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产们在和居住地有关的另一个重要指标--社区的选择上,虽然仍被开发商引导得有点理性不足,但思路日渐清晰。
中国的社区在其形成的过程中经历过几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针对"最先富起来的人"的豪宅,这类社区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是很纯粹的,那个时期能买得起房的人都是富裕阶层的人,中产阶层既没有形成,更鲜有进入房地产市场的。
第二个阶段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中产阶层逐渐进入房地产,社区开始出现富裕阶层与中产阶层混居的现象。但真正的中产阶层社区也没形成,开发商还是要依赖于富裕阶层支撑他们的项目,只不过,中产作为一支崛起的消费力量引起了市场的瞩目,所以很多楼盘就出现了300平方米和50平方米的户型都有的设计。这种楼盘看起来适合各种人群。刚跻身于中产阶层的能住进这样的社区,好像自己与富裕阶层也不那么遥不可及了。但住进去之后,两个阶层的人都不十分满意。中产们总希望降低物业费,甚至不惜降低服务的水准或减少服务的内容;而富裕阶层则与之相反。有不少物业公司反映,一些住小户型的人常常是不交物业费或供暖费的主要人群。中产们觉得自己住的社区生活成本偏高了,富裕阶层又觉得住进这样的社区降低了自己的生活品质。
到了21世纪初,一些明确针对中产的社区才浮出水面。在大城市,这些社区的价位在每平方米5000元~7000元,社区内的户型也不会有50平方米~300平方米这样大的落差,面积多集中在100平方米~250平方米。开发商明确地打出"中产社区"之类的口号标榜自己的市场定位,更有楼盘的案名就叫"人民派对"。这样的社区出现后,似乎已经为中产们选择住什么样的社区提供了清晰的引导,中产们只需对号入座,就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居住地。中产阶层中的中上阶层也被划入了目标受众是富裕阶层的社区,而中中阶层和中下阶层目前还混居在同一个社区里,但已经有相当一批开发商在用价格、户型和配置对这两个人群做进一步的细分。
这个时候,中产们住在哪里除了城市的选择、地段的选择,还有社区的选择。
中国这一代富裕阶层和中产阶层绝大多数是他的家庭中自1949年后第一代财富的创造者和积累者,所以他们不仅肩负着改善家庭物质生活水平的责任,亦肩负着提高家庭社会地位的责任,所以住在哪里不单纯是物质层面的问题。
一个被称为成功人士的人尽管不愿外人知道他住哪儿,但他却很愿意圈里人知道他所在的社区。中国的大城市正逐步效仿欧美,以居住社区的等级区分人与人的阶层差异。
试图以此标识身份,并借此结识同质人群的人大多会选择带有鲜明阶层特征的楼盘。
如果想让别人知道他的住宅等级的富裕者购买的楼盘不仅是价格高,而且知名度更要高,在他所出入的社交圈中没有足够高知名度的楼盘再贵也不会成为富裕者的标签。
而一个中产阶层如果不想让人误解他的财富和地位也不会选择一个过于有名的大众型楼盘,因为那种楼盘知名度虽高,但从3500元/平方米到6500元/平方米的住宅都属同一个社区,消费者从中产阶层中的最下层到中上层,成分十分复杂,收入低的不愿被别人误认为发了横财暴富或爱慕虚荣、不量力消费,收入较高的也忌讳被人看成寒酸或装穷,这种社区是一个尴尬的社区,居住者既无从使之成为标签,也无从选择同质人群。
不过要不要作如上的划分是一个关键。在一个陌生人组成的社会里,人与人之间的个人信息是不透明的,你无从了解一个陌生人的底细,他的居住地是关于他这个人的很重要的信息,公开这个信息,对于结识的双方是有重要意义的。
但如果一个人选择住在一个并不特别的地带的并不知名的楼盘里,那么连通过这个渠道了解这个人的可能性都没有了,这就是"大隐于市"的手法之一。
做这种选择的中产希望将工作和生活拉开足够的心理距离和社交距离。他们对自己的私人空间十分在意,不希望外人因此对自己形成某种成见,更不希望旁人轻易打搅自己的生活。
但也有一些中产特意选择了一个知名度高的社区,更有一些特意选择了一个知名度高的高档社区。这些中产或者是SOHO一族,希望通过购买知名度高的社区来提升自己小公司的形象,又或者一些中产希望购买一个知名度高的社区向客户、合作伙伴显示自己成功的形象,再有一类是想借购买一个知名度高的社区达到使家庭财产保值甚至升值的目的。
中产们对一个社区价值的评价至今已经多元化了。
入住后社区是否有国际学校、大型超市或高档会所等等,会所是配备运动场还是游泳池,中产们都会将这些列入评价此社区价值高低的因素。
例如,很多中产会为了社区的会所里有一个游泳池而对这个社区颇有好感,因为游泳是他们主要的运动方式之一。
由于现在中产们对健康越来越重视,而他们对健身环境和教练的专业程度相当看重,所以他们对健身中心的专业性非常重视,为此,他们会选择一个专业健身中心作为自己的常年健身场所,所以很多社区会所配套的健身中心因其不能达到业主们的期待而受到冷落。
在社区文化的建设上,中产们是积极行动的一群,他们希望他们居住的社区能给他们带来更多的附加值。但在涉及业主维权之类的事情上,中产们总是能搭顺风车就搭,尤其在他们居住的社区里有很多更高收入者的时候。不过这两年随着年轻的一代进入地产市场,他们的自我意识更鲜明,他们觉得自己的利益不能受到侵犯,而维护这个权利是自己理所应当做的。
中产们对社区的评价标准和对社区文化的参与程度还处在一个需要提升的阶段,当中产们真的知道该如何选择一个社区、如何建设好一个社区的时候,中产们的生活和中国的社区文明才会进入一个成熟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