦敦交易所占有统治地位,它不仅是股市中心,也是欧洲债券的一大中心。
英国约有1 000多万人直接投资于股票,另有许多人通过养老基金、保险公司投资等方式间接参与股市。据1998年5月的一项调查报告,伦敦已取代东京成为世界最大的股票投资中心。
● 伦敦证券交易所
从1773年的新乔纳森咖啡馆演变而来的伦敦交易所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股票交易所之一。与纽约和东京相比,伦敦的国际化程度更高些,在这里,国际股票的交易量大大超过英国本土的股票交易量。
伦敦证券交易所开发了股票交易自动报价系统(SEAQ)和适用于国际股票交易的SEAQ国际板。国际板已成为一个典型的国际证券交易市场,目前有近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 000多支股票上市,在此上市的欧洲债券也有5 500多种。
1998年,伦敦交易所成交额创下了历史最高记录,达到32 000亿英镑(约53 000亿美元),其中英国本国公司成交10 125亿英镑(16 700亿美元),外国公司成交21 950亿英镑(36 300亿美元),比1997年增长52%。
到1998年底,伦敦交易所有上市公司2 928家,其中英国本土公司2 407家,海外公司521家。伦敦股市的总市值达67 300亿美元,其中英国本土市值为22 300亿美元,海外公司市值45 000亿美元。
● 金融时报指数
《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是英国经济界最著名的报纸和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财经媒体。由这个报业公司编制和发布的"金融时报工商业普通股票平均价格指数"是伦敦证券交易所和整个英国证券市场的晴雨表。
《金融时报》最早是从伦敦证券交易所的上市股票中选择30种工商业股为样本,编制普通股指数,并每小时计算更新。指数以1935年7月1日为基日,基数值定为100。1984年后,普通股指数每分钟更新。
现在人们所说的金融时报指数是指"金融时报/伦敦交易所100种股票价格指数"(FT - SE100)。
3.日本证券市场
日本东京股市是世界股票市场的鼎立三足之一。日本有东京、大阪、名古屋、京都、广岛、福冈、新澙和札幌等八家证券交易所,日本大部分上市公司集中在东京和大阪交易所。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日本股票市场的规模曾经占到世界股票市场的1/3强,超过美国而居全球首位。1989年12月29日,东京股市日经225指数创下新高38 915.87,股价和房地产价格涨到了顶峰。
进入20世纪90年代,日本泡沫经济破灭,股价和房地产价格直线下降,山一证券倒闭和一些金融界的丑闻不断曝光。1992年8月日经指数下降到14 309点,比最高点下降60%多,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10月又下降到12 879点。东京交易所的年交易额从全球第一降到全球第五名。
1996年11月,桥本内阁提出了"自由、公平、国际化"为原则的金融体制改革方案,希望到2001年把东京金融市场建成国际金融市场。改革涉及到外汇交易自由化和股票交易手续费自由化等许多内容,解除金融控股公司禁令,银行、保险及证券业务相互渗透,建立证券综合账户,废除有价证券交易税,扩大上市品种及其他交易制度的改革等。同时,日本的证券公司和其他金融机构进行了大规模的兼并重组,有的引进外资股东。
在过去50年,日本一直是以银行为中心的间接融资为主。资本市场融资比例不到50%,日本个人金融资产(10万亿美元)居世界第一,但许多都存在银行里,有价证券占15%,日本的个人持股比例低于美国和西欧。
● 东京证券交易所
19世纪80年代的东京证券交易所(TSE)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和最壮观的股票市场,到了90年代,世界第一这个宝座让位给纽约而沦为世界第五。
东京证券交易所已有121年的历史,其前身是1878年开张的东京股票交易所。二次大战以后(1949年5月)重新开业,并改为会员制的特殊法人。
东京证券交易所的交易品种有股票、债券、股价指数、债券期货和债券期权交易。在股票中把本国股票分为市场第一部和市场第二部,股票先在第一部上市,以后通过严格的标准才能进入第二部上市。
东京证券交易所有124家会员,其中外国证券公司25家,另有经纪会员一家,会员大会是其最高决策机构。日常事务由理事会决定并交给常务理事会执行。
到1999年,东京证券交易所共有1 898家上市公司,外国公司48家,市值总值是35 000亿美元,是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的三分之一。
东京证券交易所采取了一些改革措施,增强市场的透明度和采用自由、公平、公正和规范的上市规则,放宽上市标准,取消网上交易限制等。从1999年5月起,又引入了全面的电子化交易系统。
● 东京日经指数
反映日本东京股市最常用的指标有两种:东京证券交易所股票价格指数(TOPIX)和日经225种股票价格指数。前者被看作是东京证券交易所整体股票动向指标。
日经225指数(Nikkei 225)更为长期稳定,被日本国内外经济金融界广泛使用的指数。它是参照道·琼斯股票价格指数编制的。于1950年9月7日开始发布。1975年5月,日本正式向美国道·琼斯公司购买商标,将此指数命名为"日本经济新闻社道·琼斯股票平均价格指数"。它以东证市场一部的225种股票为样本,所以一般称为日经225指数或日经指数。
4.香港证券市场
香港证券市场的发展是最近十几年的事。1987年10月的全球性股灾后,香港政府进行了一系列证券期货市场的大改革,香港联交所本身也对组织机构进行了改组。1989年5月,香港新的独立监管组织--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成立。20世纪90年代,香港股市的国际化程度继续提高,在国际证券市场中,联交所的市值排在全球第10名。
1999年3月,香港财政司司长曾荫权在公布财政预算案时正式宣布了一项特区政府的决定:香港联交所、香港期货交易所和相关的三家结算公司应进行股份化,并将它们合并,归属到一家相关的控股公司,然后将新公司在交易所上市。政府希望两家交易所在1999年9月就合并达成协议,最后于2000年9月将公司的股票上市。这项重大举动被称为香港证券期货市场的"大爆炸"。
香港联交所一直以发展成中国的一个主要集资场所,国际上流通的中国股票的主要交易中心为目标。
在香港股市,个人投资仍有相当大的影响,但其比例处于下降趋势。在1998年的一份调查报告中显示,本地证券的个人投资占了最大比重,为41%(上次调查为53%),其次是欧美等地的机构投资者,占总额的31%左右。香港1/4的家庭内至少有一名股票持有者,香港成年人中的16%为股票投资者,总人数为84万人。
● 香港联合交易所
香港最早的证券交易是在1866年,但发展较快的时期则是最近10多年。1986年3月,香港原有4家证券交易所结束交易。4合1后的香港联交所在4月正式开业。现在,联交所已从一个单纯的本土市场发展成为一个国际性的证券交易市场。
目前在联交所上市的证券品种包括股票、认股权证、债券、单位信托和互惠基金。到1999年4月,联交所共有上市公司684家,其中外国公司14家,上市证券1 191只。
1997年8月联交所上市公司的市值达43 354亿港元,列当时世界证券交易所的第9名。亚洲金融风暴后,1999年4月降到33 813亿港元。
● 恒生指数
恒生指数是由恒生银行附属机构恒生指数有限公司编制的。它是以汇丰控股、和记黄埔、香港电讯等33只上市公司作为成份股样本,采用"资本市值加权法"计算得出的,它从1969年11月24日开始发布,但将基准日推至1964年7月31日,基日指数为100,从1985年开始,恒生指数的33种成份股又分别纳入工商、金融、地产和公用事业四个分类指数中。
最近,恒生指数在进行成份股调整时引进了一些新的股票,特别是红筹股公司已跻身其中,它们是中国电信、中信泰富、华润创业、上海实业和粤海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