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象之舞——中印经济比较随谈(7)

  2006年3月18日,法国总统希拉克发表电视讲话,宣布正式实施争议已久的首次雇佣劳工法案,以此改善不利于提高企业竞争力的现行劳工制度。但法国的大学生和工会组织却对这项新劳工法案十分不满,认为新法案可能导致年轻人就业更加不稳定。于是,法国各地工会和学生组织举行大规模示威活动,反对德维尔潘总理提出的“首次雇用合同”法案。

  根据这一即将施行的法案,法国境内20人规模以上的企业,在与26岁以下年轻人签订雇佣合同后的最初两年内,可以随意将其解雇,无需说明原因。但作为补偿,被解雇者可以获得企业的违约金,还可以向政府申请460欧元的补助。法国政府希望通过“首次雇用合同”为企业松绑,让他们毫无顾忌地雇用青年人。从技术角度看,该法案起到了给法国松绑的作用,鼓励企业多招工,对于促进青年的就业数量也是有裨益的。

  但是此法案一出台,便引起法国大学生的普遍不满,认为这项新劳工法可能导致他们的工作更加不稳定,企业可以随意将其解雇,但是学生却无法维护自己的利益。希拉克总统在电视上表现得诚恳和悦,一派和风细雨,我们看不出关于这项法案在国内引起的轩然大波。但是事实上,这项法案自从总理德雷尔潘提出,一直到议会通过,法国国内一直未能达成一致意见,纷争日益激烈,直到近日大批民众走上街头,由此可见首次雇佣劳工法案对民众的影响的确非同一般。

  “首次雇佣合同”法案带来的梦魇

  法国的劳工法案风潮背景成因是复杂的,比较公认的看法是源自2005年冬天巴黎郊区的骚乱。在实行高福利制度的法国,企业每雇一名工人都要付出高昂的代价:每月至少要支付1200欧元的工资(最低工资保障);每月交纳的社会保险和医疗保险金也不低于八九百欧元;除周末和近十个节日休息外,企业每年还要为工人的带薪假期(每年4~5周)支付高额工资。而根据法律,工人在工作季节每星期工作时间不得超过35小时。按照原有的劳工制度,法国企业只有招工的自由,而没有解雇员工的自由。除非企业倒闭或职工犯有严重错误,否则企业解雇职工就要冒被告上法庭的风险。这就意味着,雇主多雇一个员工就多一份“永久性负担”,这种制度使企业不敢轻易雇用缺乏经验的青年人,目前法国25岁以下青年人的失业率高达25%,一些教育落后地区年轻人的失业率甚至超过40%。极高的失业率成了社会不稳定和骚乱的根源。

  但一石激起千重浪,“首次雇佣合同”法案一提出,就在法国社会上引起了巨大的震荡,引发了各地大学生的抗议浪潮,使法国在经历了2005年年底骚乱的短暂安定后,再次陷入喧闹的局面。许多年轻人,尤其是法国的大学生们,认为该法案具有“歧视”因素,担心自己的就业岗位会因新法案的出台而变得不稳定。他们更加担心这项新劳工法带来的负面影响。比如,对于一名不满26岁的女性来说,如果她在与雇主签订“首次雇用合同”后的两年内怀孕,她就很可能因此被解雇。而在过去,雇主必须给她产假,并且保留她的职位。抗议的大学生还担心,在新劳工制度下,他们可能仅仅因为参加工会便被雇主解雇,这会使他们丧失用来维护自己利益的工会权利。抗议学生除了以传统的游行和罢课方式表示自己的不满之外,还在多个城市占领大学、封锁学校,并演变成一些暴力事件。

  实际上,青年人的不满是担心改革会冲击既得的利益。因为法国长期实施高福利的社会保障制度,在这样的体制下,劳工制度严格限制雇主解雇员工,一旦找到工作,就意味着可以“高枕无忧”。这种僵化的体制在全球化不断发展的今天,已严重阻碍了经济发展。科技领先的法国近年来经济之所以一直在衰退,其主要原因就在于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背负着过于沉重的税务负担和劳动保障压力。企业经营不善,最终受害的还是广大民众。为了给企业减负,改革势在必行。但民众却早已习惯了这种安逸而稳定的模式。这样,当政府想打破原有体制以促进就业和经济发展时,就遭到了部分民众的强烈抵制。法国政府多年来数次尝试对社会福利制度进行改革,结果都以失败告终,甚至政府内阁还因此改组。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