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哪好呢?跑着跑着,许由先生轻松惬意的感觉没了,取而代之的是一阵茫然。
必须找一个落脚的地方,当然是离尧帝越远越好,但问题是身上带的盘缠不足以支持他逃到天涯海角,左思右想之后,许由先生把目光停在了前面不远处的一座山峰。
这座山峰后来名声大震,被称为隐者之山,因为自许由先生以后,很多隐士都在这座山上隐居。但许由先生不知道,在他跨入这座山之前早已经有另外一位大隐士捷足先登了,这位隐士在许由先生的生命里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不仅是他的朋友、知己,还是他的仇敌,他最终的一句话影响了许由先生的晚年生活。
这就是萁山了。这里虽然离首都,离自己的部落没有千里,但至少有好几百里,尧帝那帮人应该不会找到这里来了吧。再加之,萁山风景秀丽,流水淙淙,鸟语花香,正是隐居的好地方。于是许由先生在萁山脚下一农户人家住了下来,当然不是免费的,这里可不是自己的家乡,没人知道许由先生是何等人物,当然也没有免费的房子给他住。许由先生付给了农妇一两银子,先住一阵子再说。
在一个没有世俗干扰的地方,过自己想过的生活,不看别人的眼色,不患得患失,追求内心自由的体验一直以来是许由先生的梦想。如今他的梦想就快要实现了,在这个异乡之地,他没有忧愁,只有快乐。这一晚,许由先生睡得很踏实。
可是第二天发生了一件让许由先生苦笑不得的事情,他早上起来的时候,不经意间看到女房东在慌慌张张的藏东西,那是这个屋子里唯一值钱的东西,一顶皮帽子。女房东要出门,知人知面不知心,何况还是一个陌生人,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于是为防止许由先生把帽子偷走,女房东得把它藏起来。
许由先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他还是第一次被别人当作小偷一样对待,既然我的存在对他人造成了妨碍,给他人带来不安,那么留在这里还有什么意思呢?
于是,许由先生收拾了下行装,离开了农妇的屋子,多余的房钱也不要了。女房东很过意不去,不久以后就发现自己误会了他,他哪点像小偷啊,他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大好人。
在女房东愧疚的目光之下,许由先生走进了萁山。萁山并不怎么高,许由先生正值壮年,很快就登上了山顶。这是许由先生第一次登上萁山山顶,站在山顶上,可以远远望见五岳之一的嵩山,当然那时候许由先生还不知道嵩山是啥玩意儿。反正,许由先生看到祖国大好山河后,心胸顿开,刚才被农妇误解为小偷的不快烟消云散了。
当你在看别人的时候,别人在看你。当许由先生在看祖国大好山河时候,另外一个人却站在他背后看他。这个人是谁呢?这个人就是前文所说的捷足先登萁山的另外一位隐士巢父先生。
如果没有巢父先生,许由先生与萁山的缘份也就到了头了,正是有了巢父先生,萁山很多关于许由先生的佳话才流传了下来。
巢父先生已经萁山隐居了多年,对这个不速之客感到好奇,当许由先生回过头来,四目相对的那一刹那,他们已经成了对方的知己。当许由先生说明来意之后,巢父先生惊喜的说:"终于把你盼来了,兄弟我在这里等你多时了。阁下不嫌弃的话,就住到我家里去吧。"巢父先生所谓的家其实就是一个山洞,巢父先生把许由先生领到自己的家,许由先生叹曰:"真是别有洞天!"许由先生就在山洞里住了下来,后来这个山洞就被称之为许由洞。这真是怪哉,照理说巢父先生比许由先生先来这里,应该称巢父洞才是。唯一的原因就是许由先生后来反客为主,风头大大盖过了巢父先生,一个山洞的名字只能有一个,只好叫许由洞了。当然,这些事情许由生前并不知道。
惺惺相惜,英雄所见略同,巢父先生和许由先生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他们相见恨晚,干啥都在一起,一起躬耕,一起垂钓,一起吟诗,一起游山玩水,他们把对方当成自己,当成自己最亲最信赖的人,照理说这是好事,哪个人不希望自己的朋友把自己当成唯一呢?然而也就是这深厚的友谊为后来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隐士的生活是清贫的,但他们却怡然自得,没有山珍海味,但有粗茶淡饭,他们享受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当独孤二少先生把大鱼大肉当成美味的时候,他们把从山上采摘下来的野菜当成美味,而且他们从野菜当中获得的享受并不亚于独孤二少先生从大鱼大肉当中获得的享受,以至于有时候独孤二少先生一看到肉就想呕吐,反而把陕西凉皮当成至高无上的美味。吃什么,穿什么都不重要的,关键是心情,心情好了,啥都好。
可偏偏有人自作多情,看见许由先生用手捧水喝,以为他穷得连水瓢都买不起,就送他一只木瓢。许由先生把木瓢挂在树枝上,风一吹,木瓢就摇晃起来,这一摇晃影响了他的休息,于是就把瓢摔在地上。这就是许由弃瓢的故事。不过这个故事很是蹊跷,独孤二少先生抓耳挠腮,怎么想也想不通,瓢的处置有很多种选择,他许由为啥要摔瓢呢?据说送瓢的人知道后大为光火,想要前去理论,后来被家人阻止了,于是许由先生因为一只瓢成为人们眼中的怪人。
大凡隐士都有些怪癖,孤独二少先生也不去深究了,不管怎么说吧,许由先生对自己的生活很满意,他希望自己这一辈子就在萁山优哉乐哉下去,可是他的愿望很快就落了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