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节:全身心投入(11)
一路保送到北大:一位父亲的35个教子故事
丁廷福
补注二:最近,丁羽的班主任找他谈话,明确告诉他,同意他在学校宿舍使用自带的电脑。原来,刚开学时,丁羽所在班班主任要求本班学生不能在宿舍安装使用自带的电脑,这对嗜网如命的丁羽来说真是一件痛苦不堪的事情。当时,我就预言,班主任肯定是怕你们考上北大后放松要求,整天玩电子游戏,所以才迫不得已提出这种要求的。在这个问题上,我并没有支持学校的做法,因为我了解丁羽,我相信他经过这些年的磨炼,已经有了相当强的克制力,他是不会轻易被游戏和网上色情、暴力的东西所俘虏的。我告诉他:你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表现给他看,并据理力争,在他确信你不会陷在电子游戏中的时候,肯定会让步的。果然不出所料,就在前几天,当丁羽在第一学期期中考试中以各科全优成绩向班主任交上一份合格答卷的时候,班主任在与他的谈话中就明确表态:你在学校宿舍使用个人电脑不用再偷偷摸摸了,经过近一阶段的调查核实和各方面的印证,你没有玩电子游戏,我放心了。与这位未曾谋面的班主任老师不谋而合,令我会心一笑:科学、正确的教育思路和方法,普天之下并无二致。
家长心语:
早期阅读是儿童智力发展的催化剂;早期阅读就是给孩子的智力发育安上腾飞的翅膀。让孩子在幼儿时期就享受阅读的乐趣,是为孩子发掘出一个终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知识源泉。
入学前已进入广泛阅读期
早期智力开发是保证孩子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中保持自信的先决条件。
丁羽3岁前和所有的孩子一样,大人除了和一般家庭一样,出于对新生儿的自然之爱,教他说话、走路外,对他没有进行有意识的智力开发性教育,他也没有表现出与众不同之处。他妈常说他出生后哭的声音似乎比其他孩子大,这与先天智力相关与否不得而知。虽然没有进行有意识的智力开发和教育,但还是遵循了科学育儿的基本方法。如多带孩子到不同的环境中接受新鲜事物的刺激,让孩子多运动以增强身体的协调能力等。
从报刊上或书本里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经过早期智力开发的孩子七八个月时能喊妈妈,2岁时识几千字,3岁时阅读书报无文字障碍,5岁时便读起了大部头小说,7、8岁便有长篇作品问世,10岁考上大学等。除了其中可能有夸大和虚假成分外,也确实有许多受到早期智力开发的孩子较早地表现出卓越的智力水平。只要读一读被称为中外家庭教育经典的《卡尔·威特的教育》和《哈佛女孩刘亦婷》,我们就会得出这样一结论:孩子卓越智力的获得,决不是自身所谓的"天赋",而是后天教育的结果。当我们感叹某些孩子取得早期发展优势的时候,我们更为他们的家长为孩子做出的无私奉献而感动。那是全身心的投入,那是感天地、泣鬼神般的事迹。老卡尔在儿子出生后15天就开始向他灌输词汇,6周后就开始给儿子读诗,致使威特8岁时能够自由运用6种语言,9岁时上名牌大学,14岁获博士学位;刘亦婷的妈妈刘卫华也是从孩子出生15天时开始给孩子灌输词汇的,在与孩子的接触中"我的嘴巴几乎没有空闲的时候,不是在对她说,就是给她唱,一直到用摇篮曲把她哄睡着",致使刘亦婷3岁时智力万里挑一,6岁时成功扮演电视剧角色,18岁时被美国包括哈佛在内的4所名牌大学同时录取,并获全额奖学金。可以说,他们这种全身心的投入,创造任何奇迹都不奇怪。有人在连续打麻将3天3夜之后感叹:"如果用这种精神学外语,我保证能学会世界上所有的语言。"如果用这种精神教育培养孩子,孩子的出众表现也应当不足为奇。
如果不计成本,不讲投入、产出的效益比,孩子的教育肯定是越早越好。就拿胎教的效果来说,尽管教育界争论不休,尽管从来也没有人能证明胎教的效果,但我个人仍然认为对此要持一个宽容的态度。人家有这个良好的愿望,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让胎儿听听音乐、与胎儿说说话等,即使对胎儿的智力开发无任何效果,但起码愉悦了孕妇的身心,满足了孕妇的心理需要。对这种只可能有好处、不可能有坏处的事,何必一定要说它不好呢?但你要说胎儿肯定具备听力、理解力和记忆力,开发儿童智力一定要从胎教做起,一定要购买昂贵的音乐制品,一定要专门、定期与胎儿对话、交流,我以为不是故弄玄虚就是另有商业图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