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改造民族魂(2)

  鲁迅是一个善于自我解脱的人,他不会被这重重的包围所击垮,相反越有挫折他越能奋起,那么面对群众的麻木与冷漠,他会怒斥谩骂吗?面对他身边的亲人,他会做革命的启蒙吗?而面对革命内部的摩擦与压迫,鲁迅又会怎么做呢?

  鲁迅有这么多的痛苦,他是怎么对待的呢?一个人有了痛苦他就要想办法去减轻它、抵挡它、转化它。那么对这些痛苦怎么办呢?对于群众的麻木,鲁迅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26,他不是简单地抛弃群众,很多人说这些群众真愚昧,算了不理他了,他是很同情的,哀其不幸是第一位的,然后又怒其不争,又很生气,这些人不争气,他理解同情在很多方面。比如说他小说《祝福》里面写祥林嫂,祥林嫂遇到我,遇到一个知识分子的我,祥林嫂就问有没有地狱,世界上有没有地狱这件事情,这个我呢就不知道怎么回答,就很踌躇,"也许有的?",那么我们知道知识分子受到科学教育,按照自己的教育经验,应该说没有地狱,那都是封建迷信。如果遇到一个简单的知识分子,就会这样告诉祥林嫂,老太太你不要迷信了,世界上是没有地狱的,好像自己在传播科学上的火种一样,但是鲁迅会想到祥林嫂这样一个贫苦、痛苦的劳动妇女,她惟一的希望就是有地狱,这是她的精神之"父",有了地狱她才能够死后见到亲人。如果你告诉她这是封建迷信,死后连地狱都没有,那她生命中最后一点小油灯你都给掐灭了,表面看上去你科学了、你进步了,但这是惨无人道。所以鲁迅才含含糊糊,对待这种情况,他说大约有的吧,好像很世故,不说有也不说没有,他给这样一个痛苦的劳动妇女人生的希望。在鲁迅看来人道是第一的,比如鲁迅他自己的母亲,他的那个朱安夫人都是不觉悟的妇女,但鲁迅不是每天给她们讲课,让她们觉醒,都变成革命!不是那样,就像普通人一样过日子就可以了。鲁迅自己是个大文学家,但是他的母亲不爱读他的作品,他的母亲是靠自学能够读小说的人,但是她不读鲁迅的小说,专门读张恨水的小说,最喜欢读张恨水的《啼笑因缘》、《金粉世家》,她爱读这个,那鲁迅怎么办呢?他就给母亲去买张恨水的小说。所以鲁迅一方面批判这些通俗小说,他自己不喜欢,但是他还要给母亲买,日记里好几次记载着他给母亲买张恨水的作品28。在鲁迅看来,不能因为父母落后就不孝,孝不孝不能以父母的思想为焦点,他们思想落后,也是你的父母,只要好好地养活他们,让他们开心,这才是孝子。所以他并不急着写,所以你看鲁迅的小说里写的那些闰土、华老栓,是这么愚昧的人,但是你看他的主调充满了同情,你看他写闰土充满了感情,一点也不歧视,不嘲笑他是封建迷信的人,这是他对群众的态度,群众的麻木他承担着,他不会向群众报复。

  那么对身边一些的同志、亲人、文化上的战友,他多是谦让忍让,包括对爱人,后来他跟许广平结合,虽然说都是现代人,但是生活中也不是毫无摩擦,毫无问题,据许广平回忆:有时候两个人生气了,鲁迅就独自一个人跑到阳台上默默地躺下 ,躺在阳台的水泥地上,小孩不懂事,他家的儿子海婴一看多好玩啊,也跑过去跟他父亲一块躺在阳台的水泥地上29,他就一个人生闷气。这个情况很像鲁迅在孤独者中写到的那个"狼",鲁迅非常喜欢狼这个形象的,狼受了伤之后就独自跑到密林里边,自己把自己的伤口舔好,狼是自己承受着自己的孤独。鲁迅与创造社等人发生争论,后来在一个更大的旗帜下他们和解了,联合起来了。他对左联领导的那些官僚主义作风,是很反感的,称他们为奴隶总管,但"奴隶总管"毕竟还是一伙的,他不会说因为讨厌他们就到国民党那里去告发他们,后来对于左联的解散他还是很惋惜的,左联也没有跟他商量就解散了。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