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问:
肯定有人会说,您和孔颜的差距也很大啊!
答:
会有人这么说。谁和孔颜没有差距?但我对孔颜有敬畏之心,我毕生努力朝他们看齐,这就叫见贤思齐。但有些人不敬畏,那就是我最不能容忍的。
7问:
如果对于前人的理论,总是怀着一种尊敬和害怕的话,是不是就无法创新了?
答:
这也是我说“中国文化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的真正含义——人们没有对古典精神、对高贵人格的敬畏了。没有继承,谈何创新。令狐冲如果没有熟知五岳剑派招数的底子,能练成独孤九剑吗?
我们现在谈敬畏,谈继承,是在一个什么样的背景下呢?是在中国人经历了80多年殖民意识的情形下。从新文化运动以来,中国人都中了一种病毒,这种病毒叫做殖民意识。当时很多知识人,都认为中国的玩意儿不行了,一切都不如外国。从“打倒孔家店”一直发展到“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胡适一直到临死,都表示说写律诗、听京剧和缠小脚、抽大烟一样,是下流的东西。从那时候开始,中国人对自己的文化元典就再也没有了敬畏之心。而一旦失去了敬畏之心,那些无耻之徒就敢于打了经典的幌子来歪曲经典。而这样的人多了,经典也好,古典文化也罢,都必将覆亡。正是因为缺乏敬畏的“创新”,中国的好东西才像北京的城墙一样,被毁掉无数。
8问:
有人说,虽然于丹有许多不足,但于丹让大众接触了传统文化,是一次很有意义的普及。你们却认为“其结果只能导致中国传统文化的进一步走向衰亡”,依据在哪里?就是朱熹、程树德、杨伯峻这样的大家,还留下很多遗憾,能那样苛求于丹吗?
答:
传统文化需要弘扬,但只有对传统文化存有敬畏之心的人,才可能真正掌握传统文化。没有敬畏之心的人们只会把传统文化当做一个任意打扮的小姑娘。于丹讲的那些内容,完全与《论语》本义无关。她讲的是作为庸人的于丹人生观,而不是作为圣人的孔子的人生观。她离孔子太远,给从不读《论语》的大众造成一个错觉:原来孔子是这么普通的一个人啊!他们还会对孔子、对《论语》有敬畏之心吗?孔子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今人如果没有敬畏之心,也就不可能理解孔子。而前贤都是孔子所说的君子,他们首先对于文化是有敬畏之心的。
9问:
不管如何,她的书卖得这么火,起码让很多人开始读《论语》了啊。
答:
这正是可怕之处。有多少人会真的去看《论语》原著?很少。所以我认为更多的人,会认为《论语》就是于丹所说的那个样子。在不懂的人看来,她所讲的就是孔子的想法,这太可怕了。你讲心得可以,但你不要强加给孔子。就好比说一个宋代钧窑的瓷器,精美绝伦的一个碗,你觉得不喜欢上面的花纹,要打磨掉,换成自己的手绘。能行吗?
当人们没有了敬畏之心,那么对于传统就是普及一样,毁灭一样。最典型的是白先勇的青春版《牡丹亭》。原著里面的杜丽娘是怀春的16岁少女,羞羞答答的大家闺秀。但是青春版《牡丹亭》里面把她演成了“小寡妇思春”。以前杜丽娘出场,含胸、低头,慢慢走出来,她现在一出场,恨不得这样走。(徐晋如做出仰头、挺胸的姿势。)
早几年的时候我每周末都去湖广会馆听昆曲。那个时候北方昆曲院演了很多好戏。自从青春版《牡丹亭》出来后,北方昆曲院也发现原来的好戏是给内行看的,现在他们都演改革了的,给那些一辈子只看一次昆曲的人演,只要来看一次,他们就发财了,但昆曲灭亡了。汤显祖就是中国的莎士比亚,《牡丹亭》就等于莎翁名剧。你什么时候看到过西方人对莎翁名剧进行快餐化的处理?或者西方媒体特别支持对莎翁名剧进行快餐化的处理?维也纳的新年音乐会,每年不都是那几个古典曲目吗?他们改过一个音符吗?