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节:适时教育


  适时教育

  家长们都希望在孩子的教育上低投入、高产出,希望在不影响自己工作和事业的前提下培养出相对优秀的孩子来。这种方法是有的,那就是适时教育。

  农民种庄稼讲究不违农时,种早了晚了都不行。孩子的教育和知识的掌握也有个时机问题,要达到最佳效果、最高效率,必须根据孩子身体和智力发育的不同阶段让孩子重点学习不同的内容。

  孩子每个年龄段都有不同的兴奋点,对什么东西感兴趣是受年龄制约的。2、3岁的孩子喜欢走出家门,这是他喜欢看新鲜事物的表现;4、5岁的孩子喜欢听故事,这是他不满足于眼见事物,而把探求知识的触角伸到听力和想象领域的结果,也是随着他眼见和记忆事物的增多,从而萌发出想象力的结果。6、7岁的孩子喜欢玩那些具有挑战性的游戏和玩具,是他追求成功感的欲望强烈起来的表现。8、9岁的孩子喜欢玩电子游戏,标志着他开始了对冒险和刺激的追求。当然,这是一般孩子的发展规律,具体到每个孩子,由于身体、发育和家庭环境的不同,其智力发展水平、认知能力和兴趣点等又会有所不同。

  丁羽小学入学时,在识字和阅读方面虽然领先同龄孩子许多,但在算术方面却很普通,十以内的加减做起来都不顺畅,入小学考试前我还担心算术过不了关呢。

  那时,我也尝试过教孩子十以内加减,但发现非常困难。主要是很难建立起逻辑思维,孩子很难理解数的概念。比如,你在他跟前放三个苹果,问他几个,他数一下,说是三个。你再放上两个,问他现在几个,他还得从头数起。你告诉他先前数的那三个就不用再数了,直接从四数起,只数那两个新增加的就行了。但他做不到,因为他不理解,你也很难让他理解。如果谁能让6周岁前的孩子不用死记硬背的方式学会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我佩服。反正我是不会用死记硬背的方式教孩子学东西的。当我发现他这个年龄学数学非常困难时,就没有再教,而是等着由学校老师教。

  这是否由于教育方法不当而致不得而知,但我认为,不管是因为不会教还是因为孩子的智力未达到,在教不下去的时候不要硬教,在学不下去的时候不要硬学,学会放弃、学会等待,也是一种智慧。但我并不是无限期放弃,而是在等待中观察,在等待中不断尝试,看他什么时候"开窍"。

  学习的最大敌人是"厌学",厌学大多是由于"硬"学造成的,与其造成孩子厌学,还不如不学。

  整个一年级和二年级上学期,丁羽的数学都是跟着学校的教学进度走的。我所做的,就是有意训练孩子的口算和笔算速度,使他很快在班内达到速度稳居第一的能力。

  爆发的机会终于等来了。那是丁羽上二年级放暑假时,我发现教他做三年级的数学题很容易,于是就用大约两周时间做完了三年级的数学。接着尝试做四年级的,又很容易,又用大约三四周的时间做完了四年级的。再做五年级的,就发现不是那么容易了,特别是对分数除法的理解,对他来说又是一道坎。我没有继续往下教,而是再次选择了放一放的方法。直到一年后,即三年级暑假里,再次学分数除法时,才感到不是那么困难了。而在四五年级暑假里,丁羽已基本学完了初中代数。而初中几何再次成为"拦路虎",直到上初中时才慢慢把这部分知识"磨"通、"磨"透。

  后来,我发现在许多教育方面的书籍里,都谈到分数除法和平面几何这两个关口,大多认为,这两部分知识是孩子拉开差距的"分水岭"。特别是平面几何部分,有的书中称,孩子能上什么样的大学,其实在初中阶段学习平面几何时就已经决定了。这种说法,虽然偏颇,但却揭示了这两部分内容的难度和重要性。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