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传(1)

  谁是德·加里斯?一位提出大胆构想的人—— 在21世纪末,人工智能机器将会比人类聪明万亿个万亿倍,而且关于物种支配这个问题会引发一场重大的战争,并导致几十亿人的死亡。他是疯子吗?还是一个科幻小说家?他的话值得我们去听吗?人类能够承担忽视他的后果吗?

  为了使作者及其观点更为可信,本章将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简单地介绍作者生平,第二部分简要介绍他现在的工作,然后在第三部分陈述他未来的工作目标和理想。

  我于1947年出生于澳大利亚悉尼,在开始写这本书时,我已经是个中年人了。我离过婚,和我的第一任妻子有两个孩子。由于我第二任妻子的离世使我寡居了很长一段时间。我的性格热情而理性。我有一个私人图书馆,有6 000多本藏书。我是一个科学家、研究型教授、社会活动分子、作家和社会评论家,也有人说我是思想家。

  我的少年时期是在澳大利亚度过的。 我觉得我热情而理性的价值观和澳大利亚的冷漠、非理性、粗犷的社会文化格格不入。在悉尼奥运会期间,一位BBC的记者曾经说过,澳大利亚人对赢得一枚金牌的渴望胜过赢得诺贝尔奖。当我23岁完成应用数学和理论物理的本科学位后,我决定离开这个国家。

  当我踏上伦敦的第一天,就被一种感觉所笼罩—— 被一种更加包容更加博大精深的文化所包围。那天晚上我在电视上看到BBC的一个辩论节目,我被它的理性所吸引。我如释重负,找到了自己的家—— 这里有一种可以衡量我个人价值的文化。

  在伦敦居住了一年,由于20世纪70年代,伦敦空气污染严重,我患了黏膜炎,决定搬到充满学术氛围而又美丽的剑桥。我成了一个辅导数学的自由职业者,辅导对象是六七个剑桥大学本科学生。学生们三三两两来到我的公寓里,让我帮助他们解决教师布置的数学难题。

  在剑桥呆了一些年后,我看了曾经给第一任妻子买的世界地图册。我的第一任妻子是澳大利亚人,我们邂逅在从澳大利亚到英格兰的“5周”邮轮上。我想我应该到国际化的都市,例如布鲁塞尔去居住,可以从其深邃的文化中汲取营养。我所需要做的就是学几种语言然后搬到那里。

  尽管国际大城市的生活很诱人,但我还是很喜欢在剑桥的四年生活。喜欢它的绿色、它的美丽、它的学术传统,特别是它的智慧。那是我一生中最快乐的一段日子。但最终我还是不得不离开,因为我在那里找不到长期的工作机会。

  我搬到了布鲁塞尔,学会说流利的法语、德语和荷兰语,正如计划的一样,我开始汲取这些文化,并将其融入我的个性。我变成一个更加丰富的人,一个“多元化”(多种语言、多种文化的人)的人而不是“单元化”。作为一个“多元化”的人,我发现和其他“多元化”的人一起,比和“单元化”的人在一起更让人有灵感。

  我很喜欢在布鲁塞尔的新生活。很不幸,我的澳大利亚妻子不是这样。她很想回到她的故乡澳大利亚,因为那里有她熟悉的澳大利亚本国文化和语言根源。她极度想念那里。兴趣上的不同最终让我们分手了。她带着孩子回到了澳大利亚。

  离婚以后,我和一个说法语的比利时人生活在一起,后来结婚了。无须惊讶,我的法语水平进步飞快。

  我在一家很大的荷兰电子/计算机公司得到了一份工作,但很快就感到非常厌烦和沮丧。我很怀念剑桥的理性生活和学术氛围。在计算机界工作了几年后,我在布鲁塞尔大学开始攻读人工智能和人工生命的博士学位,成为一名研究员。

  早在1992年,我的第二任妻子和我就离开了欧洲来到日本生活。我获得在筑波“科学城”从事人工智能的博士后奖学金。我那时相信,2000年之前,日本会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国家。这个没有成为事实。我在日本住了8年,致力于制造世界上第一个人工大脑。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