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隐云梦山

  "鬼谷儿"能在老虎的哺育下成活下来已算奇迹,没想到接下来又一件奇事发生了。趁猛虎外出觅食之际,一个鹤发童颜、仙风道骨的老人悄然进洞,将"鬼谷儿"抱起,向谷中更深处走去。

  这位老者是哪个?非常抱歉,因为鬼谷先生是个隐士,流传于史书的事迹少之又少,就连鬼谷先生本人的真实姓名尚且存疑,何况半路杀将出来的莫名老者?我们还是效仿前文,姑且称之为莫名先生。莫名先生是更早隐居于鬼谷的高士,年龄已不可稽考,自言平王东迁的时候就隐居谷中,与世隔绝。

  平王东迁是西周末年的一段往事。周幽王宠幸褒姒,为了能使褒姒开怀一笑,不惜拿国家制度开涮,下令点燃只有在国家万分危急的时刻才能点燃的烽火燧。烽火从中央辐射四方,以到达疆域的最远边界。各地诸侯一看中央王国点燃烽燧,以为必是夷狄入侵,就率领军队勤王而来,等到了首都镐京才知道上当受骗。而后来,申国勾结犬戎攻陷镐京,周幽王再次点燃烽燧,诸侯却不予理睬。西周由是灭亡,平王在申国的支持下迁都洛阳,史称平王东迁,东迁后的周王朝亦被称作东周。

  莫名先生自称平王东迁的时候就隐居鬼谷,屈指算来大概也有三百余岁了。其言真假,已无从考证,但可以相信的是,莫名先生见多阅广,胸怀韬略,学识渊博,见识卓越,不愧世外高人的称号。

  一天,莫名先生正在山谷中采摘草药,忽然发现一只猛虎呼啸而过,转眼钻进一个山洞,约摸过了半个时辰的光景,猛虎从洞中迤逦而出,懒洋洋的朝深谷中溜达而去。莫名先生十分好奇,就冒险到洞中查看。出乎意料,并没有看到张牙舞爪的虎崽,而是看见一个婴儿,裹着破烂的衣衫,眨着天真烂漫的眼睛,一动不动地躺在干草上,嘴边尚留有母乳的痕迹。不远处有一具女尸,因山洞湿冷并未腐朽。

  莫名先生一看就明白了,女尸乃是婴儿的生母,因为产后虚弱缺乏营养而死,婴儿是猛虎哺养成活的。莫名先生心生恻隐,将婴儿抱到怀里,并发现了那封血书。看罢血书,知道这怀里的婴孩身世离奇,将来必定是不同寻常的人物。于是,莫名先生估摸猛虎目前不会回洞,遂将婴儿抱走,由自己亲自教养。

  "鬼谷儿"在莫名先生的精心抚养下,茁壮成长。

  首先,莫名先生是一个医术高明的大夫,在他的悉心调理下,"鬼谷儿"因降生于寒湿的山洞而得的寒疾慢慢好转,其他发育指数也都达到或超过了母乳喂养的标准;其次,莫名先生还是一个诲人不倦的老师,"鬼谷儿"长大后聪颖灵慧,悟性颇高,莫名先生就将自己的学问倾囊而授,"鬼谷儿"往往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深得莫名先生的喜爱。

  鬼谷先生到了总角之龄的时候,深得莫名先生的真传,已能上晓天文,下至地理,精熟兵法,深谙术数。其间,莫名先生多次带着鬼谷先生出谷,考察世俗风情,增长见识和阅历。当地的老百姓亦都知道,鬼谷中有一对神仙师徒,俱都仙风道骨,尤其是小徒弟,年龄虽不大,见识与老师父无异,将来必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时间如逝波,转眼间鬼谷先生已在谷中度过二十个春秋。

  这一天,莫名先生把鬼谷先生叫到身前,语重心长地说:"鬼谷儿,为师的已将终生所学传授给你,希望你能够发扬光大,学有所用,学有所成。当今的世道,兵灾扰攘,七雄争霸,而老百姓却生灵涂炭,颠沛流离。你要记住,你的来历不凡,上天也必将降大任于你的肩上,你要好自为之,把渊博的学识和毕生的精力都献给解民于倒悬的事业上。而解决之道在于谋求统一,你要找到赏识你的英主,献上统一天下的策略,一代不行就教育下一代,乃至再下一代,直到成功的那天。"鬼谷先生说:"弟子谨记。"莫名先生听到鬼谷先生做出保证,觉得自己收养他一场的任务已经圆满完成,于是不顾鬼谷先生的再三挽留,执意离开,并决意在有生之涯师徒不再相见。鬼谷先生送走莫名先生后,内心十分伤感,为老师这种无私之爱而感动至深。

  鬼谷先生念念不忘老师临走时的嘱托,想要出谷兜售自己的治平之策。谁知道天下事想来容易做来难,鬼谷先生带着满腔热血游说诸侯,却四处碰壁,没有人愿意重用他,他的满腹经纶亦不得施展。鬼谷先生的处境可谓累累如丧家之犬,七个欲图霸天下的强国,竟然没有一个君主能领会他的一片苦心,有的非但不理解,反而恶语相向,态度相当恶劣。

  鬼谷先生一趟跑下来,累个半死不说,先前便干诸侯的梦想亦烟消云散。在壮士扼腕之余,鬼谷先生想到了先贤孔丘先生的一段故事。

  孔丘先生创立儒家学说,也曾向各个诸侯国兜售自己的治国思想,但同样四处碰壁,甚至到了陈、蔡两个地方,衣食都无有着落,孔丘先生面如菜色,有气无力地说:"道不行,乘桴浮于海。"意思就是没人听我的,没有人看好的我的治国之道,我就乘上筏子到海外去,意即归隐江湖。

  鬼谷先生深受启发,又联想到自己游说这么多年,白白浪费了大好岁月,鬓也星星也却一无所成,这不正是孔子曾经遭遇过的窘境吗?故而萌生归隐之心。于是,鬼谷先生决定重新回到"鬼谷"所在的云梦山中,去过一种隐居生活。

  由此可见,归隐并不是道家人物的专利。儒家的创始人孔子也不得不承认,如果大道不行,归隐乃是解脱的最好办法。归隐是没有门派分别的,只在于个人的遭际是否到了非隐居不可的地步。此种观点,自然将那种天生隐士排除在外。而这个世界上所谓的天生隐士寥之又寥,几乎没有。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